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原冈分析及对策

2015-11-19张龙王亮崔冰王德超

中外医疗 2015年22期
关键词:锁骨骨折失效内固定

张龙 王亮 崔冰 王德超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白2004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7例锁骨骨折行骨折内同定术患者,初次手术方法包括:克氏针固定、钢板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对其中出现内固定失效的病例,分析失效原因及采取补救措施。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其中13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包括:克氏针固定7例、重建钢板固定5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1例,13例均采取再次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且3例行白体髂骨植骨术,术后6-8个月骨折愈合。结论医源性因素是造成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与内固定物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功能锻炼方法有密切关系。正确掌握骨折内固定手术操作技巧,合理使用内固定器械,术后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防止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关键。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a)-0100-02

锁骨弯曲细长,位置表浅,易受暴力发生骨折,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以前多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随着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增多,各种原因导致的内固定失效也相应增加。回顾该院自2004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197例锁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后,出现内固定失效13例,失效率6.5%。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白2004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97例锁骨骨折并行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中,出现内固定失效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9-60岁,平均34岁;左侧2例,右侧11例;中段骨折10例,外侧段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10例,斜型骨折2例,横行骨折1例;克氏针固定7例,重建钢板固定5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l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切口以锁骨骨折端为中心,向两侧延长,行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端,清理断端血肿及嵌压的软组织,复位骨折块。然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克氏针固定:骨折复位满意后,以2.0-2.5mm直径的克氏针,钻入骨折断进行固定,长斜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可用双10号丝线捆扎,以加强固定。②重建钢板固定:选用5-7孔重建钢板,塑形后将钢板置于锁骨上方或前方,依次钻孔、攻丝,拧入螺钉固定。③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以2.Omm或1.5mm的克氏针交叉或平行钻入,并用钢丝与克氏针组成张力带固定骨折端。④对13例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的病例,再次手术时均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其中3例因骨缺损较多,进行了自体髂骨植骨术。

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锁骨固定带固定2-4周,并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肌肉及关节功能锻炼,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3 d。

2 结果

该组19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其中13例出现内固定失效,即骨折不愈合率达6.6%。发现失效时间为1-6个月,克氏针弯曲3例、断裂2例、退移3例。钢板断裂1例,螺钉断裂2例,螺钉松动2例。13例骨折不愈合经再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经过6-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

3 讨论

3.1 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及相应对策

①克氏针粗细选择不当:刘德鼎等研究指出,使用直径2.5mm克氏针进行固定,能使锁骨的抗弯、抗扭强度得到满足,甚至超过30%;用直径2.0mm的克氏针,能达到锁骨的生理负荷;而用1.5mm直径的克氏针,只能达到生理负荷的30%。故使用过细的克氏针,其抗弯曲、抗扭度较差,且不能紧贴髓腔,降低了内固定强度。②克氏针本身的缺陷:克氏针作为骨折内固定物,没有轴向加压作用。发生锁骨骨折后,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近折段会向上、向后移位,受上肢重力的影响远折段则会向下移位,又因受到胸大肌及斜方肌等的牵拉出现向前、向内的作用力,而骨折端的轴向加压作用力缺乏,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使骨折端分离,发生克氏针移位。③钢板长度不足:多数学者认为锁骨中1/3粉碎性骨折是钢板内固定的适应证,如果术中选择的钢板过短,骨折端每侧少于3枚螺钉固定,就会出现有效固定螺钉减少,尤其在粉碎性骨折时更容易出现螺钉松动、脱出,术后引起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的发生。钢板有效固定螺钉过少,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手术中操作不当

克氏针穿人近端髓腔长度不足:克氏针针尾处理不当:重建钢板塑形不当或反复预弯;螺钉操作不当;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应用不当;对于粉碎性骨折处理失当。

3.3 术后肩关节过早活动

卢浩等研究显示,锁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固定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术后操作不当、选择的内固定物品不恰当以及过早活动等,本组克氏针固定1例患者,术后3周开始进行驾车打方向盘等肩关节主动活动,引起克氏针退移。重建钢板内固定l例,未遵循功能锻炼计划,术后4周自觉疼痛消失即开始正常工作,引起钢板断裂。术后患者因疼痛的消失,而产生“痊愈”的感觉,这时如果不遵医嘱,过早进行高强度的肩部活动,则可导致内固定失效。

综上所述,通过认真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骨折内固定物并进行规范的手术操作、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方可有效避免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

猜你喜欢

锁骨骨折失效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三伏贴“失效”三大原因
手术治疗肩胛颈骨折合并同侧锁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