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76例分析与对策

2015-11-26吴宝芹山东省菏泽牡丹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菏泽274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溶血性回顾性

吴宝芹 (山东省菏泽牡丹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菏泽 274000)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76例分析与对策

吴宝芹 (山东省菏泽牡丹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01/2013-1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 234例输血患者中,有7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0.50%,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结论: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科学合理的用血及应用输血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

0 引言

输血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但是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多样,在输血时可能会发生多种不良反应[1],且有传播疾病等潜在危险.本文对 2011-01/2013-11我院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旨在探究相应对策,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01/2013-11我院各科室共接受输血患者15 234(男6 897,女8 337)例,年龄1~79岁.患者来自内科、外科、妇产科、骨科、血液科等,输注全血 145例,悬浮红细胞 4 752例,血浆 8 485例,洗涤红细胞93例,机采血小板1 664例,冷沉淀95例.

1.2 输血前检验 所有受血者输血前进行 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确认为同型输注,未出现抗凝.

1.3 方法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回报制度,记录输血情况于《输血记录单》并保存于病例中,医师及护士完整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后送输血科进行保存和统计.

2 结果

在15 234例输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 76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50%.其中,输全血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8%),而输洗涤红细胞及冷沉淀患者中,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发生(表1).

表1 输入各类型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是以过敏反应和发热为主,其中过敏反应28例,占36.84%,以输入血浆引起为主;发热反应45例,占59.1%,以输入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其他反应类型3例,占3.95%.76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未出现有急性溶血症输血反应.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措施,特别是对于紧急创伤或危重的病人,输血具有拯救生命的重要意义.但由于人类血液成分复杂,也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过后,受血者发生与输血有关的异常表现或疾病,且无法用原有疾病解释的症状[2].主要症状有溶血性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非心源性肺水肿等,其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及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原因很多,多是由于输入血液中的抗原性引发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反应,导致体内白细胞溶解,释放热源,产生发热反应[3].另外,血液在储存期间白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等,都可能导致非溶血性发热发生.过敏反应多见于过敏体质患者,多由于输入血浆引发,主要是由于血浆中可能存在异体蛋白,从而引发患者体内的过敏反应,但症状一般较轻微,大部分患者在停止输血后48~72 h恢复正常.此外,反复输血可使患者体内产生抗IgA抗体,再次输血时可与血液制品中的同型 IgA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发患者的过敏反应.

目前悬浮红细胞和冷冻血浆是最常用的血液制品.本研究表明,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以输入全血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8%),主要是由于全血未经分离,成分很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抗体、血浆蛋白抗体、血小板及大量免疫性物质,很容易引起体内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输入洗涤红细胞和冷沉淀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是悬浮红细胞和冷冻血浆引起,76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有68例是由该两类血液制品引起,占总发生率的89.47%,因此,血液制品类型的选择尤为重要.在输入前,要对患者有无过敏史进行仔细询问,根据患者资料采取防范措施,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输入血浆时选择无过敏病史献血者提供的血浆,输血前30 min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对需反复输血者,尽量选用洗涤红细胞血液制品,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血过程中,有相关经验及资质的医生及护士应加强巡视,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一旦发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应对,快速处理,完整填报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医务人员需清楚了解自身在输血过程中的职责,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科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输血管理有关规定及技术操作规范,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了解各血液制品适用性,严格掌握输血的原则,各科室加强沟通交流,术前认真做好患者输血前血液学检查及消毒,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完.认真控制血液存放温度,合理取用,避免多袋血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做到安全用血、科学用血、合理用血,尽量做到不输、少输、输成分血.

总之,为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充分重视输血治疗的风险,采取多项措施,建立规范严格的用血制度,提高医护人员输血水平,增强责任安全意识,提倡输成分血、自体输血以及科学合理的用血,采取新的配血技术,有效去除白细胞及因子等,都有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1]袁 宏.128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2,25(2):245-246.

[2]蔡德康.13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856-858.

[3]黄玉佳,蔡 许,丘 清,等.3850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71-1273.

R457.1

A

2095-6894(2015)03-102-02

2014-12-26;接受日期:2015-01-11

吴宝芹.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检验输血.Tel:0530-5515063 E-mail:964518430@qq.com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溶血性回顾性
手外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研究
执业药师在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小肝细胞癌的准确性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在DIC患者血液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价值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