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5”培养模式对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作用
2015-11-25赵其辉周湘华张自珍何凤英陈雄新
赵其辉,周湘华,张自珍,何凤英,陈雄新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三年制高职护生的培养,通常采取的是“2+1”模式,即前2年在学校学习,最后1年在医院实习,但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护生与专业教师的联系,护生不能根据理论反思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限制了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培养模式。“1.5+1+0.5”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将实习提前半年,最后半年继续在学校学习,但这种模式的效果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从我校实施“1.5+1+0.5”培养模式的2011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3个班作为实验组,并从实施“2+1”培养模式的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3个班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培养模式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成绩的影响,从而探讨“1.5+1+0.5”培养模式在三年制高职护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23个班中抽取3个班共175名护生为实验组;从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15个班中抽取3个班共176名护生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基础课成绩、生源素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取的培养模式是“2+1”模式,前两年在学校完成全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的学习,第3年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习。实验组采用的培养模式是“1.5+1+0.5”模式,即第1~3学期在学校完成部分公共课、全部专业基础课、全部专业核心课等临床课程的学习,第4~5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习,第6学期返回学校继续完成剩余公共课、非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的学习。
1.3 观察指标
(1)自主学习能力情况。在两组护生实习后毕业前,利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对两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28个条目组成,21个条目为判断题,其他7个条目为选择题[1]。(2)期末考试成绩。在两组护生实习前,在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课程结束时,由学校教务处从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进行考试,考完后采取统一答案集体阅卷。(3)技能抽考成绩。在两组护生实习后,按照湖南省护理专业的技能抽考标准对两组护生进行护理基本技能抽考,对其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技能抽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分)
组别 人数 明确需求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善于总结能力对照组实验组P 176175-7.82±1.7112.67±3.12<0.0510.43±3.3615.21±4.39<0.0516.21±3.4922.54±5.28<0.0520.12±5.1628.17±7.32<0.055.14±1.528.97±2.66<0.05
2.2 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
组别 人数 基础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对照组实验组P 176175-71.13±6.2674.24±8.09<0.0574.13±9.2684.24±10.09<0.0572.67±6.1281.47±9.71<0.0567.49±5.3576.34±11.36<0.0575.68±8.2187.34±10.27<0.05
2.3 两组护生技能抽考成绩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技能抽考成绩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生技能抽考成绩比较(,分)
组别 人数 基础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对照组实验组P 176175-75.13±7.2377.24±9.19<0.0577.43±10.2482.33±8.45<0.0579.77±8.4283.47±11.21<0.05
3 讨论
一名优秀的临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临床综合能力,临床综合能力是护士职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护士作为护理实践的主体,其观念的养成与行为的改变与护理教育密切相关。目前,传统的高职护生“2+1”培养模式是一种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忽略了临床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当学生在实习中碰到问题时,不能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与讨论,不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2]。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校院合作也就是学校与医院联合办学,校院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校与医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机制,基础课程教学在学校完成,而临床课程的教学场所转移至医院,由医院抽调具有高级职称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授课,护生在医院见习,直接接触患者,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始终能够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3]。
“1.5+1+0.5”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弥补了原来“2+1”培养模式的不足。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1.5+1+0.5”培养模式有利于激发三年制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强化其护理操作技能,从而有利于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本培养方案是以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来设计与实施的,从实施过程与结果来看,完全可以满足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然而本培养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优势是护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实习期的管理更便利,春节期间请假人数大幅度减少;在第6个学期返校后更有利于护生复习与备考,可以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还可使护生对于后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其不足表现在护生实习提前,不利于组织护生进行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过级考试,也不利于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护生没有学习过有些相关理论课程,实习基础相对薄弱。此外,少部分护生在实习期已经找到了工作,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护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学习不够重视的现象,不利于护生管理。因此,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张连辉,何红燕.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5):1235-1237.
[2]高云,周丽娟.在校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2,26(4):1131-1132.
[3]惠爱玲.校院合作工学同步发展卫生职业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