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015-11-28陈志雄
陈志雄
【关键词】 数学;合作学习;作用;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1—0075—01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学生的实际适当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合理搭配,使每个学习小组的综合学习能力基本达到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学生的能力与专长合理分工。
2.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合作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3.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合作学习时,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互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寻找到获取答案的多种途径。这样,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1.差别分组。合理地进行差别分组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分组可以均衡各小组之间的能力水平,便于小组成员的和谐相处,有利于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小组分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各小组之间综合能力、水平出现巨大悬殊。
2.合理分工。在对学生分组结束之后,要对每个组员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可以进一步提高小组的整体能动性,同时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小组都要选一位记录员,主要负责收集材料和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当然还需要选出一位监督员,维持小组合作学习的秩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序参加到合作学习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亦可交换角色,促进他们的素质全面发展。
3.公正评价。传统的评判方式很多时候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判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教师评价。即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之后,对小组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个人表现进行关注,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中肯的评价。第二,组内互评。即要求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借鉴别人的优长之处。第三,小组互评。在进行小组互评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加小组的凝聚力。同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使每个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总之,数学教学很重要。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重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因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