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晚熟稻区新育成品系品质性状分析*
2015-12-02阙补超隋明史国宏
阙补超,隋明,史国宏
(1.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盘锦124200;2.抚顺市气象局,抚顺113006;3.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沈阳110866)
粳稻尤其是东北粳稻历来以优质著称,优质稻米生产是辽宁省稻作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4个方面的多项指标。稻米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几个方面,主要包括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粒长、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具体指标。稻米品质的形成主要受遗传基因所控制,但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照、湿度等因素对稻米品质存在影响。中晚熟稻区品种大约占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0%左右。每年都有大量的中熟和中晚熟新品系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为辽宁省水稻品系更新、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的选择。培育出高产和优质兼得的水稻新品系是辽宁省中晚熟稻区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近年来辽宁省水稻中晚熟新品系的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分析,为辽宁省水稻品系改良提供参考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以辽宁省区域试验中晚熟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盐1001、袁粳509、保发1号、连航天2号、雨田415、万育18、丹粳13号、沈农1001、L401、S833、FT2010-15、 盐1101、V106、V086、FT2009-9、 盐 粳50、LDC70、辽优7362、辽优99960、杰玉优135、营FY88、DL163、LWY2317、盐1103,以辽粳9号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与品质测定分析方法
试验地点为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试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5.3m2。4月20日左右播种,5月25日前后移栽,试验所有品种同期移栽,试验在同一田块进行,每穴插秧2~3苗,株距为30cm×13.3cm,插秧时做到不漏穴、不漂秧。本田管理参照一般大田栽培方法。两年试验均按统一的试验方案进行,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所有品种同期播种、移栽、施肥,栽培措施与大田生产相同。收获时,每小区中间取6穴株进行室内考种。
每个供试品系取0.5kg,由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 (杭州)采用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测定分析,主要测定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等。
1.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DPS和Microsoft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表1 辽宁省中晚熟组水稻新品系品质性状情况
表2 辽宁省中晚熟组水稻新品系各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表3 辽宁省中晚熟新品系水稻品质分级情况
表4 辽宁省中晚熟新品系水稻品质性状与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米质基本情况分析
辽宁省中晚熟组水稻新品系的加工品品质较好 (表1),各参试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且总体变异系数小。供试品系的外观品质中,粒型性状变异较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3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参试各品系的外观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外观品质最劣的品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达到86%和12.2,而外观品质最优的家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则为15%和1.6%;这提示在育种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外观品质较好的品系。衡量蒸煮品质性状的碱消值和胶稠度的变异系数分别是12.4%和11.0%,各家系存在明显差异。营养品质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都在4~10之间,材料间有一定的变化。总的来说,辽宁省中晚熟水稻新品系的品质性状各品系间存在较大差异。
2.2 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表2是辽宁省中晚熟组水稻新品系各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表。如表所示,反应加工品质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3个性状间都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加工品质与粒型性状粒长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连淀粉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除加工品质外,粒型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都为达到显著水平;外观品质中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胶稠度和直连淀粉含量都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胶稠度与直连淀粉含量的正相关和与蛋白质的负相关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辽宁省中晚熟新品系水稻品质分级情况。
2013年农业部8月1日农业部颁布了新的食用稻品种品质新标准NYT593-2013,一部分指标发生了变化。与新品系对比情况如表3。从供试品系平均值上看,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在达到二级标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一级标准。外观品质中粒长和长宽比都能达到一级标准,透明度在能达到二级标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都没有达到二级标准。食味品质中的碱消值达到一级标准,胶稠度能达到一级米标准,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一级标准。
整体上看辽宁省中晚熟稻区新育成品系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指标较低。其中垩白度没有达到一级米标准的品系,其中连航天2号、V086、S833、辽粳9号CK、L401、V106、营FY88、盐粳50达到二级米标准。垩白粒率都在二级标准以下。说明供试品种外观品质比较差,是影响品质高低的主要指标,辽宁省中晚熟稻区外观品质急待提高,在今后育种工作中着重改良。
2.4 品质性状和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表4辽宁省中晚熟新品系水稻品质性状与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所示,产量与12个品质性状指标的相关系数都未达到显著水平。除胶稠度与穗数的负相关和与千粒重的正相关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产量构成要素中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所有品质指标的相关系数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辽宁省中晚熟新品系水稻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没有直接关系,即说明高产和优质并不矛盾,通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能够实现高产和优质在较高水平上的统一。
3 结论与讨论
从对新育成的中熟品系的品质性状综合与分析来看,辽宁省新育成的中熟品系的稻米品质比较好,大部分品质指标达到部优标准,大部分品种属于优等水平,居中等水平的有两个品系,二等有5个品系,三等有9个品系,9个等外品系。对辽宁省中熟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外观品质。外观品质决定着市场上稻米的价格。虽然不同地区对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要求不同,但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几乎是大家公认的优质表现。但辽宁省缺少这种类型的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辽宁省中晚熟新品系水稻品质与产量并不矛盾,有望实现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因此改良稻米外观品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辽宁省水稻育种刻不容缓的重要目标。
[1]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吴晓冬,郑煜焱,王嘉宇.辽宁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作物学报.2005,(08)
[2]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吕英娜,周淑清,刘丽霞.稻谷粒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作物学报.2004,(09)
[3]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唐绍清.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水稻科学.1998,(03)
[4]吕文彦,曹萍,邵国军,曹炳晨.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研究.辽宁农业科学.1997,(05)
[5]邵国军,李玉福,邱福林.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与进展.辽宁农业科学.19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