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心理疏导在中风后抑郁症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15-11-28何芳华文云波赖永金钟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风神经功能康复

何芳华 文云波赖永金钟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长沙410007)

针刺配合心理疏导在中风后抑郁症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何芳华 文云波*赖永金钟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长沙41000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心理疏导在中风后抑郁症早期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及心里疏导;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功能锻炼。两组方案在患者入院经治疗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48 h后进行。分别于第2、4、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评分测定。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N I H S S评分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运用针灸配合心理疏导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明显,而且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针灸;心理学;康复;中风;抑郁症

中风又名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斜等症状[1]。由于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急性脑卒中后,许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会引发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饮食、睡眠、治疗和康复,甚至会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极大负担。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配合心理疏导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应用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4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18例;抑郁程度轻度5例,中度14例,重度11例;平均HAMD评分(25.3±4.4)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45±3.33)分。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57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13例;抑郁程度轻度6例,中度12例,重度12例;平均HAMD评分(24.6±3.9)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5.23±4.51)分。两组病程均小于一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按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中风病诊断标准[2]。2)西医诊断按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3)抑郁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4],诊断工具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5]。

1.3 纳入标准1)年龄≥40岁≤78岁;2)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首次发生中风,病程在1月以内;4)患者无神志、智能、语言理解和表达的明显障碍,能配合完成各种量表的测评;5)有明确的脑局灶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30分,HAMD评分>17分;6)既往无抑郁症病史;7)能接受针灸和药物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1)脑卒中病情严重或伴有意识障碍明显失语、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2)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既往有精神病史,原发性抑郁及其他疾病引起的抑郁。4)患者年龄40~78岁,病程超过1月者;5)针刺选穴部位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针刺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措施及病因治疗,使病情稳定。待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48 h开始,均使用常规的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

1.5.2 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和常规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和心理疏导。

1.5.2.1 针刺治疗1)治法:调神理气,疏肝解郁。取手足厥阴、手少阴经穴位为主。2)主穴:内关神门太冲水沟百会。3)配穴:肝气郁结者加膻中、期门;气郁化火者加行间、外关;痰气郁结者加丰隆、阴陵泉;心神惑乱者加通里、心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肝肾阴虚者加太溪、肝俞。4)操作:内关、太冲用泻法;水沟可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佳;神门、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1.5.2.2 心理疏导主要由护理人员指导,护理人员要热情、细致地对待患者,避免其过度悲伤恐惧,使其消除紧张急躁焦虑情绪,安心养病。

1)首先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2)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解释鼓励,给患者讲解脑卒中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案及康复运动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问题等。使患者认识并了解疾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应对性。4)引导患者与正在进行康复训练且效果明显的病人交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5)护士应与其家属多沟通,使他们以最大能力支持、照顾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患者心理防御能力,让他们早点打开心结。6)根据不同患者的情绪反应从而采取不同的心理心理疏导以减少抑郁情绪。

1.5.3 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和常规的功能训练。

1.5.4 中风患者的早期护理

1.5.4.1 一般护理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温度、湿度适宜;卧床休息,注意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体位;给予低脂、低盐、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注意告诫进食时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防止呛咳;戒烟、酒,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起居有节。

1.5.4.2 对症护理向病人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教会病人或家属训练和翻身技巧;对健侧肢体实施主动的全关节活动的锻炼,对患肢实施被动的全关节活动的锻炼,循序渐进;勤翻身,每2~3 h翻身一次,以免瘫痪的肢体长期受压而形成褥疮;训练病人平衡和协调能力;观察并教会病人使用拐杖、扶行器、轮椅等;教给病人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如保护患肢的皮肤,坐轮椅时变换姿势等。

1.6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所有资料数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卡方检验(χ2),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评定。

2.2 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6周治疗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组27.77±2.1922.26±1.82*14.22±1.74*6.49±1.72*对照组27.85±1.9522.33±1.5721.45±1.3315.15±1.55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

2.3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 I H S 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6周治疗组N I H S 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组18.5±2.509.75±2.14*6.57±1.47*3.80±1.42*对照组18.1±2.8211.33±2.437.90±2.255.20±1.70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范畴,病因病机主要由于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最终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神无所主而发病。中风后抑郁症是以情志内伤为重要病因,尤以悲忧恼怒为主,以气机郁滞为病理基础。如《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灵枢·本神》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又《灵枢·本病论》说:“人忧愁思虑即伤心”《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结气候》说:“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会”指出忧思会导致气机郁结。故中医护理中主要以缓解气郁、疏通经络,使气血通畅为主[6]。因此笔者在该研究中,治疗组拟于醒脑调神、疏肝解郁为治法,以中医理论气行者血行,气滞者血瘀为基础,重在调神理气,疏肝解郁。故以内关、神门、太冲、水沟、百会为主穴。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百会可醒脑调神;心藏神,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二穴可调理心神而安神定志,内关又可以宽胸理气。太冲为厥阴肝经原穴,既可以疏肝解郁,又可以行气活血,并能调理脏腑。诸穴合用共凑醒脑调神、疏肝解郁之效。

又因中风患者常因肢体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痛,患者无法接受,也不知如何面对,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责任护士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与患者及时主动的沟通和交流,从患者自身的病情出发,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使其及时的消除其恐惧心理消除紧张焦虑,建立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充分调动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通过整体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研究表明,中风后抑郁症早期康复中运用针灸配合心理疏导,不仅能醒脑调神、疏肝解郁,改善中风引起的抑郁症状,而且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92.

[2]国家中医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7.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9.

[6]刘玉静.中风后抑郁症者的中医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1339-1340.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Psychotherapy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HE Fanghua,WEN Yunbo,LAI Yongjing,ZHONG Zhou
(Encephalopathy Depart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410007,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using acupunctu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acupunctu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in neurology;the control group obtain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functional exercise.Two sets of scheme were carried out when patients which received treatment 48h later had stable vital signs and neural symptoms.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and 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 H I S S score were measured at the 2th,4th,and 6th week.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HAMD and N I S S 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obvious,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Early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was improve obviously,and also can alleviate nerve function defect.

acupuncture;psychology;rehabilitation;stroke;depress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5.036

1672-2779(2015)-05-0072-03

:张文娟本文校对:张文娟

2015-02-02)

*通讯作者:wenyunbo2006@163.com

猜你喜欢

中风神经功能康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