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2015-11-19丁志远
丁志远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注射免疫球蛋白在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抽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18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方案(吸氧、抗感染、抗病毒纠正酸碱失衡)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应用上述方案的同时加用免疫球蛋白,对比和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率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观察组患儿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哕音、胸片炎症消失时间分别为(3.46+l.ll)d、(8.08+3.23)d、(6.87+3.2l)d、(8.76±0.65)d,对照组患儿分别为(2.13±l.Ol)d、(5.50±1.44)d、(4.80±1.41)d、(6.17±0.40)d,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病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而且预防了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免疫球蛋白;临床疗效;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a)-0084-03
小儿肺炎属于我国儿科多发疾病之一,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其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而尤以春季和冬季发病率最高。小儿肺炎如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病情易反复,给孩子的发育造成影响。小儿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发热、咳嗽、咳痰最为多见,由于患儿家属发现不及时,往往因为延误治疗而发生重症肺炎,此时病情会急剧恶化,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小儿重症肺炎的死亡率相当高,因此临床医生十分重视其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为了探索小儿重症肺炎最佳的治疗方案,该院小儿内科对90例小儿重症肺炎进行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了免疫球蛋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该院儿科就诊的18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患儿50例,女性患儿40例;患儿年龄在3-57月,平均(25.6±6.5)月;病程6-24 d,平均病程(9.5+1.2)d。对照组包括男、女性患儿各45例;患儿年龄在4-60月,平均(25.8±6.9)月;病程5-20d,平均病程(9.3±1.5)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构成、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用常规方案治疗,具体为①头孢曲松钠注射液(0.25g/支国药准字H20003286)静脉注射,总剂量为6.25 mg/kg,4次ld;②应用口服补液盐Ⅲ(5.125g/袋国药准字H20090205)口服,每次将l袋溶解于250mL温开水中,口服;③利巴韦林注射液(0.25g/支国药准字H41023268)总剂量为15mg/kg,1d分2次给药;④持续面罩吸氧。而观察组患儿在应用上述方案治疗的同时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具体为:免疫球蛋白(10g/支,国药准字S10970081)静脉注射,用量按照每天0.4g/kg,连续用药治疗3d。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
1.3 评价方法
临床评价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无效。其中治愈是指患儿无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体温在正常范围且无肺部哕音;好转是指治疗后患儿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无发热,听诊肺部哕音明显减轻;无效是指患者用药后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x?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率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患儿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38,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哕音、胸片炎症消失时间分别为(3.46±l.ll)d、(8.08±3.23)d、(6.87±3.2l)d、(8.76±0.65)d,对照组患儿分别为(2.13±l.Ol)d、(5.50±1.44)d、(4.80±1.4l)d、(6.17±0.40)d,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炎在我国儿童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小儿肺炎一年四季都可发布,其致病因素很多,其中以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患儿一旦发病很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严重时诱发重症肺炎。以往针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主要是给予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而且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案上往往开始即给予足量、联合抗生素治疗,方可控制病情。但是现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并不令人满意,且随着耐药菌株的产生,抗生素的效果越来越低。
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之一,其成分中以蛋白质为主,并且含有IgG抗体,对病毒、细菌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其有免疫替代和提高免疫力的双重效果。患儿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其血液中的IgG抗体会得到迅速的提升,因此其抵抗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能对患儿白身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光谱抗病毒和细菌的效果。
通过该研究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率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观察组患儿的相比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哕音、胸片炎症消失时间分别为(3.46±1.1l)d、(8.08±3.2 3)d、(6.87±3.2l)d、(8.76±0.65)d,对照组患儿分别为(2.13±l.Ol)d、(5.50±1.44)d、(4.80±1.4l)d、(6.17±0.40)d,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者李萍研究并分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从而提高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医疗水平,结果发现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有力证明了该研究观点。李政锦[同等学者探讨了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发现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显著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轻并发症和缩短住院天数,再次证明了该研究的科学性。
由此可见,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不仅短时间内控制了临床症状,而且有效的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