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四法”
2015-11-28刘宝庆
刘宝庆
【关键词】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118—01
一、先唱歌后识谱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其实很多学生对简谱并没有了解,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很不能尽如人意。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也使用“柯尔文手势”使学生对音高有一个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进门”音乐就是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无意识印象。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等等,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让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在唱歌中一遍一遍地唱,学生又很容易分心,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唱的时候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唱、男女生分唱等,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二、创造和谐愉快的气氛
1.采用丰富的“琴语”。如用“1 3 5 1 | 1 -‖”表示“起立”;用“1 5 3 1| 1 - ‖”表示“请坐”;用“1 2 3 4 | 54 32 | 1 3 | 1 -‖”表示“请安静”,等等。
2.恰当地运用“体语”。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头表示“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
3.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谱写简单的歌曲。如,我谱写的《见面歌》《问好歌》,这些有趣的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微笑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的永远是朝气和热情,这样的音乐课也能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给学生创作的机会
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我会让学生配乐朗读,或者自编歌曲对唱。再如,在五年级的“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我让学生们分组表演,学生小组的表演形象鲜明、动作诙谐,观看的学生乐得前仰后合,赢来阵阵掌声。因此,在音乐课上,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让自制的乐器进课堂
乐器和舞蹈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音乐的学生,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先让学生跟着我用嘴哼曲、用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用乐器范奏,最后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学生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台上哪位同学打的节奏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几遍,学生便能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是配合乐器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农村的条件有限,我们就自制乐器,用空啤酒瓶装上水做“酒瓶琴”;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沙石当“沙锤”;用文具盒当“打击乐器”,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竖笛、口风琴,一场小小音乐演奏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还成立了器乐兴趣小组,让学生学习拉二胡、吹笛子和口风琴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