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研究进展及其前瞻

2015-12-01杨小华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

杨小华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光明日报》2014年4月26日进一步指出:教育部将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从而研究制定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文化素养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

国内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从2013年才开始,在中国知网以“核心素养”为主题词或题目进行搜索,代表性文章仅有10多篇。显示了目前学术界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进展

(一)探讨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国内中学学者研究比较早的是柳夕浪,他在2014年3月发表的《从“素质”到“核心素养”》(《教育科学研究》2014.3)一文,理清了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体系的关系。其后《人民教育》有三篇文章进一步阐释核心素养的概念,分别是2014年5月施久铭提出的《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民教育》2014.10),指出有关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015年4月,成尚荣发表文章《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人民教育》2014.7),作者认为:基础性素养的内涵在改变,尤其是创新素养,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人际关系、跨文化和社会素养等,都应成为基础,都应是核心素养中的有机内容。2015第7期《人民教育》刊首语提出的《走向核心素养》,文章指出:从单一重视学科教学规律走向人的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的叠加和融合。

从以上文章可以归纳出核心素养的内涵: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角度出发,是“核心的”素养,是可学习、可教、可测得的必要素养,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

(二)研究了核心素养体系与课程的关系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课程的灵魂,统整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在2013年1月发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一文,文章指出,核心素养的遴选要遵守素养可教可学、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面向未来且注重本国文化这三个原则。夏雪梅教研员于2013年7月发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课程·教材·教法》2013.7)一文,文章指出:将当前的学校课程分成六种水平素养。辛涛教授于2014年1月发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一文,文章指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来推动和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成为重要方式。2015年1月,小学校长窦桂梅发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15.1)一文,作者认为小学生核心素养为:家国情怀、公共道德、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学会学习、国际视野……构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

(三)梳理了核心素养国际经验与地区成果

在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关于素养的研究由来已久,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建立起以学生核心能力和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

2013年10月,张娜发表文章《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13.10)。该文指出:DeSeCo项目促进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包含三大类,分别是: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2013年12月,裴新宁、刘新阳合作发表《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全球教育展望》2013.12)一文,文章指出:在个人的自我实现与发展方面,核心素养必须为人们追求个人生活目标提供支持,为个人兴趣、梦想及终身学习的愿望提供动力;在社会生活方面,核心素养应该满足每个人建立公民身份、行使公民权利、积极融入社会的需要;在经济方面,核心素养应该使每个人都具备在劳动市场上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的能力。2015年4月,蔡清田发表《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上海教育科研》2015.4)一文,文章指出,台湾的核心素养是一环三圈模式:终身学习是内环;自主行动、沟通互动、社会参与互动是中环;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规则执行与创新应变、符号使用与沟通表达、科技咨询与媒体素养、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道德实践与公民意蕴、人际关系与国际合作、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身心素质与自我激励是外环。

此外,社会团体和国家研究核心素养的成果有: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即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作为核心素养。

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学生核心素养的代表国家是芬兰,其核心素养有:信息素养与交际、技术与个体、文化认同与国际化、公民与企业家意识。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的国家是美国,其核心素养是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研制和开发,之后逐渐与课程和教学相融合的模式,美国的核心素养有: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批判思维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灵活性与适应性、生产力与社会义务、责任心等。通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国家是日本,其核心素养有:语言能力、科技应用能力、注重传统文化、实践能力、道德素养、参与社会活动的素养、外语、身体健康。endprint

二、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专家学者对中小学特色学校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我们应看到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素养内涵研究的力度仍存在不足

目前,核心素养的概念尚没有明确的提法,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建设,在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中,主要存在着对核心素养的“肤浅化”理解,以“通俗”代替“核心”。从以上可以看出对核心素养与课程研究关系引起了学者和团体的关注和重视,但是核心素养实质内容大同小异,重复较多,多为宏观的、综合的策略。不同学科性质、不同学段培养目标,对核心素养的落实的要求必然不尽相同。

(二)以文化引领核心素养的研究仍然不够系统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根基,核心素养的创建也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传承,更不能抛弃传统、割断历史,缺少文化引领的研究,就会导致价值观和方向感的缺失,缺少文化的传承,就谈不上核心素养的构建,更谈不上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及学校品质提升的系统研究。核心素养是民族的立身之本,文化之源,当前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不多,精品更少,更缺少从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核心素养育人的角度分析。亟待研究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研制核心素养落实标准,将核心素养进行分级、分层规范。然而,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资源开发还是学者研究的空白,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前瞻性,更具有厚实感和意义感。

三、核心素养研究前瞻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进入到深水区,课堂教学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新鲜的生命气息,教育和教学更多地关注个体素养的质量。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理论将成为研究热点

通过资源教学,不断地拓展生命素养的内涵,发现和实现“可能”,从而促进个体生命的成长,从“核心素养”的高度从事教育事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核心素养的力量,从而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理论上追寻和探索“核心素养落实学科教学”之要义、原则和哲学内涵,从素养和资源层面洞悉刹那照亮学生成长的秘密,反思与重建学科本体价值观,发现并呈现核心素养教学的课堂特征和教育的人文关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教学将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渠道

在实践中,建构核心素养视角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主题课程资源之开发,拓展教学空间和课程资源,改变课堂原有的教与学的方式,师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资源,寻找最佳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在生活世界里促进个体生命的动态生成,通过资源教学策略的智慧运用,提升个体生命的核心素养和生命价值,实现个体成长和健全社会追求。

总之,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学界仍要从理论上追寻和探索“核心素养落实学科教学”之哲学内涵,构建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资源开发理论图谱,开发适合未来学生需求的课程资源;在实践方面,学者需要建构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实践策略,明确资源利用方式;运用核心素养促进学习主体发展之策略,实现资源“化人”过程,让素养引领学生发展,完成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 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2] 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3] 成尚荣.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J].人民教育,2014(7):24-25.

[4] 辛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5] 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1-16.

[6] 辛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7] 窦桂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38-42.

[8] 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9] 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89-102.

[10] 蔡清田.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9.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课程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