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时期全国铁展会对禹州钧瓷的推介与传播
2015-11-28郑辉
郑 辉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浅析民国时期全国铁展会对禹州钧瓷的推介与传播
郑 辉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业迅猛发展,促使中州平原成为全国交通中枢。清末才得以复烧的禹州钧瓷利用此契机得到有利发展。其中尤以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以下简称“铁展会”)对禹州钧瓷的推介与传播功不可没。因该段历史鲜为人知晓,更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故笔者针对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爬梳,剖析 “铁展会”对于民国时期禹州钧瓷发展的促进意义。
禹州;钧瓷;铁展会;铁路
河南省禹州市素有“钧都”之称。烧制钧瓷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1],而北宋时期的繁荣,与汴梁“两市”城市格局被打破,世俗经济发轫有着密切的联系。禹州就是依附于此政治经济中心,促使钧瓷的生产发展达到了顶峰。毋庸置疑,地域因素在瓷器的消费市场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
囿于河南历来为“四战之地”,加之此后政权更替,全国制瓷业重心南移。明清时期景德镇能够成为全国垄断性的瓷器产业中心,就与其运河水系的发达密不可分。
由此可见,商品经济的发展尤赖地域交通,钧瓷亦不例外。民国时期禹州瓷器能够得以广泛流通,陇海铁路的修筑厥功至伟。此后又以“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的举办将禹州钧瓷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1 民国禹县钧瓷重兴之嚆矢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仿钧之风兴起,如宜钧、广钧以及景德镇的仿钧。而禹州的钧瓷产业因战乱、灾荒等原因已走向式微。雍正时期,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仿烧钧窑器。当时的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曾赴禹州走访钧窑,寻求钧瓷烧制技术,但百感叹息,作诗曰:“玫瑰翡翠倘流传,搜物探宝寻故老。”可见当时神垕钧窑已很稀少。《大清统一志》(乾隆本)载:“河南许州府土产,瓷器出禹州神垕山”。《禹州志》(道光本)则谓:“州西六十里,乱石山中,有镇曰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瓷器……古钧窑多在方山、涌水、蓝山之滨 ,而治北扒村亦有遗址。”可见当时神垕主要生产“土产”粗瓷器[2]。
直至清代末年,慈禧太后宣布实行“新政”,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中国陶瓷手工业进行改革。光绪三十年(1904年),神垕“钧兴公司”的成立就是在此种背景下产生。“钧兴公司”系官商合办,且订有管理制度与工艺规程。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谓是具有较为先进理念的瓷业公司。它结束了民间钧瓷艺人单打独斗的生产格局,避免了家族式技艺传承的弊端。
因有官府的大力提倡,一系列重兴禹县钧瓷的措施付诸实行,如“光绪末年县长曹广权曾一度由江西景德镇,雇瓷匠三十余名,在均瓷产地设窑制炼,尚有成绩。”[3]民国十八年(1929年),禹县政府在城内创办职业中学,设陶瓷科,聘请神垕钧瓷匠师教授技艺,至此禹县钧瓷已开始复苏。
2 陇海铁路与钧瓷转销
甲午中日战争,铁路在陆路战场的物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战败之后,光绪皇帝将“修铁路”置于战后“图自强”、“力行实政”之首[4]。此次不同于之前帝国主义在华筑路,而是清政府觉悟国力之衰弱,欲求发展实业。
平汉铁路是甲午海战后,清政府自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南北大干线的作用,汴洛铁路作为其重要支线开始筹划建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大臣盛宣怀(见图1)代表中国政府,与比国(比利时)驻华电车铁路公司在上海签订借款合同,建筑开封至洛阳铁路,并定名为汴洛铁路。借款二千五百万法郎,以路产为担保,与中国政府监督之下,由比公司全权代为建筑并代为行车”[5]。(见图2)
图1 盛宣怀玉照Fig.1 Sheng Xuanhui
陇海线的建设就是以汴洛铁路为始基,向东西延展,最终形成连接兰州与连云港的东西大动脉。陇海铁路与平汉铁路交汇于郑州,将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与古都洛阳连接起来(见图3),促进了中州重镇郑州的兴起(见图4),而禹县与其比邻,成为禹县钧瓷外销的重要枢纽。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河南矿业报告》记载:“禹县城西六十里神后(垕)山亦产瓷土,存于煤系之中,神后(垕)陶器久已著名,其佳者曰钧瓷,制品以瓶、鼎、盆、盘、盂等为多,有浅黄、绿、青、蓝等色,均为素地。当烧窑时而变色者谓之窑变,颇为名贵。多由沪商包购,转销国外。”
图2 比利时工程师与省府官员在开封留影Fig.2 Belgian engineer and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ficial in Kaifeng
图3 20世纪初开封火车站Fig.3 The railway station of Kaifeng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图4 20世纪初郑县车站Fig.4 The railway station of Zheng County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由于津浦铁路、沪宁铁路以及陇海铁路开封至徐州段的相继通车,交通便利,商人才能顺利由沪抵达禹县。以及“开封、洛阳的古董商人纷纷前来购置,”[6]也全赖于最初汴洛铁路的修建。此后钧瓷能够在北平展售,均为禹县依托于郑州之关系使然。这也是此后禹县钧瓷能够参加“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的先决条件。
3 铁展会的推波助澜
19世纪30年代,外货舶来,垄断国内市场。且国人“对于各地之出品,暨销行之区域,迄无确切之调查与统计,更无陈列展览与宣传,”[7]于是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决定举办“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以巡回展览的方法,分期在各大商埠、都市举行,以实物图表,表示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之概况,使商人直接认识货品之标样产量。”[7]
“铁展会”共举办四次:分别是1933年4月10日至5月10日,在上海举行第一届铁展会;同年10月10日至10月30日,在南京举办第二届;1934年5月20日至6月30日,在北平举办第三届;1935年7月10日至8月10日,在青岛举办第四届。1936年拟在西安举办第五届铁展会,但囿于系日本侵华前夕,当时国内时局不靖,未能践行。
纵观四届展会,上海举办的铁展会系首次,故而对于铁道部来说带有实验性质。其展览机制、筹备情况、陈列物品较之后三届都有所欠缺。自第二届铁展会伊始,“决再增加各种贵重伪品,如银器、铜器、瓷器,……”[8]因而此次展会瓷器才被纳入展览范围,故而后三届铁展会为本文讨论重点。
图5 第二届铁展会之陇海馆外景Fig.5 The outside of Longhai Hall at the 2nd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较之首届铁展会,第二届展会已做出种种改良,各主要铁路线均有自己独立的展示空间,沿线出产货品可分别置于各自陈列馆,另外设有中央馆总览各馆概况。以当时主要铁路线可分为:京沪沪杭甬馆、平汉馆、经浦馆、陇海馆、北甯馆、胶济馆、道清馆。
因禹县隶属陇海铁路沿线范围,故被征集的出产货品均在陇海馆陈列。陇海馆为该线人员自行设计建筑的二层木屋,颇为精致(见图5),而从其内部情况可发现已有部分瓷器展示(见图6)。
据资料显示,禹州钧瓷在铁展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亮相,当首推在北平举办的第三届铁展会(见图7)。此次盛会无论从展览筹备、组织规模、持续时间、陈列种类、场馆选择、运销机制、宣传方式、参观人数等等方面考虑,都当属四次铁展之最。
图6 第二届铁展会陇海馆内景Fig.6 The inside of Longhai Hall at the 2nd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图7 第三届铁展会正门外景Fig.7 The outside of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3rd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1934年,禹县县长杜光远向河南省府建设厅呈报:“查本县西南神垕镇,素产钧瓷,彩色光耀,历代视为珍品……卢光华继承父志精益求精,潜心练习,虽年耗钜金,在所不惜,将其父遗产土地二百余亩。尽供试验消耗,所得结果,与老瓷所差无几,非真老于考古者,不能辨其伪也。惟无人为之提倡,自清末迄今,未见有若何进步。职到禹县后,以此项钧瓷,为禹县特产,当即竭力提倡,先后筹拨款洋五佰元,召卢光华在职业学校制造钧瓷二百余件,依法指导,配合彩釉,成绩优良,光彩耀目,为数十年来所不能及者。兹拟由汽车运汴,呈送钧庭,分送各处,以备展览……。”
由上述文字可知,卢光华所制“仿钧”足以与“古钧”媲美,“上海、开封、洛阳等地的古董商人将卢光华的作品误认为是宋钧而高价买去。据传,上海一家古玩店挂上“谨防卢钧”的字幅,提醒店员不要把卢光华的作品当宋钧收购。”[6]此时禹州钧瓷的生产仍以仿古为主,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入侵,资本主义国家富商巨贾纷纷来到中国,使中外爱好古陶瓷文物的收藏家日渐增多。前文所提及神垕钧瓷“多由沪商包购,转销国外”就是其真实写照。同时钧瓷生产发展的问题也有所暴露,自禹州钧瓷清末复烧,但后续发展疲软,并无有利的推介与传播,而且以仿古为原则的生产理念使得生产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经过前两届铁展会之后,上述引文所提及之“以备展览”,应为第三届“全国铁展会”,而此后河南省府建设厅的批复也证实了此设想。
1934年,河南省府建设厅批复:“……令饬汽车营运部,前往禹县免费运来(上述二百余件钧瓷)。嗣据该县长分别报送到庭,当将瓷器一百三十件,送交陇海铁路管理局,转送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展览……。”
此二百余件钧瓷,其中七十余件留在了省府开封,其余一百三十件送往“位于郑州的陇海铁路管理局。”[9]随后经平汉铁路“免费运达平汉铁路管理局代收,”[10]最终送至北平第三届全国铁路展会。
图8 第三届铁展会之陇海馆外景Fig.8 The outside of Longhai Hall at the 3rd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展会借故宫博物院分院太庙举行,太庙原为帝制时代朝祖之地,甚是宏伟,本次盛会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陇海馆所占之陈列室为太庙最高大的一殿。”[11](见图8)禹县的仿钧瓷陈列于玻璃制作的展柜之内,其主要有瓶、罐、碗、鼎等(见图9)。
图9 第三届铁展会 陇海馆 禹县钧瓷陈列Fig.9 Exhibition of Jun ware from Yu County in Longhai Hall at the 3rd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图10 第三届铁展会 售品所外景Fig.10 The outside of the shopping center at the 3rd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图11 第三届铁展会 售品所内景Fig.11 The inside of the shopping center at the 3rd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抵平的一百三十件禹县钧瓷,均可销售,并且“价钱公道。”[12]由于此次“铁道部志在提倡国产,参观之货品,率皆免收运费,商人成本既低,售价自廉此又较二届之照价收买使顾客有向隅之叹者,有改良矣。”[13]在本届铁展会中特办售品所(见图10、图11),由“各路分馆,邀集沿线货商,在平分设……,售品所货品售价,不得超过该货成本(包括一切运费、装卸、人工等费而定)百分之十,以资提倡”。[14]
图12 第三届铁展会 观众Fig.12 Visitors to the 3rd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图13 第四届铁展会大门Fig.13 The entrance to the 4th
图14 第四届铁展会陶瓷陈列Fig.14 The display of ceramics at the 4th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图15 第四届铁展会售品所Fig.15 The shopping center at the 4th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并且铁展会参展物品,均要求附有“该货品之分析图形并按照本会所备之调查表式详细填注,如有必要时应附送照片并详细说明书以资查考。”[15]特别要强调的是从本次铁展会开始,印发《铁展》特刊,以资推介佳品,其中即有对禹州钧瓷的相关报道。由于本届铁展会“自开幕以来,观者极众,每日少者四、五万,多者十万人,异常踊跃,各界咸望展期。”[16]铁展会驻平办事处决定延期十天闭幕,足见本次盛会规模之巨,影响之广(见图12)。
青岛举办的第四届铁展会延续上一届的展销机制(见图13),亦有陶瓷等大宗陈列品(见图14),“设售品所,同时也可预定货品,除非卖品之外,几乎销售一空。”[17](见图15)但因举办地与故都北平无法同日而语,遂其规模及参观人数均有所逊色。
对于自清末复烧之禹县钧瓷,全国铁展会不只是将其列于厅室之内,观览置之。而且通过调查、展览、销售、宣传的整体机制加以推介传播,正如俞棪在《铁展》发刊词中所说:“参观者可辨别其品质之优劣,复可明了其有关各种情形……期将此全国实业所结晶之物品缩影,深印于各地各界人士脑海中,俾收广告之功,以免畸重之弊。”
更重要的是,当时禹县钧瓷的生产发展陷入困境。一是无人继续大力倡导;二是由于工艺复杂,传授极难;三是后续无人。“急需改良之法。”[6]此次,借“全国铁展会”之契机,得以提倡,既而推动禹县钧瓷产业的振兴。更有甚者,可由此盛会,广集多方良策,改进其方术,斟酌其损益,既可逐渐改良之意义。
4 结 语
禹州为钧瓷发祥所在,其瓷土原料、工艺传统亦为先祖之遗馈。但自清末复烧,后人“墨守旧法,致日渐退步。”[18]产销方式单一。而“全国铁展会”之效用——在更为广阔的平台,通过种种不同方式,将禹县钧瓷加以推介,广而告之,对于提倡其发展、振兴其产业、改良其产销模式、促使其面向越加多元的市场群体,以及提高民国时期禹州钧瓷在全国的影响力均功不可没。
[1] 李争鸣. 追根求源话钧瓷[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115.
[2] 王运玺. 中国钧瓷文化[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46.
[3] 作者不祥. 河南均瓷宋代已著名-质料不亚于景德镇, 惜遭兵匪扰乱衰微, 地质调查所计划复兴[J]. 河南政治, 1933, 3(5): 6.
[4] 李占才. 中国铁路史[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4: 91-92.
[5] 中国国民党陇海铁路特别党部. 陇海铁路调查报告[R].1936:3.
[6]林斌. 钧瓷英魂-任坚传[M].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8: 15.
[7] 作者不祥. 社会: 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征集出产货品案[S].南京市政府公报, 1932(114): 49-50.
[8] 李芳华. 积极筹备第二次铁路沿线出产物品展览会[J]. 交通杂志,1933, 1(12): 107-110.
[9] 郑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郑州文史资料[M], 第20辑.1999: 266.
[10] 作者不祥. 委员会: 仰饬各站关于各处参加展览会物品径交各站者卽由各站转送北平平汉办事处代收由[S]. 铁道公报, 1934(838): 9.
[11] 王实直. 铁展会参观记[J]. 幽燕, 1934, 3(4-5): 32-34.
[12] 作者不详. 陇海馆: 工艺品之南阳玉及仿钧瓷[J]. 铁展, 1934, 2(22): 1.
[13] 赵之敏. 第三届全国铁路沿线出品展览会[J]. 交通经济汇刊, 1934, 5(2): 4.
[14] 顾孟余. 铁道部训令:第三届铁路沿线货品展览会在北平举行仰遵令饬各节及附颁办法办理由[S]. 铁道公报, 1934(764): 6-8.
[15] 作者不详. 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征集出产货品办法[J]. 江西建设月刊,1932, 6(910): 55-56.
[16 作者不详. 电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驻平办事处等:铁展平会准予展期十天由[S]. 铁道公报, 1934(892): 5-6.
[17] 作者不详. 铁路货品展览会近讯: 第十一日情形[S]. 铁道公报, 1935(1226): 19-20.
[18] 作者不详. 提倡禹县钧瓷[J]. 河南政治, 1934, 4(4): 4-5.
The Contribution of Commodities Exhibitions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in the Republic Period to the Promo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Yuzhou Jun Ware
ZHENG Hui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The rapid expansion of railway in modern times gave Zhongzhou Plain its place as a transportation center in China which posed an opportunity for Jun ware industry in Yuzhou which was restored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was seeking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commodities exhibitions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organized by Chines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Nanjing in the early 1930s in particular took credit for the promo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Yuzhou Jun ware across the country. Anyway, the history of these exhibitions is rarely known and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aspe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exhibitions in the Republic period to Yuzhou Jun ware through the study of heaps of historical records.
Yuzhou; Jun ware; the commodities exhibition for areas along Chinese railways; railway
date:2014-11-05 .Revised date: 2014-11-10.
K876.3
A
1006-2874(2015)02-0034-06
10.13958/j.cnki.ztcg.2015.02.008
2014-11-05。
2014-11-10。
通信联系人:郑辉,男,硕士生。
Correspondent author:ZHENG Hui, male, Master.
E-mail:6926734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