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许兑换业务再跨越

2015-11-25白琳

中国外汇 2015年20期
关键词:现钞本外币外币

文/本刊记者 白琳

Cover Story
封面文章

特许兑换业务再跨越

文/本刊记者 白琳

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的发展需要特许行业的共同努力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与银行、互联网等行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合作共赢,共同将特许业务做大做强。

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听起来陌生,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不管是出境旅游、商务出行还是出国留学,不可避免地都要涉及到货币兑换问题。老百姓通常都需要在出国前先兑换一定金额的外币现钞,回国后再将手中多余的外币现钞换回人民币。能够满足这类货币兑换需求的除了人满为患的银行网点,还有那些出现在机场、酒店、重要旅游景点等地的货币兑换店。

别看这些挂着“货币兑换”招牌的店铺并不起眼,它的准入门槛可不低。这类个人本外币特许兑换机构(以下简称特许机构)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持有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经营牌照,才能为个人办理本外币兑换业务。特许机构的系统均接入国家外汇管理局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直接纳入外汇收支申报体系,具有与银行一样的国际外币收支申报主体资质。因此,普通个人可以放心在特许机构兑换外币。

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启动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以下简称“特许业务”)试点。如今,其已经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获批的特许机构已达59家,其中,7家被批准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特许业务。

与银行相比,特许机构的外币币种更全,多的可达20多种,一些不常用的小币种、小面额现钞也能方便换到,经营时间也比银行更灵活,有的甚至是24小时经营,给商务旅行人士带来不少便利。旅行社、OTA(Online Travel Agent,在线旅行社)、电商平台等,都是特许机构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渠道。个人在旅行社等处享受的货币兑换服务,有不少是由特许机构合作提供的。

新政突破瓶颈

在国际上,货币兑换机构的存在非常普遍,几乎随处可见,是个人外币现钞兑换的主要渠道。在国内,特许机构在公众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则远远不及银行。随着个人出境范围的日趋扩大和出境人次、消费的不断增加,对各个币种现钞兑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外汇兑换市场无疑拥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特许机构要进一步开拓市场,把“蛋糕”做大,还面临重重困难。

从中国特许业务发展现状看:一是出境人次虽然显著增加,但国内特许机构的交易量并没有同比相应增长;二是小型特许机构虽有所增多,但整体运营能力及盈利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三是行业内整体上产品较为单一,服务范围较为狭窄;四是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低于预期。

由于经营成本高,业务单一,不少特许机构处于亏损经营。此外,我国的外币现钞进出境调运业务在2014年4月之前仅对银行主体开放,特许机构的大部分外币现钞需依赖银行这一渠道,因而只能在银行提钞价格之上加价,成本高昂。尽管依照相关规定,特许机构可自行制定外币兑换挂牌汇价,但特许机构的挂牌成本已经锁定,报出的牌价与银行相比自然不占优势,导致对价格最为敏感的个人客户更倾向于去银行办理。而货币兑换业务对于银行来说需要占用头寸,利润贡献小,银行开展这一业务的动力并不足。这使得个人客户经常在银行换不到所需的币种和小面额外币。有些个人甚至为了获得更优惠的汇价和便利转向了“黄牛”等非法货币兑换市场。

为破解特许机构发展中的这一难题,2014年4月,外汇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实施了《银行调运外币现钞进出境管理规定》(汇发〔2014〕24号),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及经批准后的其他机构开展跨境调钞业务。为使新政尽快落地,2015年5月,外汇局与海关总署、人民银行联合批准了通济隆、北京联合货币、天津渤海通汇3家特许机构开展跨境调钞业务。新政引入了新的市场主体,不仅可以增加国内外币现钞的供应,缓解银行外币小币种种类和小面额钞源长期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降低境内整体货币兑换费率,提升国内货币兑换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

在首批获准开展跨境调钞业务的3家特许机构中,通济隆外汇兑换(中国)有限公司已于7月9日通过上海海关口岸完成了首笔150万美元的外币现钞调运业务;天津渤海通汇货币兑换有限公司也于9月底顺利完成第一笔200万美金等值外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北京联合货币兑换有限公司则已完成系统开发、内部规章制度建设、风控管理、人员配备培训等筹备工作,预计近期即可完成首单调运业务。在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2015年8月主办的“货币兑换的春天——中国本外币兑换业务现状与发展对策”交流会上,三家机构均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主动分享业务经验,共享资源和渠道,共同促进国内本外币兑换水平的提升,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货币兑换服务。

行业创新探索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手机终端的普及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个人出境旅游从规划行程、预订酒店到买机票,都可以在旅游网站的手机APP上完成;去超市购物、打车也可以不用带钱包,用手机便可支付。网上支付的迅猛发展和第三方支付的崛起,无疑削弱了人们对外汇现钞的需求,传统的实体门店也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客户需要。

全球货币兑换零售行业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现钞兑换交易量日渐萎缩;老牌大型公司纷纷转卖或者剥离兑换业务;非现金小额汇款类业务量不断增加;通过PC及手机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外币兑换业务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他们希望得到的货币兑换服务是小面额零钞、币种齐全、汇率划算、位置方便、提钞效率高的“一站式”服务。我国的特许机构要想成为老百姓货币兑换的主流渠道,就需要发挥专业服务能力,提供区别于银行网点的特色服务,引入新的业务模式、 拓展服务渠道和手段,逐步吸引客户并赢得口碑。仅仅由网点提供线下的服务是远远不够的,许多目标需要借助互联网来实现。

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一些特许机构利用互联网、电子旅行支票等新手段、新产品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比如,有些特许机构采用了“线上预订、 线下提取”这一外汇局批准的业务模式,为个人提供先网上预订,然后就近选择特许机构经营网点或者合作银行网点来提取外币现钞或电子旅行支票的服务。这种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的创新模式,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平台及第三方支付,突破了服务时间和网点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单纯的在线兑换由于无法有效进行身份验证等合规审核,单笔交易额普遍偏低,难以支撑盈利的局面,兼顾了互联网的便利性及面对面交易的合规性,适应了人们新的消费习惯和需求。此外,一些特许机构代售电子旅行支票,也成为当前受热捧的一项业务。电子旅行支票类似于充值预付卡,国内充值后可在境外刷卡消费或在ATM机上提现,比信用卡更安全、费用更低、更便捷且额度不受限制。

在“中国本外币兑换业务现状与发展对策”交流会上,各家特许机构代表一致认为,要将客户的线下兑换行为向线上引导,特许机构需要培养客户在互联网上换汇的行为习惯,使其体验到更方便的换汇服务。

宇鑫(厦门)货币兑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贾松在会上分享了转型合作的经验。由于认识到特许机构目前的公信力仍然不及银行,尤其是美元等大币种上与银行相比没有优势,宇鑫货币及时调整了经营策略,将平台系统由互联网改造成为手机端,将业务重点放在小币种,与银行合作配钞服务,受到了银行的欢迎。如今,客户通过手机端的APP或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在手机上完成预订和兑换,再就近选择特许机构网点或合作银行网点取钞。这一策略调整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携程网副总裁、金融事业部CEO章婷婷则描述了借助“互联网+”,携程与特许机构共同为客户提供货币兑换服务的设想:携程通过客户在网上的多次查询同一目的地和外汇牌价的行为,结合客户以前的消费行为方式,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预测出客户在货币兑换方面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精准的营销和服务安排。当客户在需要兑换货币时通过手机APP实时下单,携程与特许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线上支付、线下提取的服务。

“互联网+”是外币兑换业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互联网的精神是合作共赢。要实现“互联网+特许业务”这一目标,既需要特许行业的共同努力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也需要与银行、互联网等行业在市场的竞争中合作共赢,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共同将特许业务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现钞本外币外币
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监管探讨
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比较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困局与应对
外币清算困境与未来发展
外币清算变局
货物贸易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研究
加强边境贸易外币现钞管理
规范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管理
完善个人外币现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