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旅游促进民族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研究*
——以新平县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为例

2015-11-25姜芹春马谊妮

关键词:槟榔旅游者目的地

姜芹春 马谊妮

(玉溪师范学院 商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休闲旅游促进民族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研究*
——以新平县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为例

姜芹春 马谊妮

(玉溪师范学院 商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民族旅游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所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在休闲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旅游目的地应该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挖掘自身民族休闲文化的潜力,实现目的地开发的转型升级。基于此,文章以新平县戛洒镇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为例,提出将休闲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进行整合,以期给民族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休闲旅游;民族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

民族旅游是一种根据目的地人口和社会文化特征来命名的旅游形式,是指旅游者到一个与自己的文化、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特征相异的民族聚居地进行观察、访问和体验,并以当地对外展现的异族文化及风俗作为核心吸引物的一种短暂旅游经历[1]。民族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的差异性,也就是说旅游者到访某个民族聚居地后能够感受到完全迥异的语言环境、文化传统及生活方式。关于民族旅游的概念,国内学者经常用“民族地区旅游”、“少数民族专项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相关概念表述,在我国台湾地区还把民族旅游称作为“异族观光”[2]。民族旅游以民族社区的日常生活形态及文化要素吸引旅游者,具有生动活泼、参与性强的特点。伴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成为现代人缓解生活压力,追求生活本真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具备自然环境优良、传统文化保留完整、生活节奏缓慢、社区人情温暖等特征,在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独树一帜,成为城市旅游者追捧的热点。由此,民族旅游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当作脱贫致富、发展经济、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3]。

一、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人在休闲旅游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大幅增长,休闲度假旅游将为最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所青睐,因此国内的旅游目的地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旅游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简单地关注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增量,而应该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和高标准的旅游需求为根本目的,更多着眼于产业链条的延伸、产品结构和游客结构的改善,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民族旅游目的地由于普遍存在开发能力低、交通条件差、旅游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在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更大困难。

(一)民族旅游目的地普遍面临旅游需求演进的压力

伴随旅游者的不断成熟,旅游需求正呈现出由单一的观光过渡到多样化的体验,由被动接受安排变为自主创新设计的转变趋势。但民族旅游目的地普遍存在低层次重复开发的问题,只注重数量上的增加和形式上包装,未能对地方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风俗进行深度挖掘与展示,旅游项目单调,参与性、体验性较差,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深度化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项目老化,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生命周期短促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民族旅游目的地的项目开发依然以观光为核心思路,有的旅游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后至今没有大的创新,存在严重的产品老化问题。除已推出的基础性观光旅游产品外,缺乏对应细分客源市场的精细化产品,更缺乏体现文化互动、文化参与的深度旅游产品。一般而言,旅游目的地的演化会经历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这几个阶段。民族旅游目的地由于旅游业的介入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受到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照此情形发展下去,民族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的延长受到极大挑战:一方面是由于保护不力,导致旅游特色吸引物逐渐消亡;另一方面是缺乏创新思维,导致旅游产品开发停滞不前,二者叠加,致使很多民族旅游目的地迅速走向停滞或衰落。

(三)旅游产业要素关联度低,综合效益低下

民族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受区域经济支撑力低、社区居民发展理念落后等因素限制,目的地开发容易呈现粗放化、简单化倾向,旅游产业要素少,整合程度低。由于缺乏综合开发的理念与思路,购物、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旅游者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目的地旅游经济效益低下。由于旅游产业要素不完善,参与体验环节少,不仅使得旅游者对民族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大打折扣,还导致社区居民难以获得参与旅游开发的机会,激励机制的缺乏使得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变得困难,旅游开发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难以显现。

二、休闲旅游促进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契合点分析

当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之后,必然要求在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上进行某种调整[4]。休闲旅游不仅能改变旅游目的地原有的发展方式与模式而且能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要素提升,对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休闲旅游顺应旅游者需求多元化趋势,促进目的地综合功能发挥

休闲旅游具有和其它旅游方式完全不同的特征,能让旅游者体验人生价值、享受生活乐趣,使旅游者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紧张与劳累获得释放,身心重新回归平稳与放松。休闲旅游具体地表现为旅游节奏舒缓、停留时间长、重游率高、强调氛围、讲究环境等。休闲旅游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休闲、娱乐和文化的融合,既有商品消费,又有文化消费,形成一种多元化消费,旅游者这一新的行为特点使传统旅游的消费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为了追求深度的体验,休闲旅游者通常会在某一个心仪的目的地停留较长的时间,旅游消费能级较高。休闲旅游者的消费重心不再是观光,而是投入到活动中,创造专属记忆。为了满足休闲旅游者更为个性化的心理需求,休闲旅游产品必须呈现异彩纷呈的态势,为旅游目的地宽口径发展提供平台,从而有利于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多重目标的实现。

(二)休闲旅游改变目的地旅游产业演进的时间路径

生命周期的演化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广泛存在,但是由于存在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不同目的地的旅游产业演进有着完全不同的路径表现,可细分为马太效应路径、渐进效应路径以及突变效应路径等类型[5]。休闲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产业演进路径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维持“马太效应”路径旅游目的地的长期繁荣。“马太效应”一词起源于《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对已富有的人,还要给予,使之锦上添花;而对于一文不名的人,即使有了一文,也要强行夺走。”有者被给而没有者被夺,会导致二者差距越来越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旅游目的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优越的区位条件能够形成强大的先发优势,具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后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形成屏蔽效应,使其短期内难以追赶和超越知名旅游目的地。具备“马太效应”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鲜明、知名度高、发展环境优越,由此使得旅游产业能够完成高速演进,更容易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遵循“马太效应”路径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往往因为具备优越的资源禀赋条件而专注于观光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构成简单,旅游业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有限,而一旦这一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将目光转向休闲旅游,就能在原本已经较为成熟的发展基础上快速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维持目的地的长期繁荣。第二,催化“渐进效应”路径旅游目的地发展。“渐进效应”路径是指在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知名度较低的区域,旅游产业会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天开发优势的地区毕竟是少数,受制于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市场辐射等一系列因素,旅游资源非优区要想加快产业演进,就应该更加重视休闲旅游的发展。原因在于:首先,在时间与旅游成本的双重作用下,短途旅游、一日游是旅游者最常见的出行方式,资源非优区即便缺乏震撼力的资源,只要遵循旅游者行为规律,紧紧抓住周边近程市场,充分挖掘休闲潜力,也能获得充足的市场份额。其次,旅游者需求的个性化、体验化也为资源非优区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个性体验时代是从简单的实物消费转向复杂的服务消费,发展享受消费也将成主流。在这种导向驱使下,是否好玩,是否有创意,是旅游目的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要能打造出别具一格的休闲吸引物,旅游资源非优区就能弥补传统优势旅游资源不足的缺憾,从而使得非优地区的旅游市场得到扩展。

(三)休闲旅游的“泛产业”理念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大量实例研究表明,产业在一定的空间内聚集可以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优势,因此,产业集群政策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的一种新形式,高层次的合作为旅游目的地及单个企业创造了附加价值,包括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增加机会和收入,使所有参与者获利。通过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和一体化,能够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并形成创新和竞争的环境[6]。休闲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产业集群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如下:第一,休闲旅游进一步扩展了旅游业的边界与内涵。与观光旅游相比,休闲旅游者被吸引到目的地后,需要目的地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设施和服务。休闲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形成,更加依赖于相关辅助产业的强力支撑,由大量相关产业组成的庞大产业群是休闲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第二,休闲旅游使相关产业获得高度整合。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休闲旅游产业涵盖了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庞大产业领域,逐步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经济增长点,泛休闲旅游产业体系构建也因此成为研究热点。从宽泛的角度看,休闲旅游产业体系可由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四大板块共同构筑。基础产业板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休闲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导产业板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观光业、娱乐业、体育运动产业、康体疗养产业、特色会展业、文博拍卖业等;配套产业板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住宿业、餐饮业、零售业、旅游地产和中介业等;关联产业板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创意产业、休闲装备制造业、科普教育产业、环保产业等。休闲旅游所具有的强大整合能力,能够吸引不同类型的产业高度集聚,并且促进其空间整合发展,从而维持旅游目的地长时间的繁荣稳定。

三、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转型升级策略

2005年,云南省提出将建设60个旅游小镇作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精心培育,遍布全省的旅游小镇成为了云南旅游的又一张王牌。旅游小镇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激发了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使老百姓成为旅游小镇建设的实际受益者。新平县戛洒镇作为最早入选开发的旅游小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戛洒镇旅游吸引核心的大槟榔园村及周边村寨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典型的河谷生态村落特征得到较为完整的保护,旅游者的欣赏使花腰傣民俗文化及传统生活形态受到村民的重视并得以良好传承。作为新平县乃至玉溪市最重要的民族旅游目的地,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目的地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得以进一步体现。

(一)休闲理念下的目的地定位转型

背靠巍巍哀牢山,面临滔滔南流的戛洒江,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内速都、漩涡、曼里、曼秀、曼湾等花腰傣村寨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都有其相对的独特性。由于地处偏僻的河谷地带,较为封闭的环境使这些村落的居民完好地保存着先民古朴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独特的聚落环境、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留存久远的古老习俗、独具一格的服饰文化使这些花腰傣村寨成为不可多得的优质民族旅游目的地。民族村寨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淳朴、友善、好客、恬静的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都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载体和基质,完全能够提供多种娱乐性、知识性、愉悦性、审美性、刺激性的体验产品,满足游客追寻成就感、解脱感、归属感、荣耀感等多种深度体验的需求[7]。但从目前的开发状况看,大槟榔园的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层面上,参与性、体验性产品较少,没有真正开发出让旅游者深度体验的项目和产品。基于此,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全新的旅游开发总体定位为:依托秀丽的河谷田园风光,以花腰傣民族文化的全方位展示、体验为核心,整合丰富的旅游业态,建设戛洒镇旅游发展的龙头,辐射带动“红河谷——哀牢山”旅游核心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民族文化休闲旅游综合体。旅游综合体的开发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具备一定品质的旅游资源;二是要有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从本质上看,旅游综合体是以旅游休闲为导向进行的土地综合开发,通常以度假酒店集群、综合休闲项目、休闲地产社区三大内容为建设龙头,形成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聚集区。将综合体理念引入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在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上实现了从观光型向综合型的巨大转变,强劲的旅游投资能使大槟榔园旅游相关产业集群的规模迅速扩张,旅游企业短期内大量增多,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推动大槟榔园朝着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业形态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整体转型。

(二)以休闲为核心,增强目的地旅游产业综合带动能力

作为一个以休闲为核心导向的多功能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要依托深厚的花腰傣民族文化传统,将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工艺品设计制作、民族风味食品等元素进行生动灵活的展现,各项目间要形成有机组合,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体验。目的地内部要合理组织各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总体的协调性,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大槟榔园这一民族旅游目的地进行科学而又有前瞻性的功能分区,要仔细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对规划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功能分区的大方向;其次,要结合交通线的走向,考虑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关联性;第三,要将功能分区与戛洒旅游小镇互动发展及旅游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第四,要从不同客源细分市场的需要出发,既满足大众的旅游需求,又要满足特殊游客的旅游偏好;第五,既照顾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又尊重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最终以良好的分区完善旅游区的各项功能,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为游客提供方便,通过近、中、远期的分期建设,建成一流的花腰傣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区。如表1所示。

综合体理念下的项目多元化是大槟榔园旅游产业要素空间集聚、产业链延长的具体表征,使得旅游业在拉动目的地就业增长、增加社区居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未来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旅游发展格局中,应该因势利导,以“休闲+旅游”促进新增长极的形成,进一步增加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能力。

表1 以休闲为导向的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区总体布局

(三)以休闲体验为主线的产品体系升级将进一步延长目的地生命周期

旅游产品开发活动必须以市场需求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休闲体验大行其道的今天,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要以田园景观、河谷风貌、民族风情文化等核心旅游资源为基础,抓住城乡统筹示范点的发展机遇,以建设高层次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为主题,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拓展旅游活动层次和范围,突出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开发“一体化”建设思路,实现花腰傣民族文化与旅游项目的深度结合,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构建以“花腰傣民族文化综合体验”为主题的立体化、多层次、综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如表2所示。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者消费能力的持续增长,目前民族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结构和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国民度假休闲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旅游休闲资源丰富且独特的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背负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如何创新旅游项目、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构成了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转型升级的三大基本任务。恬静的田园风光、适宜的气候条件、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优质充足的温泉为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区开发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娱乐购物、运动健身、文化体验等新旅游业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族文化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建设,能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地产等服务产业体系的全面繁荣,从而使这一民族旅游目的地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动力。

表2 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区产品体系

[1] 杨昇. 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3.

[2] 李忠斌,文晓国. 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广西民族研究,2012(4):178.

[3] 高婕,田敏. 民族旅游的困惑与选择——中国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能否双赢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6):204.

[4] 谢春山,孟文,李琳琳.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8.

[5] 苏振. 论旅游产业的演进及其特征[J].中国经贸导刊,2011(22):79.

[6] 尹贻梅,刘志高. 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11):99.

[7] 罗永常. 基于体验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以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77

(责任编辑 陈咏梅)

On Leisure Tourism Boosting Transformation andUpgrading of Ethnic Tourism Destination——Taking Dabinglangyuang Huayaodai Ethnic CulturalTourist Attraction of Xinping County as an Example

JIANGQinchunMAYini

(Business School,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Ethnic tourism is a series of tourist activities based on ethnic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booming of leisure tourism, ethnic cult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need bringing forth original ideas and exploiting leisure potentialities to achiev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aking Dabinglangyuang Huayaodai Ethnic Cultural Tourist Attraction of Xinping Coun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egrates leisure tourism and ethnic tourism and offer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tourism destination.

leisure tourism; ethnic tourism; tourism destination;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2015-01-20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休闲旅游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 2013Y487。

姜芹春(1977— )男,讲师,硕士。

马谊妮(1979— )女,副教授,硕士。

10.3969/j.ISSN.2095-4662.2015.02.007

G122

A

2095-4662(2015)02-0034-05

猜你喜欢

槟榔旅游者目的地
向目的地进发
迷宫弯弯绕
有利有害的槟榔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动物可笑堂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目的地
梦回槟榔园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