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5-11-22陈乐一教授粟壬波博士生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06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享受型生存型农村居民

■ 陈乐一 教授 喻 霞 粟壬波 博士生(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006)

引言

扩大内需是当前我国经济重大的结构调整,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面对当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向内需拉动型增长方式转变可谓势在必行。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离不开农村消费市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下,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无论从激发农村消费总量潜力还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转型来看,拉动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对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采取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刺激农村消费的政策在危机期间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依然很大,阻碍农村消费增加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是物价频繁变动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农产品终端市场价格上涨时,农民也并没有从中获得应有的收益,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过高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经营所得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保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途径。因此,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以降低流通成本是稳定农产品供需关系的重要手段,这将有利于稳定农民收入增加的预期,进而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总量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转型升级。

对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国外学者Ken Grimsdell(1996)以英国椰菜的流通作为成功案例,归纳农产品高效流通的6个基本要求:规模经营、生产灵活、战略联盟、供应连续、质量监控和通信。Hackman等(2001)对于仓储和配送的经营从投入产出角度,通过运用对57个仓库的调查数据,提出衡量仓库物流营运水平的指标体系。Linus U. Opara(2002)回顾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可追溯性,并强调在处理农产品供应链时所面临的技术性挑战,开发适当的测量农产品标签和品质特征的工具,建立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和通信集成的平台对农产品顺畅流通和质量的重要保证。Yingrong Lu等(2004)提出现代农产品的流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对于农产品流通的发展非常重要,提出一个基于数据互换和动态分配机制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这个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农产品流通水平的提高。国内学者张贵友等(2009)研究农产品交易场所基础设施、运输道路、仓储、劳动、资本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研究。欧阳小迅等(2011)则用产出距离函数利用我国28个省份农村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效率进行测评,并对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刘天军等(2013)针对我国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从流通方式、流通基础设施和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流通体制的创新。

关于流通与消费的研究,国外学者Thomas(2000)比较美国和阿根廷农产品运输和物流系统发现农产品的销售量主要取决于交通和物流的发展,美国的农业部门在农产品的运输和仓储比阿根廷更有优势,这从根本上解释了美国在与阿根廷的共同出口市场上比阿根廷更具有出口的贸易优势的原因。Gordon l.Carriker(1993)提出农民的非农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的消费倾向高于农民的农业收入的消费倾向,Roald Sand(2002)进一步通过对罗威258个农户1976-199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这一结论进行证明。Yan Dong(2007)基于双边垄断的理论规则对供应商和生产商在流通中的获益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有效率的补货方式的采取更有利于提高两者的利润,提高流通渠道的流通效率。国内也有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胡雪萍(2003)、王新利等(2006)从理论方面对二者间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流通对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冯晓燕等(2008)、王俊(2011)、李骏阳等(2011)、李志刚等(2013)用时间序列数据从不同侧重点对农村流通和农村消费的关系进行论证,用实证证实了二者间的促进关系。王世进等(2013)研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消费的静态影响。吴学品等(2012)分阶段对我国农村流通总量、农村集贸市场以及流通环境对农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分析。

首先,已有的对农产品流通与农村消费的研究,大多是对流通体系或者流通行业对消费影响的研究,且对流通体系流通行业的界定不够充分,本文把农产品流通效率作为衡量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并研究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现有的文献在研究时并没有考虑流通和消费以外的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是现实中大多数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是相互的,这将直接影响模型的宽度和模型的合理性,本文在研究时加入了多个控制变量,考虑多方经济因素,更加符合现实;最后,已有的研究大多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流通和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就难以把数据进行扩充,本文利用2000-2012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总消费、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的影响,并基于P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动态冲击效应,是对已有研究的补充和发展。

表1 2000-2012年我国28个省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一)农产品流通效率与农村消费总量

农产品流通高效率是指既定的农产品流通投入的最大流通产出或者既定流通产出的最小流通投入。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农产品流通发展是否有效率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农村消费的内在机制主要有:第一,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农村流通环境顺畅,流通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变少,农村居民在高流通效率的环境中消费得到更大的效应,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第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农产品供给和需求更好的对接,降低农户搜寻农产品需求方的信息成本,更快地把农产品卖出去,从而提高农民再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对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第三,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为多余的农村劳动力到就近的乡镇从事非农劳动提供方便,而且为多余农村劳动力到较远的大城镇就业提供了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给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由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总量具有促进作用。

(二)农产品流通效率与农村消费结构

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降低,这将有利于稳定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预期,由于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的收入弹性大于生存型消费的收入弹性,当收入预期达到一定水平并再提高时,农民增加的享受型消费会比生存型消费多;另外,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具有溢出效应,即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意味着农村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型消费品和享受型消费品的流通效率,这些消费品的流通成本降低,价格也相对降低,但是由于享受型消费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生存型消费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当两者的价格同比例下降时,农民将更多地增加享受型消费品的消费。

假设2: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农村消费结构,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对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比生存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大。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评

(一)测评方法和指标选取

本文将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对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评,该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保持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s)的输入或者输入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将各个决策单元投影到DEA的生产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该方法不需要对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做出设定,所以有利于避免因主观设定具体生产函数形式而引起的误差。由于DEA-SBM模型测评的结果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时比传统的DEA-CRS和DEA-VRS更具合理性,所以本文主要采用该模型对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评。

表3 模型估计结果

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效率时,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至关重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主要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个方面选取投入指标;从流通总量方面来选取流通产出指标。资本投入主要以各地区每户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中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投入与各地区乡村户数的乘积来表示投入农村流通行业的资本量;劳动力投入以各地区乡镇从事交通运输和批发零售贸易的人员数作为投入农村流通业劳动力的数量;技术投入以各地区农村拥有电话或手机台数作为投入农村流通业信息技术的投入量,具体以各地区乡村每户拥有的电话或手机台数与各地区乡村户数的乘积来表示。流通产出主要以各地区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衡量农村流通规模,具体由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作为农村流通量的产出指标。由于数据的缺失,本文剔除了天津、上海和西藏三个省份,以其余的28个省份2000-201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数据样本。本文的数据样本主要来自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CNKI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二)测评结果说明

2000-2012年我国28个省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测评结果如表1所示,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整体上具有上升的趋势,且上升态势明显,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从2000年的0.09上升到2012年的0.47,增幅较大。由于2006年施行的全面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免费等措施,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村生活消费环境得到了改善,推动了我国农村流通效率的提高,2006-2007年我国的年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上升最快,从0.12上升到0.38,到2012年,我国的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为0.49,还未达到先进水平,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需要政府对我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投入推进农村流通效率的提高,把城市的先进信息技术和机器设备引入农村,实现由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把城市的发展延伸到农村,促进农村流通业发展,提高农村流通效率。

从区域变化来看,我国东中西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在各个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差距,且差距在增大,2012年中部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最高为0.69,而东部的流通效率仅次于中部为0.56,西部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最低为0.52。我国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由东往西依次递减,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0.3、0.29和0.23。目前我国整体农产品流通效率水平还不高为0.58,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和流通信息技术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至2012年,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在0.6以下,农产品流通效率在0.5以下的地区有7个。我国东中西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大小不统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东中西地区的年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依次降低,东部地区的年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水平最高,中部地区的其次,西部地区的最低。东中西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都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相差不是很大,中部地区上升最快,13年间从0.08上升到了0.69,这对于农产品流通效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从省际来看,河北、浙江、广东、黑龙江等农业大省2012年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已达到中上等水平,农产品流通效率达到0.6以上。安徽、黑龙江、广东的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排名较高,其年农产品流通效率值分别为0.48、0.45和0.43;而辽宁的年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排名最低,其年平均农产品流通效率值仅为0.09。

实证分析

(一)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图1 PVAR脉冲响应冲击反应图

1.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为了更有效地避免非平稳时间序列“伪回归”现象的发生,需要对各个变量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看各个变量的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进而检验序列是否平稳。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方法主要可以分为截面序列、具有相同根情况下的单位根检验和允许截面序列、具有不同根情况下的单位根检验。具有不同单位根情形下的单位根检验更加具有灵活性,并且在结合本文数据样本大N小T的特点,为了减少由于单位根检验方法自身缺陷而导致的检验误差,本文主要采用不同单位根情形下的两种单位根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分别是IPS检验和Fisher-pp检验。在1%显著性水平上,如果p值小于0.01,则该变量在显著性为1%的水平上是平稳的,否则为非平稳变量,且需要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差分处理,然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变量的水平值是不平稳的,但是进行一步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差分项的单位根检验的p值都小于0.01,也就是说所有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平稳的,所有变量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变量。

2.模型的设定。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文主要构建以下三个方程来进行实证检验。其中方程(1)主要验证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总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农村居民消费分为生存型消费支出和享受型消费支出,构建方程(2)和方程(3)来研究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结构的影响。构建主要方程如下:

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的影响,对各个变量进行取自然对数的处理。模型中,lnRC、lnLIVEC和lnFEELC分别为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是被解释变量;lnE为农产品流通效率,为关键的解释变量。lnRI、lnJY、lnYTH、lnCZH 、lnZNZC及lnAE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城乡一体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政府对农业的支持程度以及农业从业人员比例。i代表各个省份,t代表各个年份。

3.数据说明。农村居民总消费RC以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表示;LIVEC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主要是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支出中食品支出、衣着支出以及居住支出;FEELC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支出主要是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支出中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交通和通信支出、文教娱乐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农产品流通效率E以上节中测评得到的农产品流通效率作为数据来源。考虑到影响农村消费的因素很多,主要引入以下控制变量:农村居民收入RI,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JY,以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来表示,不识字为0,小学程度为6,初中程度为9,高中程度为12,中专程度为13,大专及大专以上程度为16,再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各地区农村居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YTH,主要采用周江燕、白永秀(2014)测算的城乡一体化指数表示我国各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我国城镇化水平CZH,主要以我国各省市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来衡量;财政支农支出ZNZC,以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来表示中央对地方农业的财政支持;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比重AE,以乡镇企业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的份额来表示。

4.计量结果分析。面板数据模型主要考虑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如果Hausman检验的结果的p值小于0.01,则拒绝原假设,随机效应模型是有偏的,只能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Hausman检验结果的p值大于0.05,则接受原假设,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一致,但是随机效应模型更有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由表3的估计结果可知,三个面板数据模型的Huasman检验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因此以下仅就其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进行分析。

由方程(1)的实证结果可知,R2为0.9866,说明因变量变动的98.66%能够被方程(1)解释,模型的拟合度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弹性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农产品流通效率都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这就证明了假设1成立。农产品流通效率越高,单位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越低,农户能以更低的成本把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中间过程投入的浪费,进而有利于农民在卖出农产品进行议价时处于博弈的优势地位,而更能以高的价格出售农产品;对于农产品收购者从单个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的农产品销售模式,由于收购过程中的流通成本较低,收购者会倾向于以更高的成本接受农户提供的农产品,而以相对更高的价格购买农产品,这都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城乡一体化水平也对农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一体化程度越高,城市和农村的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城市的先进技术产品和消费习惯流传到农村,先进技术产品作为一种新型产品可以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由方程(2)和方程(3)的实证结果可知,R2分别为0.9835和0.9722,说明因变量变动的98.35%和97.22%的变动能够分别被方程(2)和方程(3)解释,模型的拟合度都很好。lnE的弹性均为显著为正,并且方程(3)的弹性比方程(2)的弹性大,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比对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大,这会影响农村消费结构,也就证明了假设(2)的成立,即农产品流通效率对非生活必需的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比对生活必需的生存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大。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是比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弹性更大的消费种类,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的衣、食、住,是农民进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消费,而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非必需消费,当农村流通效率提高,单位流通成本降低时,农村居民选择生存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成本都降低,但是农村居民却会增加更多的享受型消费,所以会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对于必需的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不管农村的流通状况如何,农村居民都必需进行消费,其需求弹性较小,无论农产品流通效率高低都必需进行消费,所以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对农村居民的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比对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大。

(二)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考察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冲击效应,我们再选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农村居民享受性消费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了解决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用GMM估计方法,并把各关键变量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作为工具变量对面板VAR模型进行估计,用BIC信息准则确定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图1为给予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冲击而得到的脉冲响应结果。

由图1中(a)可以看出,给lnE一个标准差的冲击,lnRC表现为正向影响,且其影响程度逐期增加。这就表明,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总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其正向促进作用均逐期增大。比较图1中(b)-(c)可以看出,给lnE一个标准差的冲击,虽然lnLIVEC和lnFEELC均表现为正向效应,但是其效应的大小却有所不同,具体看来,对lnFEELC的正向效应比对lnLIVEC的正向效应大,也就是说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对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比对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大,农产品流通效率能够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再看图1中(d),给予lnRC一个标准差的冲击,lnE表现为正向效应,且其正向效应在第二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变小,但其效应一直表现为正向。再比较图1中(e)-(f),分别给lnLIVEC和lnFEELC一个标准差的冲击,虽然对lnE均表现为正向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却表现出差异,对后者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在第6期逐渐收敛为0,而前者仍表现为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总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假设1成立。农产品流通效率高意味着既定的流通投入能获得更多的流通产出,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损耗减小,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和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农民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农业收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加。假设2也是成立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流通成本影响农产品的供给价格,进而对不同价格弹性的商品的消费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所以,可以把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作为提高农村消费总量和提升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会影响我国农村的消费环境,阻碍农村消费的增加;其次,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动能够带动新机械、新技术进入农村,并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增大城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最后,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村消费也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把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作为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了测评,利用2000-2012年我国28个省份的省级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对农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并用PVAR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检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整体水平不高还具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且东中西部地区的流通效率差异较大;农产品流通效率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增加,并且对农村居民的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扩大。扩大农产品流通产业规模,促进农村流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降低单位农产品流通成本,形成农产品流通规模经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收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扩大。其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农村消费能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流通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流通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满意度,同时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优先考虑农民工,提供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机会,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再次,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消费能力和消费质量。给予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的优惠和鼓励,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积极性和动力,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最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政府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加快农村发展速度,减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镇化对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的拉动作用,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1.Ken Grimsdell.The Supply Chain for Fresh Vegetables: What it Takes to Make it Work[J]. Supply Chain Managemen, 1996(1)

2.Hackman S., Frazelle E., Grifflin P.,Grifflin S., Vlasta D.Benchmarking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an input–output Approach[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1(1)

3.Linus U. Opara.Traceability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Supply Chain: A Review of Basic Concepts, 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J]. Food,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2002(1)

4.Yingrong Lu, Yinsheng Yang, Feng Lu, Xu Sun.. Study 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Business Based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A].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Business (ICEB2004) /Beijing

5.张贵友,詹和平,朱静.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

6.欧阳小迅,黄福华.入世对我国农村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3(1)

7.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8)

8.Thomas J.Goldsb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Syst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gentina[R], 2000

9.Gordon l. Carriker , Michael R.Langemeier, Ted C. Schroeder, Allen M.Featherstone . Propensity to Consume Farm Family Disposable Income from Separate Sources[J].American J.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3)

10.Roald Sand. The Prosperity to Consumer Incom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Saving: an Application to Norwegian Farm Households[D].Nord Trondelag research institute,2002

11.Yan Dong, Venkatesh Shankar,Martin Dresner.Efficient Replenishment in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J].Journal of Retailing, 2007(3)

12.胡雪萍.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与扩大农民消费需求[J].农业经济问题,2003(7)

13.王新利,吕火花.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消费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6(3)

14.冯晓燕,刘兆征.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8(6)

15.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J].经济学家,2011(1)

17.王世进,周敏,司增绰.流通产业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

18.吴学品,李俊阳.流通业发展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动态演化[J].财贸经济,2012(12)

19.李志刚.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3(2)

20.周江燕,白永秀.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2)

猜你喜欢

享受型生存型农村居民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由居民消费实证分析展望四川省经济发展前景
由居民消费实证分析展望四川省经济发展前景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