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环境下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研究
2015-11-24王玉琼
王玉琼,韩 颍
云服务环境下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研究
王玉琼1,韩 颍2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精品课程资源应用现状,阐述了云服务环境下资源共享的优势,最后提出了一种在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精品资源整合方案。
云服务;资源共享
0 引言
自从2001年4月,《时代》杂志刊登了麻省理工学院即将启动开放课程(MIT OCW)计划之后,哈佛、耶鲁等世界知名大学也跃跃欲试,相继参与到网络开放课程的队伍中,开始尝试将部分课程放到互联网上共享,我国也于2003年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随着开放课程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组织开始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开放课程,例如Open study, P2PU等,,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的开放课程应用形式[1]。
但是,这一革命性的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师生互动、学习者之间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平台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不足给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2]。目前流行的云服务技术不仅能存储海量的数据,还能像网络服务一样给人们带来快捷和方便,至今已有人将云服务理念融入到教育领域。如果能很好地做到将云服务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完美的结合,将是以后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建设的新思路。
1 国内开放精品课程应用现状
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的数据来看,截止2015年3月,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已有本科课程14032门,高职课程5837门。但是从网站资源的应用情况来看,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带有很明显的“申报性”特点,很多课程只是盲目的按照申报条件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练习题目、实验指导、课程参考的文献目录以及50分钟左右的现场教学录像整理放在网页上,并没有明显的后续投入建设;另外,教学资源并没有明显的突破文字教材的形式和局限性,也没有很好的表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没有用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转化和拓展延伸,没有把对学习者的支持性意义明显地表现出来,使精品课程共享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它在学习者中的实际影响有很大落差。人们在对精品课程有着很高期望的同时,精品课程并没有给一般学科教师非常显著的教学借鉴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设计的问卷调查发现,受调查用户中88%知道开放课程学习平台,其中83%是通过学校、同学、朋友知道开放课程的,只有5%是自己主动寻找开放课程。另外,调查数据表明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最受欢迎,而国家精品课程访问次数和使用人数相对较少,并且有超过68%的受调查用户反映在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开放课程比较困难。
78%的受调查用户在需要与同学、教师讨论问题时会选择电话等即时沟通工具,还有人选择使用“微信”作为即时沟通方式,由此可见,实时性沟通对用户很重要。有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习环境是否满意将成为影响网络学习效果和用户选择网络学习方式的主要原因。
84%的受调查用户认为开放课程比面授学习更加自由,同时也有42%的用户认为开放式课程学习内容还不够丰富。15%的用户认为“完全自学”比较适合自己,但如果通过开放课程的学习可以得到学分且获得学校证书,将会有超过85%的用户选择使用“自学+教师指导+社区互动”这种学习模式,而且有76%的用户认为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个人学习最重要。因此笔者发现,学习者是希望通过开放课程能够学到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并能够得到学分和学校的认可。
2 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网络视频等网络学习资源只能实现单方向输入信息,无法满足众多学习者的需求。最早的MIT OCW项目和国内的精品课程,都是制作大量演示文稿、在线或离线视频,学习者需要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学习相应内容,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授,无法和授课老师及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无法满足学习者学习方式、接受能力多样性的需求。
(2)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不能保证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正式的远程教育环境下,一般要对学习者进行正式评估、非正式评估和选择性评估,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学习者的测试分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听课时长、参与讨论多少等进行评估,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估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比如,有的学习者可能一边播放着学习视频,一边浏览着其他网页或做其他事情;非实时的课后作业更难保证是学习者本人在不求助他人和网络资源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是目前网络教育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3)异构终端接入困难,学习者的零碎时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大多数学习者只能靠利用等车及上下班路上等小段的时间进行学习,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很难满足这种碎片式的学习方式。
(4)教育资源格式不规范,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不同的网络设备和系统很难使用或共享其他平台上的教学资源[3]。
3 云服务和精品课程共享结合的优势[4]
3.1 移动优势
云服务就像现实中的发电厂一样,把数据集中的存储在一起,有相应需求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像使用水电一样取用自如,用户可以用自己多种多样的终端,比如:电脑、手机、IPDA等移动设备连接到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访问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满足用户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3.2 成本优势
如果云服务技术应用于教育资源共享建设,高校数据库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机房可以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集中管理,将为各高校节省大量软硬件设施购买及维修费用,也为后期的维护升级提供很大便利。
3.3 资源优势
云服务技术能将各高校不同的计算机环境整合起来,通过对这些虚拟组织和程序资源进行协作调度,满足用户实时沟通和资源共享的要求。用户只需用自己的设备连接到“云”,即可实现随时随地随性的资源访问,使用户自主性和合作性研究学习成为可能。
3.4 效率优势
云服务平台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特性,使网络和数据库相关管理人员从原来工作量巨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相关管理人员只需监视终端的性能和使用状态等信息,对于软件和相关教育资源的发布和升级更新都能批量进行,而不需要在每个计算机终端上运行一次。
3.5 安全优势
单向的云服务教育平台使广大的用户群体更加容易管理和控制,而且在云平台架构的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安全策略等现实问题,使云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比传统的教育资源使用方式更加安全。
4 基于云服务的高校教学资源整合方案
综上所述,本文把云服务模式运用于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中,并给出了整合方案图,如图所示。在该方案中,全国高校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全部统一放在云服务网络中,用户可以用自己能获取的网络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IPAD、电脑等连接到云服务网络,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碎片化学习方式。用户可以任意的浏览、查看云端的教学资料、学习视频、各种电子资料,甚至能在模拟环境里进行某专业的模拟实验。解决了高校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不能共享的问题,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5]。
教学资源整合模型图
在该整合模型中,高校数字资源都以“云服务”的形式放在云服务网络,高校用户通过云服务端提供的用户交互接口实现资源访问;系统管理器负责资源的调度、存取、负载平衡,并对各种资源进行分类;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交互界面使用某个资源,也可以通过服务分类模块检索自己需要的资源;系统管理器中资源的运行环境通过配置工具进行相应配置;监控检测负责监测云环境的运行状态和云安全等。
云计算网络可以在现有的教育网基础上,把各个高校提供的云服务互联而成。为了提高云服务器的性能,整个云计算网络设置一个管理机构进行综合管理,各高校提供的云服务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按区域划分成多个区域云,各区域负责管理区域内高校提供的云服务。
结束语
在云服务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明显的大背景下,及时地将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和云服务技术相结合,是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机构生存模式的探索[4]。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给以后的网络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解决了目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弊端,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大量资金投入在相同资源中的重复建设,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1] 徐苑苑,张际平.云服务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3(10).
[2] 徐苑苑,张际平.基于云架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远程教育杂志,2013(2):71-78.
[3] 聂晶.基于云服务的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9):8207-8209.
[4] 陈振华.基于云服务的网络教学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31-32.
[5] 王福成.基于云服务的高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福建电脑,2011(2):33-35.
责任编辑:金艺
2015-03-31
王玉琼(1987-),女,河南周口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应用。韩颍(1966-),女,安徽寿县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思想政治教育。
G434
A
1672-4437(2015)02-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