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面履行党报使命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日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01王子瑞

中国记者 2015年9期
关键词:天津日报党报京津冀

□ 文/任 勇 魏 彧 王子瑞

多方面履行党报使命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日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 文/任 勇 魏 彧 王子瑞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做出的重大部署,给天津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也给新闻宣传提出了时代课题。作为党报,如何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履行好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天津日报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区域一体化

为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天津日报》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与有力实践——从一开始,就把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宣传报道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切实为加快实施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凝聚了共识,汇聚了力量。

舆论引导上先行一步,主动作为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消息一经发布,《天津日报》编委会就敏感地认识到,这是我国经济在经历高速发展之后,面临经济增速换挡期,在结构转型升级压力下所布局的新的增长极,于天津市,这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发展机遇。作为党报,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第一时间把中央的重大战略宣传好,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座谈会召开几天后,就迎来全国两会。每年两会,都是全国媒体发掘新闻富矿、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擂台。编委会经过审慎研究,决定以两会作为重要切入点,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主题报道的重点、亮点和创新点,力求做出声势,做出特色,做出影响力。果然,两会开幕后,“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天津日报》因为动手早、选题准、预案周全、部署详细,牢牢把握了宣传报道主动权。尤其前方一线记者,打破往年两会只报道本地情况的常规,主动联系《北京日报》《河北日报》,互相提供新闻线索,创造采访条件,商定采访对象,共享新闻稿件,实现了“每日一议”“每题一议”“每稿一议”。在《天津日报》的建议下,三家党报采用了每期一个主题、围绕主题现场采访两会代表委员并连线后方相关负责人的形式,话热点、谈重点,讲思路、说举措,取得了很大反响。中宣部有关部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媒体发展新格局下跨地区强强联合、更好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一次成功实践。”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和春节特刊中,我们延续了这一三地协作报道模式,分别推出“津采两会,协同发展”专栏和“京津冀,山水相连人更亲”专题,宣传报道三地蓬勃的发展脉动和温暖的新春故事,引起广泛关注,收获了同样的成功。

京津冀三地省级党报七点共识(2015)

1.建立高层定期沟通交流机制,由三报副总编辑以上领导定期交流,讨论一段时期内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的重点方向,共同策划报道主题。2.建立分工协作的采访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中协调使用三报采编力量,互相提供稿件、素材和采访所需的各种方便。3.建立稿件交换共享平台,三报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稿件,各家可根据需要互用、同步刊发。4.就重大主题报道,三报各抽调骨干力量,组成联合报道组进行采访报道。5.建立工作层面的日常对口联系机制。6.加强三报新媒体的合作。7.近期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三报同步推出专栏或系列报道。

协同发展上要舆论造势,更要身体力行

协同发展,媒体先行。2014年两会期间,三地党报合作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的报道,把国家发展战略的宣传由点连成片,其覆盖面和影响力是叠加的,这给予我们启示,也给予我们信心。两会结束后,我们主动出击,登门拜访京冀党报,共同商讨全面深化合作的战略设想。

在我们的提议下,2014年3月27日至28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三家党报总编辑,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专题座谈会,共同研究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报道和党报合作的长效机制,并签署了合作纪要,从宣传报道到广告经营,达成了七方面合作意向。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6月24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三家党报总编辑聚首北京,在2014年达成的框架协议下,就三报报道协作事宜再次签署会议纪要,达成七点共识。

这两份合作纪要拓宽了三地党报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细化完善了三报报道协作的有关事宜,对宣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截至到目前,各项合作进展顺利,三地党报同频共振,收效显著。

京津冀三地省级党报七方面合作意向(2014)

1.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决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联席会议,加强三报全面合作的顶层设计,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沟通情况、交流报道经验。同时设立了专门机构,明确了负责人和联络员,及时沟通协商报道事宜。2.建立重大报道联动机制。共同研究谋划,组建起联合报道团队,集中采访,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发稿。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各自省、市出台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部署、有关部门采取的重要举措、工作推进中取得的实际成效等,三方及时互相提供报道线索。4.建立专家库互通机制。及时互相提供各自掌握的专家学者相关情况,并协助联络沟通,为搞好专家学者访谈提供方便。5.建立相互供稿机制。三方及时互相提供各自刊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稿件,相互帮助采写相关稿件。6.建立异地采访协调服务机制。三方记者到对方省、市采访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东道主为采访方提供必要的协调、联络等帮助。7.三方在做好联动报道的同时,加强宣传各地企业及旅游资源等,在广告经营活动中深度合作。

传播形态上,要锐意创新,更要形成宣传强势

媒体的责任在于营造氛围,在于推动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宣传报道中,《天津日报》锐意创新,以“及时准确发布,做精做深内容,丰富报道形式,做好立体传播”为方针,刊发了大量稿件,形成了宣传强势,体现了党报围绕中央和市委中心工作,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1.“及时准确发布”方面,主要针对中央和市委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市领导会议、活动等稿件,坚持做到及时发布、准确发布,为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这是《天津日报》的传统强项和优势。

2.“做精做深内容”方面,一是做好延伸报道,做出新闻的厚度深度。在做好市领导会议、活动类新闻稿件及时准确发布的同时,《天津日报》非常注重延伸报道,让新闻立体生动、丰富饱满。例如,2014年4月1日,天津市领导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赴天津机场、宁河县、武清区进行调研。《天津日报》一版刊发调研消息的同时,推出一组延伸报道,多角度、多侧面报道了天津机场、宁河县、武清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举措进展,构成了宣传合力。二是办好主题专栏,反映举措进展,介绍先进经验。《天津日报》把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栏作为常态化栏目在要闻版固定下来,通过记者“走转改”的形式,刊发了《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今起实施》《京津冀林业生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多点开花”》等大量稿件,生动展现了三地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神风貌,和在环保、交通、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举措进展。坚持本地采访的同时,还派出骨干记者,深入北京、河北的基层一线,开展体验式采访,发回了《京桥热电厂的环保经》等一批有新闻深度和现场温度的好报道。三是做好评论文章,增强舆论引导。评论对于解读方针政策、加强舆论引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津日报》充分发挥在时政评论方面的优势,相继推出《一个重大历史性机遇》《面向未来的重大国家战略》等多篇评论员文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宣传鼓劲,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四是刊发理论文章,做好政策解读。利用“理论创新”专版和“学习”专版,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撰写署名文章,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例如,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的《加强京津联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的《提升首都经济圈 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等文章,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内涵实质、目标要求、推进路径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受到读者好评。

3.“丰富报道形式”方面,在综合利用消息、通讯、图片等传统表达手段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图表的制作和应用,让信息表达更直观、更简洁、更易读,增强稿件的吸引力,提升版面的表达力。

4.“做好立体传播”方面,在用好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同时,充分运用天津日报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宣传报道力度,形成了全媒体发力、多渠道传播、大面积覆盖的立体传播模式。

天津日报社)

编 辑 梁益畅 46266875 @qq.com

猜你喜欢

天津日报党报京津冀
探索传播规律 创新党报理论宣传理念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天津自贸区媒体形象建构——以《天津日报》相关报道的话语分析为例*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