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伏兔配支沟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

2015-11-21河北省三河市医院中医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支沟腰部气血

河北省三河市医院中医科

刘金颖 刘海永 周广岳 王洪军 张小雨 周志敏 (三河065200)

急性腰扭伤属于中医学“腰痛”范畴,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证。临床上以腰痛剧烈,腰部不能挺直,活动受限,腰部肌肉痉挛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下肢的牵扯痛,严重者咳嗽、喷嚏、排便时疼痛加剧明显。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延误病情甚至转为慢性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我科课题组采用针刺伏兔配支沟穴治疗治疗急性腰扭伤70 例,并与采用针刺腰椎夹脊穴、肾俞、至室、大肠俞、腰眼穴位治疗70 例做对照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临床研究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0 例病例均来自于三河市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将140 例随机抽取的患者,按照就诊的顺序依次编号为1、2、3、4~140,之后按照杨树勤主编的《卫生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中提供的随机数字表,对140 例研究对象赋值,规定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的患者归入治疗组,而对应随机数字为奇数的患者归入对照组,每组70 例。治疗组中男42 例,女28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30.56 岁,病程2 h~3 d。对照组中男46 例,女24 例,年龄20~45岁,平均32.6 岁,病程3 h~3 d。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平均病程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1](1)有腰部扭伤、闪挫史。(2)腰部疼痛剧烈,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改变体位时腰痛加重明显,为了减轻疼痛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3)腰肌和臀肌痉挛,腰部压痛点明显,腰椎生理曲度改变。

1.3 中医症候分类 (1)气滞血瘀型:闪腰及强力负重后腰部剧烈疼痛,腰肌痉挛,腰部不能挺直,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暗红或有瘀点,苔薄,脉弦紧。(2)湿热内蕴型:劳动时姿势不当或扭闪后腰部板滞疼痛,有灼热感,可伴腹部胀痛,大便秘结,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1.4 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腰扭伤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症候分类中气滞血瘀型。(3)年龄范围在18 岁以上,60 岁以下,性别不限。(4)已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并且停止其它治疗。

1.5 排除标准 (1)腰椎X 线或腰椎CT 或腰椎MRI 检查后确诊有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骶髂关节炎,结核,肿瘤等。(2)严重的心脑肺肾肝疾病患者。(3)妊娠妇女及其它不适于毫针治疗者。(4)主动退出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用毫针针刺双侧伏兔穴和支沟穴。

2.1.1 伏兔穴取穴方法:嘱患者跪于治疗床上,臀部坐在腿上,双侧足腕部垫一枕头,以减少双脚麻木、疼痛感觉。严重患者可由医务人员从两侧搀扶,嘱患者上身一定尽可能跪直。

2.1.2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伏兔穴使用汉医牌不锈钢针灸针(规格:直径0.35 mm,长度100 mm),沿股骨外侧骨膜直刺3 寸(约80 mm),行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支沟穴使用汉医牌不锈钢针灸针(规格:直径0.30 mm,长度50 mm),直刺0.5~1 寸(约15~25 mm),施以提插捻转泻法,两穴得气后,根据患者的体质及反应情况,每隔5 min 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适当做前俯后仰、左右旋转活动,活动宜缓慢,幅度尽可能大,用力不宜过猛,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20 min 后起针。每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用毫针针刺双侧腰椎夹脊穴、肾俞、至室、大肠俞、腰眼。操作方法:使用汉医牌不锈钢针灸针 (规格:直径0.30 mm,长度50 mm)与皮肤呈90 度角垂直刺入上述穴位,进针深度控制在1 寸(约25 mm)左右,行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20 min 后起针。每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嘱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能按摩腰部,注意保暖,并卧硬板床休息,减少坐立、行走及散步等活动。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1]。(1)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正常,查体腰部无压痛,工作及生活恢复正常。(2)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查体腰部压痛减轻,工作生活仍受到一定影响,仍需治疗。(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统计学分析 最后试验所获得的所有资料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软件SAS8.2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3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8.57%、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治愈率51.43%,总有效率98.5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虽然两组疗效经分析基本相当,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些,且取穴少、见效快。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情况 (例)

4 讨论

急性腰扭伤发病多是由于瞬间变换体位、动作不协调、姿势不良、剧烈运动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原因导致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和关节囊、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等软组织发生损伤。其中以腰骶关节与骶髂关节受伤机会较多。[2]其损伤程度与扭伤时腰部的位置,扭伤时外力的作用大小以及应力的大小有关。[3]本病发病突然,伴随腰部软组织出血、渗出及水肿,病情可在发病数小时或l~2 天后逐渐加重,患者痛苦不堪。临床在急性腰扭伤治疗时除了药物、推拿等治法外,针刺是最常见、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引起疼痛的原因皆源于气血的病变,气血的病变不外乎“不通”“不荣”。[4]《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由此可见针刺一方面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的作用,使气血运行正常,“通则不痛”,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调和阴阳,补气养血的作用,气血旺盛,脏腑经络得到温煦濡养,“荣则不痛”。现代医学对针灸镇痛机理的研究认为针刺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均具有调节作用。[5]国内学者对急性腰扭伤的针刺治疗中有取单穴、验穴治疗,如腰痛穴、人中穴、委中穴、后溪穴、外关穴、手三里穴等;还有两穴或多穴配伍治疗,如后溪配水沟、后溪透劳宫或透合谷、肾腧配委中等。针刺疗法除上述体针外还有头针、耳针、面针、电针、腕踝针及刺络放血等方法,在临床中均取得一定疗效。可见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取穴及配穴方法很多,且各具特色,本课题采用针刺伏兔配支沟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能快速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症状,为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金匮翼》云:“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可见急性腰扭伤的病机是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治疗可以行气活血、疏经活络为法。《会元针灸学》曰:伏兔者,伏是潜伏,大腿肉肥如兔,跪时肉起如兔之潜而不伏也,故名伏兔。《针灸大成》云: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而取之。[6]论述了伏兔穴只有在特定体位下的取穴方法。陈香竹等认为跪取伏兔穴所产生的针刺传感强度及传感宽度均高于仰卧位取穴。[7]伏兔穴别名外丘穴、外勾穴,属足阳明胃经的经穴。《针灸甲乙经》称其为“足阳明脉气所发”,《针灸大成》又称其为“脉络之会”,具有强腰益肾,通经活络的作用。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取阳明经穴位,能够使脾胃健运,血津液生化充足,促进代谢,加强气血运行,经络气血通畅,筋脉、肌肉得以濡养,起到“荣则不痛”的作用。支沟穴又名飞虎穴,本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三焦属于相火,支沟为其经脉中之火穴,有清利三焦,通气降逆,舒筋活血之功效。[8]《难经·三十八难》云:“三焦为原气之别,主持诸气。”针刺支沟穴可以疏通上中下三焦的气血,使气血通畅、瘀血消除,起到“通则不痛”的作用。因腰背部属阳,伏兔穴与支沟穴都为阳经穴位,两穴配合应用意在“同气相求”,振奋阳气。因此针刺足阳明经之伏兔穴配合手少阳三焦经之支沟穴可以更好的疏通全身气血,恢复腰部气血正常运行,使急性腰扭伤治愈。此外,急性腰扭伤早期活动有利于肌组织的愈合,防止愈合肌肉与相邻组织间形成黏连。[9]针刺的同时配合腰部自主活动,对于合并腰椎后关节紊乱,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或关节突关节滑膜嵌顿的患者,可以帮助恢复腰椎小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解除滑膜嵌顿,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有利于气至病所,使腰部经脉通则不痛,更好的增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

本研究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针刺伏兔配支沟穴在治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刺伏兔配支沟穴治疗腰扭伤,其取穴简单,易于操作,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樊志奇,王平,蒋丽.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综述[C].中山: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410

[3]张琴明,房敏.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现状[J].颈腰痛杂志,2009,24 (4):248-250

[4]丁心怡.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31 (2):115-117

[5]贾红玲,张永臣,单秋华.针刺镇痛的中医理论与西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 (9):6-7

[6]程海英.贺普仁应用单穴治病特点选介[J].北京中医,1999 (2):43-44

[7]陈香竹,冯跃.不同体位针刺伏兔穴产生针感强度与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C].西昌: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47-51

[8]张俊莉,毕宇峰.支沟穴的临床应用体会[J].陕西中医,2000 (1):30-31

[9]黎波,柴华,杜元灏.针刺远端腧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理论探讨[J].陕西中医,2009,30 (5):590-591

猜你喜欢

支沟腰部气血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按支沟穴缓解习惯性便秘
点按支沟穴治岔气
跑步岔气,点按支沟穴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每天揉10分钟支沟穴,治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