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矛盾品红楼

2015-11-28刘建平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新思路文本解读矛盾

刘建平

【摘要】高中语文对于文本的解读要求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创新文本解读的思路更是难能可贵。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从文本的几组矛盾为入口解读文本,达到了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矛盾;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前,文中几处矛盾引起笔者的注意,是否可以不按部就班地通过贾府的设施、地位、人物的出场方式等来鉴赏,而把文本的几组矛盾作为鉴赏的切入点呢?笔者试着按这样的思路上课,没想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陈设的华贵与陈旧的矛盾

实际上不用看贾家宁荣二府的环境,只要看看贾府“荣禧堂”的陈设就很容易看出贾府非同一般的地位了,用学生的话,那叫“高端、大气、上档次”,那样的“大匾、家具、字画、对联、古玩”等陈设,用料不是金子就是银子,要不就是古铜,贵重木料如檀木、楠木等。但就是这样的尊贵家庭,炕桌上摆着的却是“半旧的靠枕、坐褥、椅袱”,这不是矛盾吗?

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和深入探究,最后大家通过对富贵人家的分析,一致认为一般人讲究面子,富贵人家亦如此,他们也分场合,像前面我们看到的荣禧堂和“正室三间耳房”的陈设,是为接见贵客而设的,而对于黛玉这样的客人,年纪又小,况且以后要寄居在这里,就不必拘礼了,可以到“东廊三间小正房”,也就是王夫人的内室里。再者不可能大户人家的所用东西都是崭新的,尤其是居家常用的东西,所以“半旧的”就好领会了,而前面两处陈设皆是华贵、崭新的,就知道与后面正好相反,这也就不矛盾了。

这组讨论解决了贾府的环境和地位的问题,也解决了最初对黛玉的形象认定——心思很细腻。

二、尊贵的地位与“布让进饭”伺候别人的矛盾

读过一遍文本,大家就会被王熙凤所吸引,作者花费太多的笔墨来渲染这位当家少奶奶了,你看看她的排场——“一群媳妇丫鬟簇拥”,穿戴打扮从头到脚都是那样的华美气派,拍老祖宗“贾母”马屁的样子活灵活现,在外人面前展现自己当家人的身份的迫不及待,都会让荣府的当家人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上我们以前在初中学过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认识,这个王夫人的内侄女有家世、有地位、有容貌、有才华,这从凤姐的出场读者都是有目共睹的,可这样的一个当家人为何要“亲为捧茶捧果”,为何“贾珠之妻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这个尊贵家族奴仆成群,主人可过的是养尊处优的日子呀,这不矛盾吗?

这组矛盾学生从封建社会的礼节讨论开来,加上笔者给学生关于封建社会繁缛的礼节知识补充,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极重视礼节规矩,大家族的规矩礼节更严明,它除了奉行仁义礼智信这个大的规矩,小的方面讲究孝悌之义,长幼尊卑,男女有别,是万万不可逾越的,尤其是孝道,在老祖宗贾母面前,王夫人、熙凤、李纨这些都是媳妇辈,她们要随时随地伺候公公婆婆等长辈,贾母招待客人——黛玉,陪客是探春等姊妹三人,王夫人地位再高高不过贾母,更别说熙凤李纨之流。从这吃饭一点上,我们就见识了大家庭的家法规矩之大,再看吃饭时饭桌上的“咳嗽不闻”更让学生了解了的“饭不言,寝不语”的传统。可见,古人不但讲究礼节,更讲究养生。

这组讨论学生完成对王熙凤的形象的探究以及在了解前面的贾家地位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大家族的森严的规矩礼节,无疑加深了对贾府的理解。

三、黛玉读书多与“些许认识几个字”的矛盾

许多学生在读到黛玉的读书情况时,对于黛玉刚开始的回答是认可的,黛玉可是大才女,写过的诗词、对联的诗句比比皆是,什么“葬花吟”“五美吟”,咏桃花、海棠、柳絮、梅花、菊花……黛玉应该是谦虚的。但就是这样谦虚的话,并没得到老祖宗的称赞,黛玉问“姐妹们读的什么书”,贾母随口一说“不过认得两个字”,说得更谦虚。那么黛玉下面与宝玉的谈话就变成“些许认识几个字”了,这样的前后矛盾仅仅是古人比较谦虚吗?

学生这组讨论很热烈,有一组坚持古人的谦虚,但多数同学认为,古人对女子读书是不赞同的,甚至说是厌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才是正事。同样也是才女的薛宝钗就了解这些,明明满腹经纶却装笨,平常不是帮家人做家务,就是做女红,和人聊天,联系感情。但黛玉就不是,浑身是病,一年难动一下针线,但好好保养身体好了,她偏不,整天读诗、写诗,甚至教人学诗、教鹦鹉念诗,喜欢文学简直到了骨子里。所以她是千小心万小心的,第一次见到外祖母时,还是让“念了四书”一句贾母不待见她,语带讽刺,小小年纪的黛玉尝到了厉害,所以在宝玉问她读何书时,用了“些许认识”的话打发了宝玉,可见古代女人一生中要受到多少打压,这就是女人的命运。所以不论是什么样的女人,在封建社会不会有幸福可言,作者开头题诗“一把辛酸泪”,这把泪就是掬给大观园的女子的,也是给天下女子的。

这组讨论完成了黛玉的形象鉴赏和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初探。

四、宝玉的顽劣与才华横溢的矛盾

读过《红楼梦》的学生认为宝玉还是有才气的,虽说多次诗社他都输给了姐妹们,但从大观园题诗,几次和友人喝酒咏诗的情况看,他的诗在外人看来,已经很好了,其中外面的人竟然还收集他的作品,这些都可以说宝玉是有一定的才华,再加上文本上和黛玉关于“送字”的聊天,八九岁孩子就这样妙语连珠,可以说是腹内有些墨水,但为何在众人的眼里落个“顽劣”“极恶读书”的标签?这就矛盾了。

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古人所谓读书是读关于考功名所学的“四书五经”,没什么趣味,相当死板,除非你自己热衷功名,寒门学子需要这个来改变命运,所以他们要十年寒窗。但宝玉生来锦衣玉食,他衣食无忧,况且家族的男人没几个是考功名得到的富贵,宝玉认为雨村之流全是禄蠹,他才不要做这样的人,他要做一个人品出众、才华横溢的人,就像北静王水溶那样,所以宝玉只读自己有兴趣的书。

这组讨论解决了关于宝玉形象的认识,也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这些矛盾的解决,无疑加深了学生对《红楼梦》的认识,既完成对文本的鉴赏,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名著导读的任务。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创新思路文本解读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