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巢湖学院为例
2015-11-26朱平刘宾李瑛张平
朱 平 刘 宾 李 瑛 张 平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预警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以巢湖学院为例
朱 平 刘 宾 李 瑛 张 平
(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为探讨预警库大学生被试的反事实思维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量表测量法,以巢湖学院心理健康中心普测预警出的100名大学生为被试,同时采用100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被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预警的大学生反事实思维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被试(p<0.05);心理健康总分数极其显著低于非预警大学生(p<0.000);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反事实思维分数与心理健康总分数存在显著性统计学相关(p<0.01)。
心理健康预警库;大学生;反事实思维;心理健康
1 前言
反事实思维是指在脑海中对已发生事情进行否定,并试图重构可能发生但并未发生的一种思维活动,包括前提(如果……)和结论(就……)两部分[1]。
每个人都可能进行与事实相反的思维活动(如果再加把劲,这次四级考试就通过了;要是不好好准备,这次就考不过了),而引发其后悔或庆幸情绪。反事实思维已逐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焦虑、压抑已成为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常态情绪,大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以及心理状况与其不合理的思维与归因方式有关,而反事实思维作为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影响其情绪情感状况[2]。
上行反事实思维:是指对于已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想象着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现实结果更好的结果。①上行反事实思维:是指对于已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想象着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现实结果更好的结果。上行反事实思维会诱发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下行反事实思维:指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坏的结果。②下行反事实思维:指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有可能出现比真实结果坏的结果。
下行反事实思维会激发其积极情绪,进而改变心理健康状况。那么,如何运用反事实思维的积极效应,引导大学生合理认知与归因,达到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基于这样的愿景,本研究以巢湖学院心理健康中心预警库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对大学生的反事实思维进行干预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做准备。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巢湖学院2014级心理健康中心预警库100名大学生为研究被试、以同年级预警库外100名大学生为对照组被试,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为174份,被试的具体信息如下:
本研究所用量表包括反事实思维量表与心理健康量表。具体见表1。
变量 特征 人数 百分比 总数性别 男女67 107 38.3% 61.7% 174类别 预警库预警库外83 91 47.7% 52.3% 174
2.2.1 反事实思维量表。
本量表采用国外 MareS.Rye.,Tarika DAFTARY的负性生活事件反事实思维量表翻译而来,通过前测与重复测量统计发现其信效度良好,信度系数为0.8;各个因子的效度分数均达到0.6以上[3]。该量表共16个项目,涉及到无指向的上行反事实思维、无指向的下行反事实思维、指向他人的反事实思维与指向自我的反事实思维4个维度。
2.2.2 心理健康量表。
本调查采用了汪向东等人编制整理的心理健康自测量表。该量表易于操作,信效度良好,达到心理测量所要使用的要求[4]。
本研究数据汇总录入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T检验发现,被试在反事实思维上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预警库内大学生被试的反事实思维分数与预警库外的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各项分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具体见表2。
注:*p<0.05,**p<0.01,***<0.001下同。
通过配对组的t检验统计发现,预警库内大学生被试上行反事实思维与下行反事实思维的数量产生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具体见表3。
独立样本的t检验统计分析发现,被试在心理健康总分及在各因子(正向情绪分、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分上存在的异常显著组间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预警库外的对照组大学生被试的心理健康分显著高于预警大学生被试的心理健康分数。在认知功能分上也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P<0.01)。具体见表4。
本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预警库内大学生被试的反事实思维总分与其心理健康总分之间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相关(P<0.01)。具体分析发现,被试无指向的上行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为:与心理健康总分的相关为 (P<0.001)与正向情绪分的相关为(P<0.001);与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的相关为(P<0.001);被试指向自我的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的相关为:与心理健康总分的相关为(P<0.05);与正向情绪分之间的相关为(P<0.05);与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之间的相关为(P<0.05)。具体见表5。
总体反事实思维 预警库内无指向上行反事实思维 12.44±2.31 12.88±2.31无指向下行反事实思维 11.83±2.58 11.78±2.64 t -2.969** -3.739*** p 0.003 0.000预警库(n=83) 预警外(n=91) t P心理健康总分 85.78±18.57 99.77±14.10 -5.624*** 0.000正向情绪分 30.89±7.78 35.56±4.91 -4.773*** 0.000负向情绪分 33.30±10.38 44.86±10.51 -4.763*** 0.000认知功能分 17.28±5.26 19.23±3.83 -2.797** 0.006
反事实思维(总分) 无指向上行 指向自我反事实思维心理健康总分 -0.369** -0.489*** -0.281*正向情绪 -0.257* -0.392*** -0.257*负向情绪 -0.344** -0.442*** -0.281*
4 讨论
本研究从上行与下行、指向自我与指向他人的反事实思维的数量来探讨被预警的大学生反事实思维的特点与其心理健康的表现。研究结果发现,预警库内大学生被试的反事实思维频数较高,与对照组大学生被试的反事实思维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产生了统计学差异。在反事实思维总分及各个因子分上,预警大学生被试的反事实思维均多于对照组大学生被试。这可能验证了被预警的大学生被试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原因,其思维水平与认知偏差激发了其较多的上行反事实思维与指向自我的反事实思维。
研究发现,预警库内大学生被试的无指向的上行反事实思维高于无指向的下行反事实思维,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被预警的大学生被试不能较好地使用反事实思维有益的准备功能,继而产生了“我感觉事情原本可以变得更好的、我多么希望事情可以更好的发展”等较多的反事实思维。而常常进行横向社会比较的心理导致的认知失调也加剧了上行反事实思维的数量。但研究发现,无论是预警库内大学生被试还是库外的对照组被试,其上行反事实思维的数量均高于其下行反事实思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大学生典型的人格特点与不服输的心态激发了其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的上行反事实思维。
研究发现,预警库内、外的大学生被试在心理健康分数表现上的统计学差异极为显著。预警库内大学生被试的心理健康总分极其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学生被试的心理健康分。这证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被预警的大学生被试,由于其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指标体现,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出现上述研究的结果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压力较大所致。
研究结果表明,预警库被试反事实思维的总分、无指向上行反事实思维、指向自我的反事实思维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被试心理健康的水平,反之亦然。即预警库内被试反事实思维的总分越高,其心理状态就表现为越不健康。研究结果验证了反事实思维的作用机制,即上行反事实思维与指向自我的反事实思维较多的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引发心理健康水平降低。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我们的研究发现,反事实思维与预警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的相互关系。即反事实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也会诱发个体的反事实思维。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反事实思维作为独特的认知方式与比较方式,会影响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中介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可以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利用反事实思维的有益功能,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如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采用ABC理论的经典辩论技术[5],引导大学生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感到消极沮丧时,有意识的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变上行反事实思维为下行反事实思维,坚持合理化归因,从而达到维持个体身心平衡实现心理健康的目的[6]。
[1]刘国艳.反事实思维实证研究综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152-154.
[2]朱平,杨莉萍.反事实思维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4,(8):74-77.
[3]MareS.Rye.,Tarika DAFTARY.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for Negative Events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8,(3):261-26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41.
[5]许斌,唐柏林.心灵的自我保健——艾利斯ABC理论对大学生个体情绪调控系统构建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9,(2): 37-39.
[6]朱平,杨莉萍.老年人反事实思维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8-130.
THE RELATED RESEARCH ABOUT COUNTERFACTUAL THINGKING AND MENTAL HEALTH OF PRE-WARNED COLLEGE STUDENTS——CASE IN CHAOHU COLLEGE
ZHU Ping LIU Bin LI Ying ZHANG P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media and educational science,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mental health in college students of pre-warning base,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asurement scale,with 100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tested by Chaohu college mental health center and 100 tested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 shows the following:the number of pre-warned college students'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score of mental healt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warned students (p<0.000);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scores and mental health scores are apparently related in terms of statistics(p<0.01).
pre-warning base of mentality health;college students;counterfactual thinking;mental health
G449
A
1672-2868(2015)05-0147-04
2015-07-15
安徽省省级教师教育实践教育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012sjjd096);省级高校振兴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zytz062);巢湖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ch14kcjgxm11);巢湖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LY-201413)
朱平(1984-),女,安徽亳州人。巢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陈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