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例谈高中英语读后设计

2015-11-30朱翠林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学情分析阅读教学

朱翠林

摘 要: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因此,了解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读后设计的实施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学习主体学情进行分析,遵守读后设计原则,调控读后活动基本流程。通过读后活动设计实例评析,对案例进行反思并从中得到启发。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强调将语言输出作为语言学习的动力,教师努力将语言输入和输出高效地结合,并运用此假设来指导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提高了读后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阅读教学;学情分析

输出驱动假设是文秋芳针对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但其对基础教育改革同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该假设的具体主张包括:(1)就教学过程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运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2)就教学目标而言,培养说、写、译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需求,因此说、写、译等表达性技能为显性考核目标,听、读接受性技能仅为隐性目标;根据社会就业的实际需要,学习者可以从说、写、译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输出技能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当前,各种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均设置了Reading板块,这个板块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材料。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读后活动着重检测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的效果,是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语言的内化和迁移,主要体现在读后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输出反馈。

译林牛津版教材中Reading板块的读后教学活动与输出驱动假设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根据该假设来考查读后活动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输入的目的是形成输出,同时为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本文将从输出驱动假设出发,以《译林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后设计为案例,探讨有效读后活动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阅读教学读后设计的实施步骤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根据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在输出驱动下学生能更主动地自主分类、消化吸收输入的知识,而高质量的输出反过来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对所输入的语言材料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如何合理地对学生提出输出驱动假设,提高读后设计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将输出驱动假设和读后设计相结合,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主体学情的分析

笔者在教学中或在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写作输出能力差,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面对此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过后,就相关话题加强过程写作训练。

(二)读后设计原则的遵守

1.内容设计有明确的目标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读后活动的设计应该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每个活动必须有目标的引领。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失去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内容,即使教学活动很有趣,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活动设计有适度的拓展性

想要获得理想的输出效果,教师设计读后活动时应注重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切活动要能促使学生建构产出性知识,并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3.活动组织有鲜明的策略性

在读后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活动组织不力,致使小组活动松散、效果低下、评价不当,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读后活动应强调策略性,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指令,过程中做到调控合理,评价中肯。

4.文本信息有思维的内化性

学生接受了足够的语言输入后,读后活动应该主要表现为语言输出形式。英语读后输出活动必须能检验阅读理解程度,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并将语言输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语言输出的动机。

(三)读后活动基本流程的调控

根据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读后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设计应该遵循以下流程:首先,教师应该设计真实、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输出任务,这样学生才会对所设计的任务产生兴趣和需要;其次,教师要提供新的输入材料,新的输出期望又刺激学生对输入材料的再加工;再次,教师要为输出活动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监控者;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时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反馈。此外,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首先尝试完成输出任务,然后寻找加工新材料,再次学生准备输出任务的完成,最后,学生展示欣赏输出

成果。

二、读后活动设计实例评析

根据以上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提供适时的帮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培养学生输出能力,重点应该突出口头表达、写作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领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练习英语写作。

案例描述:读后活动与过程性写作相结合。教学内容为译林牛津版模块十Unit 3 Protect Ourselves第二课时,中心话题是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知道了艾滋病的病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目前世界上各国艾滋病的情况,让学生对当今世界艾滋病的现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完成自己的一篇演讲稿“Cherish your life & prevent AIDS”的写作教学任务。

[教学片段描述及设计意图]1.Language Preparation

(1)教师让学生用词汇池中的单词组成句子。(2)教师给出一些关于如何预防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和远离毒品的相关句子和短语。词汇池活动要求学生将凌乱的词汇组成符合逻辑的句子,给出相关句子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为有效输出做好语言上的准备。

猜你喜欢

输出驱动假设学情分析阅读教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浅谈“输出驱动假设”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中级水者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输出驱动假设对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输出驱动假设文献综述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