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分析
2015-12-02王传强
王传强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胸外科,山东淄博 255120
肺癌作为临床上死亡率偏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增长,逐渐成为了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一大因素[1-2]。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气候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尽可能在早期以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是延长生存期限、改善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以往在临床上多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技术也逐渐广泛地应用于肺癌手术治疗中[3-4]。为探究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用于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8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实施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选的形式选取此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6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以每组34例的人数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诊断,该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肺癌诊断标准。观察组34例患者中共有男性20例,女性 14例;患者年龄在 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34±3.48)岁;其中周围型肺癌15例,中央型肺癌19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共有男性19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59±3.46)岁;其中周围型肺癌14例,中央型肺癌20例。两组患者的相关一般资料基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实施手术前,患者取健侧卧位进行双腔管气管插管,随后行静脉复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实施手术。首先取患者腋中线的第7肋间与第8肋间做长度约为3~6 cm的观察孔,取背阔肌的第4肋间、第5肋间及胸大肌后缘做长度约为3~6 cm的操作孔,取肩胛下角线第7肋间与第8肋间做长度约为3~6 cm的辅助操作孔,在进行做孔操作时切记避开心脏的范围,同时利用乳突牵开器撑开肌肉组织与皮下组织,随后采用胸腔镜依次实施静脉分离、动脉分离、结扎、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的相关操作。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对照组患者的术前插管方式与麻醉方式均与观察组相同。取患者胸部的第5肋间做一切口作为开胸手术的入口,切口长度约在20 cm左右的范围内,随后以逐层分离的形式将连接的肌群切断。采用牵开器撑开患者肋间间隙,间隙约在8 cm左右。随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实施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操作。
1.3 观察指标
手术实施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监测,并作为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均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同时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行 χ2检验,并将P<0.05作为数据差异显著的标准,用以表示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评分等3项相关指标分别为(205.78±57.32)mL、(407.77±71.27)mL、(3.73±1.28)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s)
注:观察组患者上述3项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术中出血量(m L)术后引流量(m L) 疼痛评分(分)观察组(n=3 4)对照组(n=3 4)t P 2 0 5.7 8±5 7.3 2 2 9 8.7 6±6 5.8 8 2.6 7<0.0 5 4 0 7.7 7±7 1.2 7 5 2 8.7 1±7 5.6 8 2.8 1<0.0 5 3.7 3±1.2 8 6.4 1±1.3 4 3.4 7<0.0 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实施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导致肺癌产生的原因除肺部病史、空气污染或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外,与患者的职业性质、电离辐射以及长久的吸烟习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对肺癌进行预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6-7]。肺癌患者在发病初期病灶并出现转移现象,因此肺癌早期可以作为最佳治疗时机行手术治疗,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形成最大化的保障。当前在治疗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上仍然存在着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利用传统的肺叶切除术对于切除肺叶及清扫淋巴结都具有着明显的效果[8-10]。但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肺叶切除术在治疗的同时,也存在着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不易恢复等弊端,与现代医疗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相悖之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一种以微创为准则的新型治疗方式,其融合了传统肺叶切除术在肺叶切除与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肺叶切除术术中创伤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医患人员的一致好评[11-12]。该文通过研究发现,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所占据的优势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性更佳。与传统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一大明显优势就是该方法可大大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失血而休克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手术的掌控性得以提高。除此之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随之降低,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②手术效率明显提高。传统的开胸手术在进行清扫淋巴结这一操作时,虽能够有效对淋巴结进行清扫,但往往耗时较长,加上组织粘连等因素的影响,手术的效率大大降低,并给手术增加了诸多不确定的隐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效的避免,并采用电凝止血法进行止血,使手术的效率得以明显提高。③微创性。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手术的过程中所做的操作孔较小,有效避免了患者因手术切口过长对生活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对患者各组织的完整性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相比均明显较优,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94%)与对照组(17.65%)相比明显较低,可见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某项研究对象人数多达2 641例的相关研究中,经证实,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行腹腔镜手术的远期生存率并不低于行开胸手术后的远期生存率,甚至更优。
综上所述,针对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生存时间也能够得到有效延长,对于患者预后改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的价值。
[1]初向阳,薛志强,刘毅,等.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13-115.
[2]王冬冬,丁成,陈俊,等.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16):61-63.
[3]王建,王远东,邵中夫,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06-2707.
[4]王代波,张逊,王冬滨,等.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13.41(6):560-564.
[5]吴琳摇,石文君.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的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762-763.
[6]罗国军,张利,李卓东,等.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4):454-455.
[7]施仁忠,张亚锋,夏晓明.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629-2631.
[8]陈岭,金海.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8):2786-2787.
[9]曾颖鸥,罗清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细胞性肺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40-42.
[10]胡志远,何理祥,何相锋,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35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27-1228.
[11]徐海,郎晓慧,张金峰,等.66例2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4,28(4):321-325.
[12]王强,吴勇,徐文举,等.非昂贵耗材的完全胸腔镜手工肺叶切除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1):96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