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育人的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例
2015-11-25万忠保李正标
万忠保,李正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四条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该文件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方向,即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和学科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没有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从就业角度进行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忽视了课程体系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1 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综述
姜大源[2]对德国职业教育改革进行研究,指出德国职业教育将传统的职业性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融合,使专业富于个性化和动态性,促进专业知识及时更新,能够跟上行业的迅速发展。卢文涛等[3]认为,所谓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和设置的课程模块集合体。一个模块化课程体系由四大类模块构成,每大类模块又分为若干子模块。四大模块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职业定向模块和能力拓展模块[3]。就职业教育而言,其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工作体系,课程的目的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为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工作结构→工作体系[4]。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课程离不开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应有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基于合作育人、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内涵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其课程体系应强调实践教学,构建特色突出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立校内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工作内容融入课程。学校以理论基础教学为主,企业以工作岗位实践技能教学为主[5],分工合作,基于各自优势开发课程,类似德国双元制模式,使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2.2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不长,高等职业院校基本上都是由传统学术型学校转变而来,办学尚未形成德国双元制模式,行业企业参与较少,参与程度不深,学校教学理念尚不清晰,技能型教师匮乏,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可谓困难重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开发必须基于校企合作育人[6],发挥学校和企业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目标[6]。
2.3 职业性、动态性和模块化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职业性源于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应反映职业工作内容,以主要工作岗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为依据来设计,体现课程体系的职业性。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快,行业发展迅速,职业工作岗位、岗位工作内容、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都在不断变化,知识密集型行业、新兴行业和快速发展的行业更是如此,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要求,技术型人才必须跟上技术变化的节奏,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课程体系应具有动态性,学校和企业应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课程模块,以新的课程模块对应新出现的职业岗位。
3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3.1 构建原则
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以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设置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参考职业标准内容,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对接职业工作岗位。学校以构建理论课程模块为主,企业以构建实践课程模块为主。
3.2 构建程序
(1)深入行业进行市场调研,明晰学生就业的行业和主要工作岗位,弄清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相应的知识、能力要求。(2)分析各工作岗位之间共同的知识、能力要求,作为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模块;分析各工作岗位之间不同的知识、能力要求,作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专业拓展模块。(3)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能力标准,开发全面覆盖职业工作岗位的课程模块,组建课程模块库。(4)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主要就业岗位选取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组合。(5)校企合作基于各自优势开发特色课程及教学大纲。(6)根据行业需求和工作岗位要求建立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3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知识和能力要求
我国美容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目前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为化妆品生产、销售企业,医疗美容机构,美容院等;主要就业岗位是美容师、美容导师、美容顾问、化妆师、保健按摩师、美容机构店务管理等。这些岗位共同的专业知识要求是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人体结构知识、美容皮肤学知识、美体知识、中医美容知识、化妆知识;能力要求则是具有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职业素质要求是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等。不同的知识要求是美容师要求具有丰富的皮肤美容、身体美容、经络腧穴、中医保健知识;美容导师要求具有较丰富的营销知识;美容顾问要求具有丰富的人体美学知识和图形软件知识;化妆师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知识和化妆知识;店务管理人员要求具有较多的管理学知识。不同的能力要求是美容师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如按摩手法;美容导师要求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演讲技能、产品销售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美容顾问要求具备较强的图形软件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化妆师要求具备较高的化妆技巧;店务管理人员要求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3.4 课程模块
(1)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理论课程模块学习以学校为主,行业企业为辅。行业企业主要讲授行业知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产品知识和市场知识。实践课程体系分为校内课程和校外实训基地课程,校内实践课程以基础能力训练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以职业工作岗位能力锻炼为主。
图1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表1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及相关课程
(2)各模块具体课程见表1。
4 结语
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应结合行业标准和职业工作岗位,企业和学校基于各自优势合作开发,以学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为对象,构建对应的专业核心模块,具有一定的动态性,适应学生就业需要。公共模块课程和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之符合教育规律。因此,这3个层次的模块化课程相结合,能够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实现课程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培养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职毕业生。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2( 7) :67-69.
[3]卢文涛,李树德.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再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 8):120-121.
[4]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 22):46-50.
[5]石令明,傅昌德.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生产性实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 3):26-28.
[6]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 5)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