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2015-11-28雷富贵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开发策略主体意识写作教学

雷富贵

【摘要】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作为作文教学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开发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兴趣,是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写作教学;主体意识;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学教育及新课改的落实,作文成为中考及各类语文考试的重头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忽视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写作兴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开发写作主体意识的重要动力。在当前作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常常让学生进行“机械式”训练,或者死记硬背作文,学生写出的作文并不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而是生搬硬套与机械模仿,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作文缺乏思想灵魂。因此,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写作,把学生的身心特征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事或物,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后,学生通过对赵州桥、苏州园林以及故宫博物院等一系列建筑物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由于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写作中要善于抓住建筑的特征进行写作,对于复杂的建筑物要从多方面进行阐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真观察身边各种形式的桥,抓住桥的重要特征,以“家乡的小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家乡是学生生活和熟悉的地方,学生写起来就有话可说,写作兴趣自然就比较高,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指导学生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开发写作主体意识的重要前提。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非常苦恼,对着作文题目觉得无处下笔、无话可写,而有些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就能思如泉涌,有许多新鲜的事情可以写,作文内容生动有趣,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写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观察与积累。学生要想做到“下笔如有神”,就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与积累。一方面要留心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活水”,学生要时时刻刻地关注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并记录下来,用来作为写作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善于积累。学生可以建立摘抄本,把平时遇到的优美的词语、句子与段落摘录下来,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此外,要重视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写了自己在百草园度过的一段快乐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的童年有那么多的趣事,那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趣事?这些事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兴趣较高,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捉迷藏、钓鱼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时候学生情不自禁要表达出来,听着学生的积极讲述,教师进一步引导,既然我们的童年这么美好,就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这样学生就能把平时观察、积累与阅读的内容运用于写作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万变不离其宗——倡导作文命题多样化

命题方式的革新是开发写作主体意识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定题作文,通常是教师为学生拟定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定题作文常常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内容可写,进而打击了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对作文的命题方式进行革新,积极倡导多样化,实行命题作文与自拟题目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能够使学生有话可写,可以结合实际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阿长与山海经》是围绕中心人物阿长而选择与安排材料;《背影》是通过具体描写父亲的“背影”的细节表达父子之间的爱;《老王》通过把琐碎材料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方式表现老王的善良;《台阶》通过详写造台阶的过程突出父亲的情感和性格。因此,这一单元的作文就以“最让我________的人”命题,让学生采用正面描述、细节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文命题,能够使学生具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补充,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

作文的评改是开发写作主体意识的有效保障。传统的语文作文批改通常采用教师一人包办的批改模式,这种批改模式导致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教师批改收效甚微。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被批改的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批改,真正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首先,教师选取优、良、差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批改,对于批改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讲评课上讲解;然后,教师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学生按照优、良、差等级分成若干互助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互改,组内成员在互助组内朗读自己的习作并说出自己的写作构思,其他学生可以针对作文进行评论,积极提出自己对作文的看法,这样学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地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指出别人需要改进之处,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共同提高。最后,每个互助组选出比较优秀或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教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把其当成范文进行朗读,并适时进行点评。这种多样化的作文批改方式,不仅能开发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与鉴赏作品的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扮演主要角色。新课改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不断改革传统的写作模式和学生写作的被动状态,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落实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新.在作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2).

[2]倪帮友.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主体意识[J].华夏教师,2014(7).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开发策略主体意识写作教学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