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研究
2015-11-26汪军
汪军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教育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研究
汪军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是立足于高等教育转型的宏观背景,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前提,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导向。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对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增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育转型;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成为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由政府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转型发展,已成为目前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共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正是适应了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其目标是以培养大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笔者结合自身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实践,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的措施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 教育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向
在精英教育模式下,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角色相对单一,教育的自主权限较小,高校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无需考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就业已完全市场化,高校不仅是要把学生“招进来”,而且还要把学生“送出去”,高校在办学定位、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更多考虑的是立足于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在精英教育模式下,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授模式,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主阵地。而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教学目标定位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
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设的背景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增加,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前8年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200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495万人,到了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增至630万人。从2011年开始,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以每年近30万人的数量增长,2013年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将达到749万人[1]。高校扩招在让更多的人受益于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使失业人群趋向高学历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知识性失业”已成为一种新常态。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后相应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从学校方面来看,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教育转型发展滞后,大学生就业教育教学不完善;从学生个人来看,就业观念陈旧、就业目标定位不合理、就业能力欠缺等。当然,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家庭(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当前,就高校而言,最迫切的任务是继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是迎合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而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有生涯辅导,在中小学,更是有多种多样旨在扩展生涯经验和增进自我了解的职业探索活动和教育活动,生涯教育是美国广泛实施的咨询活动和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将就业目标与学习目标统一起来,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能动性。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在各高校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课程建设滞后。课程是教学之本,而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材的编写体系多从国外引进,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与我们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缺乏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土教材。二是师资队伍不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高校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承担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体,教师队伍不稳定。三是教学管理无序。就业指导课缺少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也因任课教师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四是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经验,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欠缺,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与学生互动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1 课程建设与高等教育转型相脱节
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目标,高校在发展定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但在教育管理行政化体制下形成的积习仍然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教育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考核机制等重专业课程建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在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上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使得就业指导课在高校中成了表面上人人重视,而实际上却无人重视的“鸡肋”。
2.3.2 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脱节
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水平,而多数高校在立足于发展应用型的目标定位时,更多注重的是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缺少长远的规划,教师队伍学科专业结构分布不均,专业课教师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就业指导课教师却被边缘化,因而难以建立一支专职、稳定的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结果造成一方面是专业课教师的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就业指导课教师严重不足的尴尬境地。
2.3.3 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机制相脱节
就业指导课在课程建设中处于从属地位,就业指导课教师被边缘化,就业指导课在教学管理中得不到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专业课教学管理体系完善与其评价机制密不可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师个人的考核、福利、职称晋升等相挂钩,因而专业课教师能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相反,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却处于劣势,严重打击了其在教学上的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
3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随着教育转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无论在资源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滞后于专业课课程建设。近年来,学界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组织一支专业的力量编写适合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材的时机已成熟。一是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规划体系;二是设立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支出,鼓励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三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任课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在教材编写体系上要反映国情、世情、时情的差异,中国与外国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认知方式,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下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也差异显著,新媒体社会与传统社会下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就业指导课教材的教学内容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把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就业指导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就业指导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就业指导实践经验,又熟悉大学生心理特征,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一是把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优化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二是从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科研方面能力强的教师组建专职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既解决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问题,又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稳定;三是加强对担任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和支持从事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教师考取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
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激发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则会成为教学创新的桎梏。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3]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正效应不断强化,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负效应不断加强,限入恶性循环的怪圈[4]。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师积极性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规范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力求对教师的评价公平、公正、公开,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同行教师的评价,也要包括学生的评价,并逐步提高学生评价所占的权重。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举办就业指导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教师参加就业指导课大赛,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大赛等活动的开展,以此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对获奖的教师在精品课程申报、教材资助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是课堂教学以“互动式”代替“灌输式”,通过引用案例、设置问题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职业技能、就业价值观与现实职场世界的职业匹配,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三是创造课堂与职场的链接,邀请优秀校友与学生直接见面,通过报告会、讲座、座谈等方式,让他们讲述自己在求职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与学生共同分享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四是注重就业指导课的共性教学与个性指导的结合,给学生讲授就业指导课时,既要有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就业能力的培养、求职与面试的技巧等共性的内容,又要因学生的专业、性别、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中青在线.http://article.cyol.com/news/content/2015-06/18/content_11453215.htm,2015-06-18.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133.
[4]汪军.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2012,(1):133.
A STUDY ON TEH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WANG Jun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Setting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based on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on the premise that it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employment capability,and in the orientation that it can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career planning consciousness.Discuss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teaching and the reform measures,i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s,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tinence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s;teaching reform
G642.421
A
1672-2868(2015)05-0136-03
2015-08-18
巢湖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ch14kcjgxm06)
汪军(1971-),男,安徽庐江人。巢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陈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