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复习课“巧妙设计、出奇制胜”的案例分析
——记一次课改评优课

2015-11-30刘立华河北省固安县第二中学

散文百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物态实况现象

刘立华河北省固安县第二中学

物理复习课“巧妙设计、出奇制胜”的案例分析
——记一次课改评优课

刘立华
河北省固安县第二中学

几个月前,笔者参加了县内的课改评优课,要求异地授课,且授课内容为《物态变化》的章节复习课。

上完这节课,笔者最大的感触是: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有新鲜感,节奏和容量要恰当,教学手段要多样,特别是重要和关键的节点上,要出奇制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笔者就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心得体会与同行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伊始,投影几幅图片,要求学生看图猜成语。

有个东西真奇怪,生来就怕太阳晒,太阳不晒还不湿,越晒它越湿得快。(打一自然现象)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打一家用电器)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漫天飘舞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河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冰雪聪明 妙笔生花 玉树临风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猜谜活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对学生有夸奖赞美之意。

课堂实况

学生反映踊跃,通过这个互动活动原本陌生的师生之间距离拉近了。

(二)复习回顾

完成了上述猜谜之后,笔者顺势利导再出谜面,猜几种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

回顾和检测学生在物态变化一章中,了解的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实况

学生争先恐后抢答,参与热情高昂。

(三)引入课题

笔者自出谜面,要求学生猜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物态成千上万,变化千奇百种。

思考追本溯源,学习永无止境。

设计意图

藏头诗中揭示了本节课的课题“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由学生自己发现得出,似有水到渠成之感。

课堂实况

全体学生齐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自信、热情溢于言表,课堂上第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四)问题导学

1.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展示图片:雪,霜,雨,雾淞,露、雾、冰、雹。

设计意图

把几种亦混的自然现象放在一起,如雪、霜、雨、雾淞、露、雾、冰、雹,学生要用学过的六种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它们形成原因,同时说明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通过掌握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课堂实况

学生对雪、霜、雾淞、露、雾、冰几种由一种物态变化引起的现象及吸放热情况解释的比较好,而面对雨、雹复杂现象时出现了分歧。发现这种情况后笔者及时进行了思路的点拨,并对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的运用物理语言不准确,原因解释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点评。

2.同学身边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发生在同学身边的物态变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1)夏天吃冰棍为什么感到凉快?

(2)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为什么变黑?

(3)冰冻的衣服放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能变干吗?

(4)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感觉格外冷?

(5)冬天,戴眼睛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如何解释?

设计意图

物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学生看到的现象多,但真正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少,因此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思考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是本章复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一些身边的热现象,通过参与问题的解答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实况

为了学生能有充分的考虑时间,布置完任务以后要求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的积极而热烈。教师在同学回答问题时对出现的运用物理语言不准确,原因解释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正。

3.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原因。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1)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2)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3)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设计意图

列举几种“白气”的自然现象,通过分析“白气”的形成原因,归纳出解释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概括归纳的方法。

课堂实况

很多学生认为“白气”是气态的水蒸气,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 “水蒸气”、“白气”、“白雾”、“烟雾”几种现象做了对比介绍,把这些相似亦混的现象做了详细的区分,最终归纳出生活中常见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四)拓展提升

(冤(冤

出示玩具“饮水鸟”并播放视频,要求学生分析其运用了哪些物态变化的知识。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感到物理无处不在,让自然的神奇带给学生无尽的探究欲望!

课堂实况

学生看到“饮水鸟”不断饮水这一有趣的实验后,处于比较亢奋的思绪中。笔者先介绍:“饮水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玩具,据说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出现,后来传到了国外。“曾有人将这个涂了颜色、看不见内部奥秘的“饮水鸟”赠送给爱因斯坦博士,并对他说,科学家不是说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吗,就让你瞧瞧这台永动机。当爱因斯坦看过并明白其原理时,十分惊叹“饮水鸟”的设计巧妙。”笔者继续提问:“这个连爱因斯坦也吃惊的玩具运用了哪些物态变化的知识?”要求同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场面热烈。笔者针对同学们的发言情况进行补充和点评。

完成了拓展提升,本节课就进入了尾声。笔者小结本节内容后,布置了课后作业:读谚语,释物态变化

(1)下雪不冷,化雪冷

(2)霜前冷雪后寒

(3)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4)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5)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留下联系方式随时与学生沟通。

二、教学反思

复习课难上是物理教师的普遍认识,如何通过巧妙设计,独特构思吸引学生的眼球,是上好复习课,出奇制胜的关键。这次评优课,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题的导入,到问题的设计、问题难度的定位等,笔者反复修改。课后通过与评委的交流、和学生的反馈,反思后认为本节课成功的关键是:构思巧妙、教具新奇、结构新颖、评价及时。

本节课利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专项练习,使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进行了整体性的归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完成本节课的导入,在猜谜的过程中完成预习检测和课题的导入。开始学生感到很新奇,不知今天是语文课还是物理课,学生的好奇心一下给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 在问题导学的环节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主动地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去联系生活、去应用,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结束语

要提高物理复习课教学的效益、扩充知识复习的容量、增大知识点复习的难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师必做的功课。物理学习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的动脑,动手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的学习发挥,才能学得更好,才会给你一个惊喜。

〔1〕高秀丽,刍议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慢”的艺术[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12):44-46

猜你喜欢

物态实况现象
乡村小学的愿望与现实——宜君乡村教育实况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实况掠影
可爱潮咖们的独门彩妆实况直播
第三章物态变化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