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015-11-20付英姿吕红君许建成张传军吉林大学校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300
付英姿 安 刚 吕红君 许建成 张传军 (吉林大学校医院检验科,吉林 长春 3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继发完全和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时,临床死亡率很高甚至猝死,只有在AMI发生6 h以内,坏死的心肌细胞才有可能发生逆转〔1〕,因此,AMI再灌注治疗,早期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为首要目的〔2〕,对于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对于NSTEMI患者和ACS患者的血运重建策略,ACC/AHA和ESC最新指南〔3〕以及2012年中国 PCI指南〔4〕建议对高危患者应当给予早期有创治疗,而对低危患者应给予早期保守治疗。本文通过对ACS患者进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的联合检测,验证和探讨其在ACS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本院老年胸痛患者480例,男230例,女250例;年龄60~95岁,平均(65.75±10.88)岁。其中ACS患者381例,确诊 AMI组 298例,非 AMI胸痛组192例(包括UA 83例,心肌炎65例,肋间神经痛44例),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8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0.15±8.51)岁,无肝肾功能异常,各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心脏协会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5〕,判断患者出现心肌特异性生化标志物水平的上升,并伴有病理性Q波、心肌缺血、冠脉造影异常及心电图ST段异常其中的任意一种情况。
1.3全血标本的采集 对患者分别在胸痛发作入院3、6、12、24 h和3 d床边抽取肘静脉全血3 ml,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cTnI、CK-MB和Myo水平。cTnI、CKMB及Myo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ADVIA Centaur C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德国西门子)。
1.4参考范围 cTnI为0~0.5 ng/ml;CK-MB为0~5 ng/ml;Myo为0~50 ng/ml,50~80 ng/ml也有25%人群正常。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三组血清cTnI、CK-MB、Myo水平及阳性率分析 三组血清 cTnI、CK-MB、Myo水平差异均显著(P <0.05),AMI组血清cTnI水平与非AMI胸痛组、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非AMI胸痛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血清cTnI、CK-MB、Myo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P<0.05),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2.2cTnI、CK-MB、Myo单独及联合检测用于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cTnI、CK-MB、Myo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cTnI、CK-MB、Myo单独检测有所增高,见表2。
2.3AMI组入院后cTnI、CK-MB、Myo水平的动态变化 AMI组各项指标在3 h后均有明显增高,cTnI在3 d后仍维持升高;CK-MB在24 h后达峰值,在48 h后逐渐下降至正常;Myo在3 h后增高,6 h后达峰值,24 h逐渐下降至正常,见表3。
表1 三组血清cTnI、CK-MB与Myo水平及阳性率比较〔x ±s,n(%)〕
表2 cTnI、CK-MB、Myo联合检测诊断 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n)
表3 AMI组不同时间cTnI、CK-MB、Myo水平动态变化(x ± s,ng/ml)
3讨论
对于发生ACS高危患者来说,AMI和猝死是临床防范的主要内容〔1〕。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再灌注治疗是AMI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准确诊断,能及时采取血运重建治疗,保护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减少ACS不良事件的发生。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测定,能给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有用信息,但仅凭单一的生化标志物检测不能达到鉴别诊断的效果。CK-MB异常一直是诊断AMI的重要指标之一〔6〕。CK-MB血清水平在心肌损伤3~8 h开始升高,12~24 h达峰值,这种高浓度的血清水平持续时间比cTnI短,48~72 h血清水平逐渐达正常值,且CK-MB在骨骼肌中也存在,并非心肌所特有。有学者认为,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7〕。
cTn是由3个不同的基因编码相应的蛋白所组成,即cTnT、cTnI和cTnC。每一种蛋白都能够调节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细丝活动,并在心脏收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nC是由两个基因编码组成,其中一个特异性的基因编码负责快缩骨骼肌,另一个则在慢缩骨骼肌和心肌上表达〔1〕,对于诊断ACS临床价值不大。而cTnT和cTnI有唯一的基因编码,因此cTnT和cTnI具有良好的心脏特异性〔1〕。cTnT与cTnI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若心肌细胞膜完整,则其不能透过细胞膜而进入血液循环,所以cTnT和cTnI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8〕。然而,当心肌受到损伤时,cTnI就会迅速从细胞质中释放出来,导致血液中cTnI的含量迅速增大,并且保持时间较长,因此cTnI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心肌损伤确定性标志物〔9〕。在心肌出现损伤时cTnI出现早,持续时间长〔10〕。研究表明,当CK、CK-MB未升高,而cTnI升高时,被诊断为心肌微损伤,此时易引起 ACS〔11,12〕。所以,cTnI对AMI诊断时间早,窗口期长,对非AMI(如UA)患者来说,当心肌出现微小损伤时,cTnI可出现轻度升高。
综上,cTnI、CK-MB、Myo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和再梗死的诊断,对减少ACS临床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1 乔树宾.冠心病诊疗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91.
2 王 茂.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8;19(1):5-7.
3 Anderson JL,Adams CD,Antman EM,et al.ACC/AHA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l/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2007;116(7):803-77.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2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简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4):271-7.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推荐在我国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0):867-9.
6 Wallach J.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Wallach J.Interpretation of diagnostic tests〔M〕.6th ed.New York:Brown Company,1996:8.
7 Katus HA,Remppis A,Neumann FJ,et al.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troponin T measurement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1991;83(2):902-12.
8 Missov E,Calzolari C,Davy JM,et al.Cardiac troponin I in patients with ematologic malignancies〔J〕.Coron Artery Dis,1997;8(8-9):537-41.
9 Thygesen K,Alpert JS,Jaffe AS,et al.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Nat Rev Cardiol,2012;9(11):620-33.
10 Martins JT,Li DJ,Baskin LB,et al.Comparison of cardiac troponin I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isoenzymes for the late diagnois of myocardial injury〔J〕.Am J Clin Pathol,1996;106(6):705-8.
11 余书武.血清肌钙蛋白I、缺血修饰清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6):643-6.
12 杨益梅,孙长江.超敏肌钙蛋白I在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29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