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开放式数字图书馆架构下的书香中国

2015-11-27祁雨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

关键词: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书香中国

摘 要: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是在移动阅读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突破了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时间、空间的诸多限制,成为新时代公众进行文化建设的理想平台,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数字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更能够真正培养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的良好读书风气,全面打造书香中国的读书氛围,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1-0101-03

收稿日期:2015-08-11

作者简介:祁雨江(1964—),河南省图书馆馆员。1 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将开创书香中国的新时代

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真正达到和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图书分享,让广大读者可以全面解决广泛的阅读问题,更可实现图书资源的本地化深度利用,将局域网图书馆、城域网图书馆“一网打尽”。通过这个平台之间的阅读内容交互分享,每一个读者可以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每一次被点击、书评被点赞都会提升各阶层读者的阅读兴趣。每一次阅读、发表书评都可以获得积分,累积积分可以获得更高的荣誉和奖励。读者通过这个互联网数字平台的引导可以获得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个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型移动电子终端的日益普及,“阅读”这一词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看到在地铁、车站甚至大街上的长条椅上,人们手持各种各样的小型移动终端在津津有味地浏览网页或电子书的现象,无论是思想新锐并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追求用户体验的青年群体,还是已过不惑之年甚至已经到了知天命的中老年群体,都在逐步转变个人信息获取的方式,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追求用户体验,对于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方式的需求日益强烈。

如何能随时获取大量的阅读而不用求助于传统图书馆,是现在广大读者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正是传统图书馆现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体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早期的数字图书馆多为数据库检索,过于关注数据库的规模和完备,以为学术研究之用,而对提高公民人文素养的资源和平台建设关注不足,忽略了公民对文学及社会科学作品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与研究型数据库检索需求的不同。人文阅读更多地关注用户体验的便捷性,使得读者大量地选择通过互联网接触各种社会信息,这样导致非研究类图书使用率很低,图书馆失去了通过建设人文学习平台有选择地影响和教育公民的机会,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渴求,随时阅读、随地查寻的阅读现象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书香中国文化模式的打造。

2 开创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并存的阅读模式

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的诞生为众多读者带来福音,在摒弃纸质借阅方式和完善传统数字图书馆不足的基础之上,打造互联网阅读云平台,实现“24小时无障碍无边界立体式的阅读”,成为新时代图书馆的不二之选,是守住对公民思想文化影响的一个主流阵地。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背景:所谓传统图书馆,一般是指我们所熟悉的拥有丰富藏书、宏大建筑,由图书馆员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读者到馆借阅的场所。而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DL),则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产生的一个崭新而又神奇的概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高新技术的日益普及,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网上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纷纷提出了发展经济的战略措施,以达到在新世纪掌握政治、经济主导权的目的。特别是美国在1993年制订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的行动计划。欧盟随后紧接着在1994年宣布在欧洲建立信息社会的超级计划,确定了整个欧洲信息社会的应用领域。与此同时,俄罗斯也迅速成立了以俄联邦为中心的信息政策委员会,紧接着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南非等许多国家也都以政府行为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行动计划。

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加速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积极行动起来,配合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建设开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美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完成了“美国NSF\DARPA\NASA数字图书馆倡议”及“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两项共涵盖大规模文献库、空间影像库、地理图像库、声像资源库和美国历史及文化科技成就。而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化工程在2000年以前数字资源就已经达到了3,000GB以上,书目数据达到380多万条。中国的数字图书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于1998年8月提出之后,在推进实施和组织方面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家早期实施的863计划中,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就此项工程涉及的技术标准、行业管理、运营模式、法律规范等问题展开的研究及示范工程等诸多项目成效显著。前者是以1997年7月国家实施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为时间节点。项目实施的期限为1997年7月至1999年12月,项目以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为组长单位牵头,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协作单位参加。后者是以我国专门进行研究数字图书馆进展为时间点,具体来说,是1995年6月北京图书馆在科研处下设专门小组来跟踪国际数字图书馆研发进展状况。1999年11月12日,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与首都图书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就建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示范工程”正式启动,首都图书馆成为第一个“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单位。到了2001年11月27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下发文件《印发国家计委关于审批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基础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的通知》(计社会[2001]2482号),该项目标志着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正式立项及中国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到来。

祁雨江:互联网与开放式数字图书馆架构下的书香中国

3 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要解决的定位、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等问题

在中国建设数字图书馆,不仅有着紧迫的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更有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统为此提供了海量的中文信息资源,数字技术的提高通过跨跃式的发展就有可能使国家在信息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数字图书馆的定位问题。数字图书馆科学、准确的定义应该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不能将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等同于数字图书馆。因此,要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理解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时代意义。②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核心。要彻底遵循技术能力和社会需求优先的原则,先易后难,从小到大;要有步骤、宏观有序、分清轻重缓急,避免重复建设和一哄而上;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统一,二要联合。联合是共享的基础。只有资源得到了共享,才能让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统一规划和分散建设同等重要,要突出各个资源库在统一标准下的专有特色。③要防止重复建设。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最大弊端之一是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不需要单独再建物理网,要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把国家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刀刃上,这是遏制和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

4 解决数字图书馆、IT业界“云服务”技术和数字出版业“云出版”技术的无缝对接

“书香中国——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作为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手段,是将IT业界“云服务”技术和数字出版业“云出版”技术进行深入结合和信息的整合,聚集了国内甚至国外多家出版机构与大量知名作家的作品,机构或个人只需每年支付少量使用费用而无需任何硬件投入即可建设以阅读为核心,衔接机构与家庭、个人与组织的数字图书馆。它不仅是一个先进的新型数字图书馆,更是集阅读、互动于一体的真正“24小时无墙化”的读书活动平台、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随时将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以数字图书阅读为载体、以主题读书活动为抓手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与家庭的信息化设备进行无缝链接,持续自发地开展各种范围的有效应用。同时,它还可以把分散在各个组织机构的读者群体及个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阅读社区,每个参与者都可以以书会友,随时分享阅读的收获和快乐,这样不仅改变了原来读纸质书时难以分享的弊端,同时还使“读好书、好读书”更容易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和社会大众现象。

5 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形态与特色优势

全新的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具有成本低、传播人群广泛、不受人力物力财力局限、活动组织便捷、随时交互等诸多特点,是传统纸质图书馆和传统数字图书馆无法替代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传播面广,受众群大。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新的应用模式。互联网的集中数据管理,不受地域限制应用的特点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受众人群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有很大的提高。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可以全天候为数千万读者提供服务,同时依靠互联网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迅速使阅读的传播范围扩大到无限。②兴趣阅读,互动交流。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使得人与人之间将阅读、学业、人生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展示和交流。每个读者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终身书房”,在“书房”内可以任意地进行阅读和作品上传,记录和保存自己在不同时期读过的和写过的作品,作品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在用户之间进行充分展示。③读书活动,效果显著。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可以非常方便地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只需十分钟即可组织一个面向全球不同范围的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的数据,比如参加人数、征文数量、书籍情况等统计数据即时在后台显示,活动过程中可根据统计数据的变化随时进行资源投入的调整。官方组织可以举办各种规模的专项读书、征文等活动。大规模读书征文活动可同时支持数千万人参与,不但可以覆盖广大民众,也可以作为官方组织长期专项活动的平台。④专属打造,“终身书房”。互联网数字图书馆可以让每一个走进数字图书馆的人拥有自己的“终身书房”,把他们读过的图书、做过的笔记、写过的作品永久记录,让“书房”的主人拥有这份精神财产,也可以让别人分享朋友和优秀校友的成长轨迹和思路历程。通过这个平台,还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读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阅读社区。⑤立足文化,服务社会。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所倡导的创新精神、人文理念有着很好的榜样作用,可以陆续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服务全社会的各个领域,构建一个以创新技术和模式为基础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局部的、成片的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从而汇成整个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的整体局面。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国家的数字化建设。2012年,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说:“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习近平同志则是在一个新的高度强调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平安中国的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地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具体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开学典礼上讲话说:“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3月15日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说:“我记得去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我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只是文化界、出版界人士,而且经济界人士和企业家都向我们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些建议让我深思,说明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就个人阅读体会,李克强还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一种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新的时代拓展新的阅读方式,为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社会要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这个平台,构建“人人有书读,人人多读书,家家和校校飘书香”的学习型、和谐型社会,积极建设“学习型”的人文中国,使迷人的书香飘散整个社会,弥漫整个中国。

参考文献:

[1] 孙承鉴,申晓娟.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十年回顾综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1).

[2] 曲艳华.RFID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下的应用[J].情报杂志,2011(4):65-68.

[3] 张欣毅.朝向公共信息文化共同体的公共图书馆发展观重构:基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超文本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18-24.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