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有效讨论

2015-11-28王爱丽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学讲方式高效教学小学语文

王爱丽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需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自主先学、小组讨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讨论的组织和引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讲方式;有效讨论;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为构建生态课堂,打造积极、活泼、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践行新课改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提出“学讲方式”下的有效讨论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有效讨论、自主研究、互助讨论,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自主先学,精心准备

课程预习、自主先学是有效讨论学习模式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知识储备的关键。在上课前或课程学习前阶段,教师布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先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归纳,是讨论课上的素材。经过精心准备、师生共同梳理,从这些问题中提取、简化构建成讨论的主要问题(也就是重难点和知识点)。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进入讨论,提升了讨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另外,教师给予适当的学习空间与时间,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氛围下,基于个性差异、认知基础,以不同学习速度展开公平学习。

如关于《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的学习,为了实施有效讨论学习模式,践行以人为本,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先学。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维生素C的作用以及什么食物中含有它,维生素C对于哪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并广泛收集关于不同维生素类型的相关资料。通过自主先学,学生拓展了知识网络,并做好讨论准备。

二、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小组讨论是实施“学讲方式”讨论学习法的核心阶段,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拓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讨论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衡量的标准。基于自主先学中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小组内成员表达和交流,实施有效讨论。之后,通过“学进去”,再“讲出来”,展开交流展示,固化学习成果。将小组讨论得出的知识与方法等相关内容,通过黑板、多媒体等设备展现出来,学生“讲出来”,报告讨论成果,并引导其他学生理清思路、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的能力。

如《螳螂捕蝉》一文,讲述了一个趣味小故事,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故的由来。在课堂上,学生们基于课前的准备,展开小组讨论,关于蝉、螳螂、黄雀、吴王这四者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展开讨论分析,讨论这个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分析同样的观点,为达到劝服吴王的目的,为什么大臣们失败了,少年却成功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之后小组成员将讨论结果交流展示。得出大臣的直劝、力劝和少年的智劝、巧劝取得的效果不同,后者更容易让人接受。蝉、螳螂、黄雀、吴王眼前的利益分别是露水、蝉、螳螂与楚国,没有考虑到身后的螳螂、身后的黄雀、树下的少年、其他诸侯国的乘虚而入。在治理国家时要进行长远打算,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以免后患无穷。

三、质疑拓展,强化能力

“质疑拓展”是拓宽知识深入与广度的阶段,也是深化学习的环节。基于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环节,学生们总结、归纳出共性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需要解决、有待拓宽、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科学组织、引导,展开互教互议。结合组间竞赛的形式,进一步深入解决,由此培养学生推理、批评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综合能力。“质疑拓展”是有效讨论环节中知识与能力的深化阶段,可以借助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展开实验验证、动手制作、课题研究等学习过程,对有效讨论起到辅助作用,以此深入学生知识与能力。

如《最佳路径》是一个建筑大师思维启迪的故事。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阶段,了解了文章的段落结构、中心思想,而提出了共性的问题:“为什么自然踩踏出的路径是最佳路径?”学生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讨论,结合人文、自然等相关思想,以及迪斯尼乐园的建构主旨和目标——让人们得到快乐。由此,学生们总结出,在问题难以解决时,转变思维角度,以优雅自然的角度,让人们自行踩出小道,就能让人们收获更多轻松、自然与快乐。通过质疑拓展,学生深入掌握了相关思想,并有效创新思维,强化能力。

四、检测反馈,小结反思

基于以上阶段的有效讨论过程,最后一个阶段的检测反馈与小结反思阶段,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检测反馈”是评价、反馈、矫正的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成就,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当堂目标达成度。“小结反思”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领悟学习成果。将讨论与反思得出的相关成果,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领悟思维模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大自然的文字》一文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一般学生认为文字指的是汉语、英语等。这篇文章纠正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们了解了文字是能说明一些知识和道路的现象、特征等。通过反馈与小结,制作文字的思维导图,学生了解到从大自然的文字中能获得这些信息,星星辨别方向、云预兆天气、石灰石代表地质变化、花岗石说明地质迁移。另外,大树年轮代表年龄、蝌蚪游泳代表春天、白云代表好天气、大雁南飞秋天到来等。通过检测反馈与小结反思,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与创新思维能力。

五、总结

“有效讨论”指的是讨论内容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通过讨论拓宽了学生知识与思维的宽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自身创造力和潜力,通过讨论逐渐实现了教学目标。需要围绕这些要求展开有效讨论,通过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这几步的教学环节设计,展开小学语文有效讨论的教学实施过程。学生们表达自身的知识、想法与思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有效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知识、方法与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萍.浅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4(12).

[2]何红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的有效性[J].文学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学讲方式高效教学小学语文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