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

2015-11-24奚涛

药学进展 2015年9期
关键词:多肽免疫治疗类药物

奚涛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聚焦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

奚涛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以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大分子药物是目前全球制药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具有良好前景的领域之一。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具有特异性高、毒副作用小、作用机制明确、临床成功率高等优势。由此,蛋白质多肽药物的药理机制、研制工艺、剂型开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也成为生物制药领域聚焦的热点。

《药学进展》本期“专家论坛”栏目邀请到五位在蛋白质与多肽研究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中、青年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撰写有关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徐寒梅教授等撰写的“多肽类药物的研究进展”,结合其课题组展开的科研工作,系统地介绍了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全球现已上市的多肽药物基本信息、优缺点分析、药动学参数改进方法、剂型开发与多肽设计、我国多肽药物的研发现状,并展望了该类药物的未来发展方向。殷润婷副教授等对近几年新发现的抗肿瘤多肽的作用机制及其研发概况进行综述,为抗肿瘤小分子肽类药物的研究启迪了思路。

罗学刚副教授等撰写的“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脂肪酸修饰研究进展”一文对蛋白质多肽药物的脂肪酸修饰特点、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综述,并从修饰位点选择、相关杂质的监测和控制、体内药动学参数分析等方面指出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改善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的稳定性和药动学参数,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肿瘤免疫治疗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热点之一。王淑珍副教授等撰写的“靶向T细胞共信号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从抗体药物的角度出发,围绕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包括免疫检查点CTLA-4、PD-1、PD-L1和共刺激分子CD137,介绍了它们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抗体药物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最新临床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熊晶博士等撰写的“新型小肽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根据新型小肽的结构特点,将目前国内外正在研发的抗血小板小肽分为RGD模拟肽、RGD肽衍生物、RGD肽类似物及非RGD序列肽,分别从结构、药效、作用特点等方面介绍各类小肽的研究进展,为新型小肽的研发提供了借鉴。

生命的一切活动或功能均离不开蛋白质的物质基础。发现和鉴定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并将其开发为药物,是近年来新药研发的思路之一,国内外大型药企均在加强对这一领域的布局。除了对蛋白质与多肽本身的研究外,生物医药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新技术不断涌现,从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的快速发展,可以相信,蛋白质与多肽类药物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本期栏目主编介绍] 奚涛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海洋药物中心主任。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和保健食品审评专家、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卫生部特殊食品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审评专家;担任中国海洋药物学会理事,江苏省药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等。

多年来主要从事分子药理学和海洋药物研究工作。以抗肿瘤药物靶标和肿瘤发病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建立了系统的肿瘤相关基因筛选,基因功能研究以及microRNA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调控研究,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技术平台。在海洋药物研究中,建立了来自南北极地的海洋微生物种子库和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活性产物研究的技术平台。

猜你喜欢

多肽免疫治疗类药物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癌症免疫治疗相关的PD1-PDL1通路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高多肽含量苦瓜新品种“多肽3号”的选育
酶法制备大豆多肽及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诊断及免疫治疗探讨
徐寒梅:创新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