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2015年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5-11-20姚慧卿周白瑜
姚慧卿 周白瑜
作者单位:北京医院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三次工作研讨会于2015年9月19日在北京召开,本刊总编、副总编、全国部分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本刊总编何青教授主持(图1)。何青总编首先向全国各地长期以来大力支持本刊工作的编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前来参会的编委表示热烈的欢迎,回顾了杂志创刊20年来的重大事件,对杂志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会议主要围绕下列议题展开讨论:(1)杂志现状及编委会工作总结;(2)杂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3)对应策略。
图1 编委会合影
2014—2015年度工作总结:(1)杂志影响力稳步提升: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心血管杂志》影响因子在核心版为0.523,在扩展版已升至0.858;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评价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我刊影响因子为0.607;截止到会议召开时,我刊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为11 211人,微信粉丝数为11 276人。(2)参与学术交流:主办、承办全国老年心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暨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CCE);协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指南与实践-临床危重疑难病例研讨会(GAP-CCBC)。(3)自由来稿数量逐年增加:预计2015年全年将接近600余篇,录用率从2007年的54.7%逐渐下降至近3年的25%左右。基金论文比、国家级基金论文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4)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作者群体,培养了年轻的审稿专家。(5)重点专题组稿和固定专栏供稿持续进行,稿件质量大幅提升。
虽然在广大编委和编辑们的努力下,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优质稿源有待开拓;(2)杂志的学术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微博、微信还没有做到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双赢;(4)影响因子有待继续提高,发行量有待扩大。
针对这些问题,与会编委集思广益,通过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明确杂志学术定位和导向性;(2)专题策划围绕当前热点难点,不定期邀请重量级专家写稿;(3)编委稿件、优质稿件采用快审机制,在作者中建立良好口碑;(4)与优质稿件作者保持互动,形成良好黏性,主动邀约原来投稿质量较好的作者,不断扩充专家库,尤其年轻作者;(5)严控稿件质量(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真实数据);(6)加强英文审校(符合国际权威期刊数据库收录标准);(7)通过自主办会和协作办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会议发行和广告发行渠道扩大杂志覆盖;(8)杂志以纸媒为根本,同时兼具多媒体形式,设立文章唯一识别二维码,方便进行掌上阅读;(9)建立编委群,微博和微信助力编委学术推广、会议宣传。
最后,何青总编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明年是《中国心血管杂志》创刊20周年,乘此东风,本刊将一如既往地打造优秀的学术平台,争取更多的优秀稿件,提高学术影响力,扩展发行渠道,优化网络平台,提高宣传力度,以期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