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对译者的影响
——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为例

2015-11-23向凤雅

剑南文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杨宪益霍克老祖宗

■姚 青 向凤雅 张 菁

文化差异对译者的影响
——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为例

■姚 青 向凤雅 张 菁

《红楼梦》作为我国最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一,具有非同凡响的文学造诣。对于《红楼梦》的译文,最著名的非霍克斯和杨宪益的作品莫属。二者的风格大不相同,各具特色。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众多译本中,杨宪益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及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最具影响力。由于二者不同的语言背景,导致了他们差异较大的翻译风格。本文试图对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对比,分析不同的文化对文本造成的影响。

文化具有突出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杨宪益,作为中国人,汉语是他的母语,而霍克斯是英国人,母语是英语。因此在翻译《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时,二者显示出了明显的文化差异。下面以两个例子反应杨译本和霍克斯译本的独特风格。

首先是对书名的翻译,杨是“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从字面意思上课理解为“几幢红楼的一个梦”,呼应了宁荣两府,准确地传达了原书名的意义。但是,红在中西不同的文化内涵,书中表示荣华富贵,而且指代女性,少妇,可是英语中却又“献血”、“危险”、“暴力”等意思,这也是霍将原书名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缘故。这样的译法,与《红楼梦》原来的书名《石头记》非常相符,同时也避免了“红”字,以免读者产生误解。虽然二者的书名翻译完全不同,但都向读者传达了正确的意义,各有优势。

文人名的字面和深层含义,杨宪益和霍克斯采取了不同的译法。

例如,红楼梦的第三回有这么一段话:“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杨译:“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son-in law of our Old Ano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Chia.

霍译: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She’s more like Jia……

王熙凤把贾母称呼为“老祖宗”有双重含义。首先这个称呼可以取悦贾母,其次这个称呼可以让读者明白贾母在家族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原文中的“老祖宗”可不是人们认为的普通老太太,而是有着特定的意义在里面。杨宪益把 “老祖宗”译为 “OldA-noestress”,抓住了中国文化里“祖宗”受尊敬、有权威的至高地位这一特征,翻译地很贴切。而霍译的“老祖宗”从字面上看来忠实于原文,其实却在信息的传播上存在失误之处。

总之,霍译和杨译这两大全译本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在海内外汉学界、红学界都在等量视之。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了他们的译本。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杨宪益霍克老祖宗
滑板的乐趣
文物表情包
人类的老祖宗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一起来观星
老祖宗的童年
《金丝小巷忘年交》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