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评价
2015-11-20王曼丽方海清唐尚锋张西凡冯占春
王曼丽 方海清 付 航 唐尚锋 张西凡 冯占春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
2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健康服务研究中心,武汉,430030;
3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基保处,北京,100191
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1]。2002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发展纲要》),要求提高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卫生财政投入水平,推动了新一轮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存在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新疆为例,研究其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达标情况,分析新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成果和不足,明确影响其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施的因素。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新疆所辖县级单位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上、中、下3层,每层按照20%的比例随机抽取16个参评的县级单位,由参评县按照《关于开展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工作综合评估的通知》要求上报数据。依据《发展纲要》规定的参考指标,确定26项评估指标,涵盖政府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医疗管理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健康水平10个方面的内容[2]。
1.2 研究方法
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描述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达标情况。采用传统TOPSIS综合评价法,分析16个县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实施状况,并进行综合排名。TOPSIS综合分析法是一种与理想方案相似性的顺序选优技术,它凭借一个多指标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去排序,若其中有一个解最靠近理想解,同时又最远离负理想解,则该解应是方案中的最优解[3]。
2 结果
2.1 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基本情况及达标情况
为了更好地评价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发展纲要》制定了表1所示的指标参考值,达到或超过指标参考值即为达标。参考指标列出了中国西部地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达标值。反映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情况的26个指标中,除去新疆自行确定参考值的9个指标,新疆达标的指标有11个,达标指标占比64.7%。这表明,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各项目开展和达标程度不一,基本医疗规范管理、环境卫生和卫生监督工作进展较好,前二者评估指标均达标,后者卫生监督合格率较高;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项目达标程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和资金使用率均较低,其工作进展缓慢;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主要慢性病管理工作达标和实现程度较弱,其工作急需改进。见表1。
表1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主要指标参考值和东中西部三省达标情况(%)
2.216县(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综合情况
将16个县的26个初级卫生保健的评价指标构造成初始矩阵,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取欧式距离法,计算出每个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综合情况的评价到最优解的距离D+和其到最劣解的距离D-,并求出这两个距离的比值Ci,作为这16个市县综合评价和排序的依据。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16个县中,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综合排序最高的是昌吉市,其次是克市乌尔禾、昭苏县;排名最差的3个县是伊犁州巩留县、尼勒克县、库尔勒县。这表明,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仅同东部和中部省份存在差距,其省内各市县之间的农村初级保健工作也存在差异。
表2 新疆下辖16县(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综合排序
4 讨论及建议
4.1 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东中部地区存在差距
自《发展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国家采取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再加上各省市政府和居民的积极配合,推动了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本文研究结果也发现,我国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就新疆达标指标而言,其医疗机构覆盖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均弱于东中部地区[4]。调研发现,新疆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的增加比例,低于东部的29.32%和中部的23.90%;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9.6%、8.2%)远远低于安徽(32.3%、36.9%)和浙江(31.1%、25.3%);同时,其新农合参合和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同样较弱。这表明,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的开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西部贫困地区卫生服务供给系统缺乏足够的运行经费和良好的服务能力,多数农村家庭成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和信息[5]。同时,新疆卫生人员总量短缺且结构不合理,其学历、职称等总体水平仍远远低于全国水平[6]。
为了促进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新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扶持力度,保证充足的卫生财政投入,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人才队伍培训、考核,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提高新疆整体卫生服务水平;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初级保健部分补助项目的开展,加强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大力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教育宣传工作,增强农村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提高其生活和健康水平[7]。
4.2 分批推动新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重点和难点项目开展
新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新农合工作开展缓慢,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未达到《发展纲要》的参考值要求;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标程度不高,且低于东中部地区;新农合工作的开展较弱。这与姜晔等人对新疆医疗卫生的研究结果相似[8]。具体原因是:①新疆维吾尔地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视和宣传程度不足,卫生服务质量较差;②部分农村地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相对缺乏,面对庞大的服务对象,难以高质量完成工作;③农村地区家庭多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接受健康知识的机会,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的可及性差[9]。
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慢性病的管理等,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农村机构服务能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一要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二要抓技术、抓管理,以优质、精湛的服务提升形象,获取患者的信赖[10]。同时,要重视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对已有人才队伍培训考核的基础上,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吸引多方人才,确保人才不流失。新疆自治区医疗服务机构应重视主要慢性病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对预防保健的认识水平;规范对主要慢性病档案的监督和管理,以期提高慢性病管理率。
4.3 协调新疆各市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共同发展
新疆各市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发展的差异不仅受各市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与各市县政府的扶持力度、初级卫生保健资源的配备以及居民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这主要反映了全疆各地州市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不公平性,与李豫凯等人的调查结果相同[10]。刘军也认为,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原因主要是地区内差异,并且地区内差异远大于地区间差异[11]。
新疆人民政府不仅要注重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整体状况,还应推动各市县的共同发展。政府对自治区内发展比较落后、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应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设备倾斜,同时鼓励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发展较好的市县带动发展较差的地区,以求共同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服务,最终达到新疆人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目的。
[1]刘运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回顾[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7):11 -15.
[2]王志锋,贾金忠,简伟研,等.中国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与思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10):1 -6.
[3]黄葭燕,顾而州,陈英耀,等.TOPSIS法在初级卫生保健评价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7):4-7.
[4]郭伟龙,张和龙,杨蕾,等.中国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10):12-17.
[5]朱玲.青、甘、滇藏区农牧妇女健康问题的调查[J].管理世界,2010(10):59-74.
[6]陈煜,姚华,耿直,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2):122-124.
[7]张屹立,龙钊,张碧仪,等.广州市白云区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现况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3):4-6.
[8]姜晔.完善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9]何珊茹,陈渊青,张雪,等.孕产妇系统管理分析及相关措施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733 -735.
[10]李豫凯,王文星,张向阳.基于秩和比法综合分析新疆卫生资源配置现状[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5):737-739.
[11]刘军,杨川,方鹏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10):5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