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2015-11-28张孝贤
张孝贤
【关键词】 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1—0115—0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生物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推进素质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应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和探究性实验,并综合考虑学生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及时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一节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株绿色植物,最好尽量具备六种器官,可以考虑选择一株带有六大器官的盆景。学生看到了盆景,尤其是看到上面还长有果实时,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思考着这株盆景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时。然后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很快就认识并掌握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有了浓厚的求知兴趣,学生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这就为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学习环境宽松,学生才会自由地想,自由地做,他们的思维才可以无限制地发散,创造的火花才不会受到压抑。笔者认为,要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就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并和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例如,教学“花卉嫁接”时,有一个学生指出,能否将黄瓜嫁接在南瓜上,以延长黄瓜的生长期。当时学生们哄堂大笑,认为他是异想天开。笔者及时抓住这一个设想合理的一面,并鼓励这个学生去试一试。事实证明,这个学生的设想是正确的,经嫁接的黄瓜不仅生长期延长了很多,还增加了黄瓜的产量,改善了黄瓜的品质。
三、开展前测调查,组建智能小组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已有基础及兴趣,明确学生实际与将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笔者是这样做的: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如对生物感兴趣的学生有多少,为什么感兴趣,为什么不感兴趣,是否喜欢实验,是否愿意去收集资料,是否喜欢看生物的电视及相关书籍等等。之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
四、重视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看问题等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如,在学完“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后,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树木在秋天会落叶?为什么植物在炎热的夏天不易被晒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互相启发,破疑解难。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森林附近经常下雨是怎么回事?对这位学生的问题,笔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