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学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2015-11-28马彦林
马彦林
【关键词】 自学能力;语文素质;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1—0053—01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率的劳动。那么,如何培养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我认为,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那么,所有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作业就会被学生当做礼物,学生是乐意领受的。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兴趣的支配,因而用多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的最活跃的状态,这就会造成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有利条件。
二、讲究教学方法
讲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对于学生课外进行自学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第一要把那些困难的、主要的和关键性的问题讲解清楚,阐述准确透彻,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后不必花费许多时间去重新弄清本来在课堂上就应该明白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练习,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的,而是由学生自己练出来的。第二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他们具有进一步探讨的兴趣和要求,要做到一点,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在学习上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哪些类型的问题掌握得比较熟练,哪些还处于似是而非,哪些属于根本不会。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情况后,然后对下一步考虑出改进的意见。
三、养成良好习惯
1. 养成选择有益身心之书自学的习惯;2.养成爱护所读之书的自学习惯;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4.养成爱思考、爱探索、爱求疵的探索习惯;5.养成积极参与全国语文各类大赛的自学习惯;6.养成勤学好问,不耻下问的动手习惯;7.养成爱舞文弄墨的写作习惯等等。这些习惯一旦养成了,将终身享用不尽。
四、交给学生钥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应“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教给学生”。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因此,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把钥匙教给学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阅读的基本方法是:略读、细读、精读和熟读。
1. 略读。主要是疏通文字,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课文大意。这是认识事物的感知阶段。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如阅读速度等,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细读。主要是弄清文体结构,明确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这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阶段。着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精读。主要是学习方法,体会写作特点,把握立意谋篇的巧妙之处,质疑解难,这是认识事物的深化阶段。要揣摩应用,读写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熟读。目的是加深记忆,将典型阶段、精彩描写、名句妙词熟读记忆,做好积累。这是知识的反馈阶段。着重培养记忆力和做好知识的升华和迁移。
通过“四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素质的提高。
五、培养自学能力,在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处理好三种关系
第一,在教学内容中,处理好科学过程和科学结论的关系。各门学科都有本学科的科学体系,应当根据学科的体系,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建立起学科的教学体系。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能力。反之,有了能力,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知识与能力是交织在一起的。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的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看是否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在动机是学习的兴趣,对某一学科的爱好,求知欲望等等。这两种学习动机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最持久,最起作用的动力是内在动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启发、诱导、讲解,组织训练、检查学习成绩等等。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必须善于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