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白语教育*——基于白族新创文字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5-11-29张国荣罗正鹏

广西民族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文白族双语

张国荣 罗正鹏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尊重和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满足人们多样性需求,越来越成为共识。我国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最为典型的是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并以民、汉双语教育的方式开展民语教育。为了深入了解新创文字在双语教育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主持了相关调查。笔者参与了白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并在之后一直关注这一问题。笔者发现,各民族在利用民语教育保护文化多样性方面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也一直遭遇观念障碍,至今依然不能很好地推广,不能更好地发挥民族语言在文化保护中的积极作用,白语教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何突破这些观念障碍,在新时期做好白语教育,提高白族教育质量,增强白族人民的文化保护、创造能力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为其他民族提供经验借鉴,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多样性保护需要民语教育

文化多样性“是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1]。因为文化的多样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国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十分鲜明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极采用民族语言文字开展双语教育,可以更好地保持民族语言的活力,从而更好地使我国保持文化多样性和谐共存的局面,更好地丰富各族人民的生活。

(一)文化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富有生机的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财富。保护、促进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是当代和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1]保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给人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机会。“文化多样性可以储存好的和有用的做事方法、知识与经验”,[2]3使人类经验不断获得积累,人们选择的机会也因此不断增多,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次,文化多样性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任何一种文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并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保护自己的特色,在竞争和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3]因为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互动,加快了人们的观念更新,刺激了创造冲动,从而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再次,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手段。人是文化的产物,人通过文化展现自我。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肯定和欣赏每一个人,让人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体现自己的特色,有利于消除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偏见和刻板印象,提高他们的自信和尊严。如果追求抽象的同一,抹杀个性和差异,只会走向权威主义和等级秩序,造成对立冲突,不利于人人利益的保障。可见,保护文化多样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保障,也可以刺激人们更好地发明创造,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更具活力。

(二)民语教育与文化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

在今天这样的全球化背景下,弱势文化很容易受到冲击而消失,让少数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民、汉双语教育,对我国文化多样性保护作用不容忽视。在教育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文化,从而保护我国的文化多样性。因为语言文字同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第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属于文化,又能集中体现文化,有效地传播文化。”[4]135一个民族世代积累起来的关于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生产经验、对自然的认识等宝贵财富,都要通过语言来记录、表达、传递。第二,语言文字表达了群众的情感认同。语言是人们存在的重要方式,经过漫长的时间检验,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在长期的使用中,人们对自己的语言文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更乐意使用自己的语言学习、发展和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第三,保护了一种语言,就保护了一种文化。因为每一种语言的消亡必将导致其负载的独特文化、历史与生态知识的消失,“每消亡一种语言,我们对人类语言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方式、人类史前史、以及保持世界多样化生态等方面的证据都会减少。最重要的是,使用这些语言的人们会体验到,随着自己语言的消亡,他们原有的种群和文化认同也会丧失。”[1]可见,各少数民族在教育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可以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白族而言,采用白、汉双语教育,努力保护和发展白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白族人民实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式。

总之,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不容置疑,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及时化的今天,显得更加迫切,更需要深刻认识到每种语言对维护群体团结、社会稳定以及促进文化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民语教育,提高各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和发展能力,提高人们的文化创造和享受能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幸福,其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在我国,少数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教育,就是在为文化多样性保护做贡献。

二、白语在文化多样性保护中的运用

白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大理,长期以来,白族同当地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白族在同其他民族相互交往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更好地保护文化多样性,白族人民开展了很多工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党的关怀下创制了文字,并在教育领域开展了积极的运用。

(一)白语的书面化——白文的创制

一直以来,白族虽然有独立的语言,但缺乏系统的文字。保护白族文化,发展白族教育,离不开白族语言的书面化。为此,195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徐琳、赵衍荪设计出《白族文字方案(草案)》。1982年,在1958年《方案》的基础上,修订出了第二部《白族文字方案(草案)》,以中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剑川县金华镇白语为标准音,适当兼顾了南部、北部二个方言。1993年,由云南省民语委牵头在昆明召开了“白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讨论会”,对1982年的《白族文字方案》进行了修订,通过了《白族文字方案(草案)》。以“一套方案拼写两种方言”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南部方言标准音点喜洲镇白语语音和中部方言标准音点金华镇白语语音,兼顾北部方言特点。在大理和剑川试用统一的文字方案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并受到一些语言学家的认可。

笔者调查发现,不少白族同胞对白文表示赞同,认为白文的创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而且,大部分学过白文的人都不认为白文难学,还流露出对学习白文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笔者和一些不同方言区的白族硕士、博士也赞同这一文字方案,并在学习该文字时都感到这套文字简单易学,较好地解决了方言差别问题,能够进行书写交流。大家认为,如果推广使用,可以促进白语的口头文化转向书面文明,使白族文化发展更有保障,也更有利于人们深入研究白族文化,发展白族教育,使白族语言和文化更有活力。

(二)白族新创文字在教育中的应用

《白族文字方案》(草案)修订以后,白族人民开始运用白文编写教材和各类读物传播白族传统文化,并在昆明、大理开展了一系列白语师资培训、扫盲活动、成人职业教育活动,而且还在各级学校进行了正式教学。其中,不少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1986年至1992年,剑川县西中小学进行了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还受到政府的表彰;[5]4651994年,“大理市向阳溪白文学校”成立,连续培训学员10 期;1987年至1997年间,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了白语课程,2008年,该校又为研究生开设了白语课程;1996年,大理师专开设了白语课,专门培养白语应用人才;2005年以后,云南省民语委每年暑假组织一些白族中小学教师到昆明接受白语文教学培训;2009年暑期,中央民族大学李绍尼教授给剑川县部分村干部教授白文。目前,剑川县石龙小学、西中小学、中央民族大学依然开展白语文教学。此外,民间也有人士自发组织学习白文,还通过网络传播他们的白文作品,甚至也有一些外国学者自觉学习白族语言文字,有的还能熟练交流。

笔者调查发现,开展白汉双语教育的教师们对白语文进入学校表示肯定,认为利用白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还总结出有益的经验,他们提出的“先民后汉,民汉并重,以民带汉,民汉俱通”的双语教学经验受到广泛赞同。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学习和使用白文并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通过多年教育实践,不少人学会了白文并用以记录白族故事、民歌,写对联,剑川县西中村还出现用白文书写墓碑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在学习白文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白族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先进性并对此大感赞同和自豪,他们希望能扩大白文的推广使用,并借此进一步发扬白族优秀文化。

总之,白文创制之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并在学校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受到群众的认可,不少人还利用白文进行书写创作,有的作品深受当地白族群众欢迎,而且,通过学习白语文,还增强了他们对白族语言和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激发了他们使用白文的热情,从而使白语在白族文化保护和教育发展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一切也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

三、白语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探讨

白语教育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因为种种原因,依然不能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其中,观念和认识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直到今天,很多人对民族语言、文化与教育的关系还缺乏基本知识,过于注重现实功用,忽视人性关照和民族全面发展的考量。一些人对白语教育的误解、偏见和抵触还不少,并提出了一些反对理由,比如“负担说”“阻碍说”“落后说”“消亡说”等。平心而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一)关于“增加学生负担”问题

认为“学习白文会增加学生负担”,是因为既不知道母语在学生智力开发和情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对白文本身也不了解,更不知道白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是想当然的“思辨”。事实上,剑川县西中小学的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大理市向阳溪白文学校的白文教学,都取得了良好效果,验证了白文在学生学习中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只要会讲白语,刚上学的儿童,只需几个月的学习,就可用白文自如地书写表达,所以,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负担。可是,让不会讲汉语的白族儿童直接学习现有的汉语课程,内容与他们的母语和日常生活环境又没有良好的衔接,这种做法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实际上,现在一些白族儿童的学习负担主要是课程不具有适切性、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以及考试评价不合理等造成的。由于没有采用母语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缺乏现实感,充满疏离感和虚幻感,不能保持他们思维的顺畅,不仅造成他们在思维发展关键时期的训练成本增加和训练效果打折扣,还造成他们对课程内容理解不深刻,非常不利于他们打好基础、增强后劲,反而导致了他们当下和今后学习负担的增加。

(二)关于“阻碍学习汉文和英文”问题

认为“学习白文会阻碍学习汉文和英文”,是与他们缺乏教育常识,缺少对受教育者深入关心和教育目的异化有关系的。现在,还有不少白族儿童入学前不会汉语,由于没有白语文作导入,他们不仅不能深入理解汉语,而且又以不熟练的汉语去理解更加陌生的英语,只好生吞活剥、机械记忆,很多人就因为这样的原因没有学好汉语和英语。然而,如果用白文学好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深入理解语言的文法结构,反而容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学好其他语言。而且,还因为多语思维,加深了不同语言的理解,使语言掌握更加牢固、运用更加灵活。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感兴趣的方面,从而不断自我完善,而不是单纯学好汉语和英语去考大学。要知道,不论教育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使人人都能学好英语。再说,很多知识也不是每个白族儿童都能学好,强迫他们用汉语学习那些高深知识以及没有机会使用的英语,反而使他们不断体验失败挫折,进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逆反抗拒心理,并且还侵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往往得不偿失。

(三)关于“会变得落后”问题

认为学习白文会“变得落后”“走回头路”,这样的看法不符合常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价值,简单地对其进行落后和先进的划分并不妥当。对一个民族而言,实现口头语言的书面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智慧,从而创造出更有生命力的文化。一个民族只有学好本族语言,深入理解的自己文化,再同其他民族积极互动、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实现突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正是着眼于当下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不断将文化传统与现实有机结合而不断获得新生的。更为重要的是,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外来先进文明,得以返本求新,在发展中保持文化精神独立的立足点。”[6]371每个民族的发展既要吐故纳新,也要温故知新。学习白文既不会更加落后,也不会走向倒退,反而可以借此选编白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从而更好地涵养白族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生活,更加鲜明地彰显白族人民的独特潜质,使白族更有希望成为富有朝气的民族。

(四)关于“民族迟早要消亡”问题

认为“白族迟早要消亡,没必要学习白文”,这种观点是不值得提倡的。每个民族的存在对人类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理想的社会发展应该是“存异求同”“和而不同”,不宜人为推动民族的消亡。白族长久以来都没有消亡,在追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背景下,谈“白族消亡”显然是多虑了。“即使实现了世界大同,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也不应因‘大同’而被抹杀,因为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造性,发展也就失去了动力。”[7]506每个民族的子孙都有义务传承本民族文化,保持本民族特色,并为本民族发展增加新东西。而且,不仅要使本民族继往开来,代代相传,还要把本民族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向其他民族宣传介绍,成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换言之,每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本民族的独特之处并引以为荣,将自己是“某族人”看作一种荣誉,并以“某族人”的身份成为国家和人类的一员而自豪;每个人都应当在学好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努力学习本民族文化,为祖宗开创的基业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而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

总之,对于白族儿童,在学习中把母语、日常生活经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有助于完善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当下现实生活;还能培养他们开放、进取的精神,提高他们跨文化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汉语、英语的同时,学好白语,可以为他们发展和繁荣本民族文化打好基础,为他们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打好基础,从而使白族人民更加热爱白族、热爱祖国、热爱人类。

四、做好白语教育的对策建议

对白族而言,开展白语教育,传承和发展白族优秀文化,是实践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体现,是白族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前,关键是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认真创造良好条件,激活相关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白语教育打好基础。

(一)加大白族文字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积极宣传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白族语言文字,让白族人民认识到白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人们认识到,通过学习和使用白文,可以更好地发展白语,增强白语的活力,从而更好地同其他文化沟通交流,使白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白文不是可有可无,学习白文并不是多此一举,也不是走回头路;新形势下,白语仍然是对白族儿童进行教育、对白族群众开展培训的有效工具,也是提升白族人民文化素养、发展白族文化的重要资源;学习和使用白文是白族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是享受文化福利的体现,还是白族人民为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做贡献的重要方式。这样,开展白语教育才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增强白族人民学习白族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并增强他们发展白族文化的能力和信心。

(二)扩大白、汉双语教学实验

积极扩大白、汉双语教学实验,充分发挥白语在提高白族儿童学习成绩、文化素养和展现白族独特优势方面的积极作用。因为,一方面,虽然白、汉双语教学实验已经开展了多年,取得了公认的成绩,但没有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还不能充分发挥出白、汉双语教育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一直以来,白族教育基本实行与内地相同的“一刀切”模式,白族特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等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不利于很多农村白族儿童的学习,不仅使他们在同汉族学生的学习竞争中缺乏优势,也不利于增强白族人民(尤其是留在农村的白族人)的文化自信。所以,要用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机遇,进一步扩大白、汉双语教育实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区的白、汉双语教育模式,为白族教育发展、白族文化保护培养人才和探索经验。

(三)继续拓展白族语文培训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继续通过白文扫盲、培训等方式,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和使用白文的机会。很多人学会白文,就可以创造更多的白语优秀作品,使白族人民更好地领悟和欣赏白族优秀文化,体验白语魅力,丰富精神生活。而且,推动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群众掌握了白文,还可以增强对白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意识,自觉把文化多样性保护转化为具体的日常生活实践。要知道,尽管新创白文有50 多年的历史,但学会白文的人数比率还很低,很难发挥白文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可见,开展白文培训并非多此一举,至少也要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使用白文进行书写创作的乡土文化带头人,以便更好地弘扬白族乡土文化,丰富那些留在乡村的白族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为白语文走进学校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四)加强白族传统文化研究

要以文化自觉的心态,加强白族传统文化研究。尽管大理曾经是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于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在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积淀了具有深厚底蕴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富有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人文气息。比如,白族“本主文化”中就充分体现了人与自身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体现了人神和谐,具有很高的价值。可是,很多白族人对这些并不了解,即便是在白族的大学生中,不少人对这些也不熟悉。所以,相关院校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白族文化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挖掘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白族优秀文化纳入课程、走进学校,为白族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使白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同时,也为兄弟民族发展自身文化提供借鉴经验,为中华文化繁荣灿烂增光添彩。

总之,以白、汉双语教育的方式进行白语教育,是白族人民为丰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元文化做出自己的新贡献,也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实践。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这一问题多一些理性、远见和自信,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和积极参与,少一些功利追求和盲目反对。做好这样的工作,尽管在短期内需要大量投入,但其收获是多方面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是非常有价值的。做好白语教育,发展白族语言,保护文化多样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范俊军,编译,孙宏开,审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G].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文化、市场与创新[M].关世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文明互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戴庆厦.语言和民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5]滕星,王远新.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应用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6]周立升,颜炳罡.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7]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 世纪的教育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白文白族双语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
爱的旅程
花样云南(二)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白族
十个骨灰盒
怪僻的游客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