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分析
2015-11-19范永峰张大国向道康刘秀伦
范永峰 张大国 向道康 刘秀伦
【摘要】目的探究在人工瓣膜置换中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一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对观察组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期情况和一年后的心脏彩超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为1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0%;在一年后的心脏彩超中,观察组的左房内径为(39.64+5.07 )mm、肺动脉收缩压为(35.17+4.97)mmHg、左室射血分数为(57.09+5.87)%,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48.71±6.36)mm、(40.19±5.38)mmHg、(50.28±6.3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瓣膜置换中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a)-0093-02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该疾病是由于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受到风湿热、黏液变性、感染等影响而产生的病变,导致血流状态发生异常,从而对心脏功能造成损害。以往多采用人T瓣膜置换术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机械瓣和生物瓣是临床上常使用的瓣膜替代物,但是机械瓣有引发血栓的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生物瓣会对钙化结构或非钙化结构造成破坏。另外,患者常并存有心房颤动,所以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中加入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瓣膜替换物以及心脏的功能进行改善。为探究在人工瓣膜置换中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该院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1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48.29±1.37)岁。观察组中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27-70岁,平均年龄(48.19±1.28)岁。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首先,于患者胸骨正中达剑突下约5 cm处做一个切口建立体外循环。然后,用电刀将胸骨骨膜切开,利用撑开器撑开胸骨,使心脏显露出来,对心脏主动脉、左右心室、左右心房等进行检查。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于左心房的房间沟后纵行切口或对主动脉作横切口,确认需要进行置换的部位。用带支持挚双头针的尼龙线将瓣环和人工心瓣进行由上至下的褥式缝合。拉直所有缝合线,把人工瓣送入瓣环,在确认着床到位后将尼龙线打结。最后,使用生理盐水对主动脉、左心室和人工瓣进行冲洗,缝合切口。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该组患者同时施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待确认窦房结功能正常后,使用美国Atricure钳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从双肺静脉根部开始,经韧带、左心耳、肺静脉消融连环线、左肺静脉、二尖瓣环、左心耳连线、右心房、下腔静脉、冠状窦口、三尖瓣后瓣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每处进行4次左有的消融,当消融仪器灯亮起时立即停止。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期表现(术中心脏停搏时间、总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即刻恢复窦性心律的情况)和一年后的心脏彩超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对所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期表现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中心脏停搏时间、总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对照组有7例即刻恢复窦性心律,恢复率为17.50%;观察组有36例,恢复率为90.00%,观察组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42.28)。
2.2 两组患者一年后的彩超情况比较
通过彩超检杏发现,对照组的左房内径为(48.71±+6.36)mm,肺动脉收缩压为(40.19±5.38)mmHg,左室射血分数为(50.28+6.31)%;观察组的相应值分别为(39.64±5.07) mm、(33.17±4.97)mmHg、(57.09±5.87)%(t左房内径=2.75、t肺动脉收缩压=2.50、t左室射血分数=2.06,P 3 讨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常与房颤联合发病,若仅对患者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不仅治疗效果不理想,还会使心衰和栓塞的发生率增加。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以迷宫路线为依据,对二尖瓣环、左心耳连线、有心房等部位进行消融,阻断了部分心脏电位的传导路线,避免异位冲动和折返路线对窦性传导造成影响。消融术还对左心房交通和异位起搏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促进窦性心律的有效恢复。在人工瓣膜置换中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不仅可以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改善,还能防止房颤复发,且安全性较高。在手术过程中应注重对患者的止血,防止引流过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研究报道指出,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概率仅为8.5 0%,不仅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衰和栓塞的概率,还会使三尖瓣的反流加重。该研究在人工置换术的基础上实施房颤双极消融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为17.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术后一年的彩超检查中发现观察组的左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在人工瓣膜置换中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有效恢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窦性心律及改善其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