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5-11-28邬家啟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活动

邬家啟

【摘要】信息竞争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其逐渐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它让我们认识到在信息中占据重要地位就要不断阅读获取信息量。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课后的延伸。因此本文就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并探讨出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优质的阅读品质。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期间将课外阅读活动渗入其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1]。因此本文就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让学生汲取高效的阅读信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各种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选取合适教材

(一)读物的语言水平需高于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语言能力的基础课程,其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修养以及语文修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课程过程中合理应用课外阅读活动,并合理选取教材。选取的阅读书籍语言水平需高于学生,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选文言古诗等经典范文,该类型的文章内容丰富、优美,可以直击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章中领略到作者的精神、语言修养[2]。如:“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等,通过不断阅读背诵,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这些诗句、名言都具备比较广泛的传颂率,同时其包含的深意也有所不同,在语文教学时让学生不断阅读,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这些诗句的意境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引发共鸣,所以应该多选取这些与实际生活、学生心灵相接近的文章作为阅读教材。

(二)要与学生心灵相通

小学生还处于脑力、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比较喜欢幻想,从这方面就决定了学生的阅读方向,应选取故事类型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例如:《丑小鸭的故事》《格林童话》等,大部分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通过幻想得来的,里面还包含有人物、情景、环境假设,此外故事情节也是通过虚幻呈现出来的,但正是因为这些幻想给孩子们带来了理想、希望等,并能反映出学生们的心理需求,所以这类读物具备较大魅力[3]。与此同时,科幻小说不但具备幻想这一特征,还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表现形式,与童话故事读物相比起来更具有阅读性。例如:人类想探索宇宙寻找出第二个“地球”,在7月24日美国宇航局发布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消息,天文学家了解到这颗星球的“宜居地带”所占据的面积较大,这正是人们不断幻想与探索才寻找到的答案。好奇作为小学生的天性之一,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总会询问“为什么”,因此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的读物,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扩展其阅读空间。

二、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正是填补了学生语言方面的空缺,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较差,加上其年龄比较小、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其兴趣得到培养后,学习方面才能集中精神,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才会降低学生对语文产生的陌生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4]。

此外,教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运用学生对老师的敬佩、尊重之情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利用这个优势鼓励学生多阅读名人名记,并从中大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采取陪同阅读、共同阅读等方式,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不理解、不认识的词句或含义等,教师可以随时给学生讲解。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这个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德国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总量,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教师通过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并以组织活动的方式尽量满足学生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让学生形成爱读、好读的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外阅读活动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电视的方式开展,多激励学生观看儿童影片、儿童节目等,运用语文早读的时间让每位学生说说不同影片的观后感,或者让学生听录音并把听后感以文字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作能力。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动的性格,让学生自行编写小故事,并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将各自的故事排练成表演,然后由老师做评委,评比出最好看的小故事,并分别给予奖励,这样通过故事编辑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情趣通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让其可以具备充足的时间阅读,小学教师可以将语文自习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这样不仅具备了充足的时间阅读,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5]。此外,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各自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展示阅读后的成果,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喜悦感;还可以通过举办语文活动、班会课、诗歌朗读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在锻炼学生课外朗读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对于胆量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其站在讲台上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表达文章读后感,这样就达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这一目的。语文早读是学生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开始,因此在语文早读时让学生不断朗读课外书籍,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活动占据重要地位,是小学生参与教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不断开展、参与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小学语文素养得到全面

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4).

[2]庞光辉,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13(9).

[3]杜洁琼.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3(3).

[4]杨桂芳,李双喜.小学语文第七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7).

[5]付跃红,张恩永,白玉山.小学语文第九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7).

(编辑:刘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语文教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