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2015-11-18牛聪王晓阳田兴罗静刘栋肖静赵占正
牛聪 王晓阳 田兴 罗静 刘栋 肖静 赵占正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52;2.郑州大学肾脏病研究中心 河南 郑州 450052;3.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 郑州 450052)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主要并发症,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或死亡的重要原因。并且近年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病菌谱发生变异,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频频出现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研究中心2006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8 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以了解本中心致病菌谱、耐药率的变化,指导临床上合理选择抗生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2006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8 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例,其中男性113 例次,女性75 例次,年龄25 ~82(45.6 ±33.8)岁,腹膜透析时间1 ~108(24.12 ±23.27)个月。肾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25 例,糖尿病肾病23 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21 例,多囊肾8 例,梗阻性肾病5 例,狼疮性肾炎4 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 例。
1.2 腹膜炎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指南,符合下列3 项中2 项者诊断PDAP:①有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透出液浑浊和(或)腹痛(或)发热;②透出液白细胞计数100 ×106/L,其中多核细胞50%;③透出液细菌培养阳性。
1.3 药敏试验 怀疑患者发生腹膜炎时,即留取透出液标本送检(腹透透出液留腹时间>2 h),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微生物培养检查。引流液培养患者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时,首先留取腹膜透析引流液做腹水常规检查和培养。细菌培养采用简易法,即血培养瓶中直接注入5 ~10 ml 腹膜透析引流液,37℃温箱培养24 h,对所获菌株依其菌落性状和形态学特点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
2 结果
2.1 透出液病原菌分布 在188 例次CAPD 腹膜炎患者中,有15 例出现2 次感染,6 例出现3 次感染,3例发生4 次腹膜炎。病原菌培养阳性共有130 例次,阳性率为69.15%。共培养病原菌131 株,其中1 例患者为混合感染,培养出2 种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5 株,占65.38%,比例有所上升(2006 ~2009年为58.62%[1]);革兰阴性菌33 株,占25.38%;真菌13株,占9.92%。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见表1。
2.2 腹膜炎致病菌的耐药性 在85 例次革兰阳性菌的药敏试验中,耐药率最高的3 种抗生素分别为红霉素(87.06%)、青霉素(87.06%)、头孢唑啉(62.35%),其中青霉素和红霉素近4年的耐药率较前明显升高(2006 ~2009年耐药率仅70.59%[1]),仅有1 例木糖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耐药率最低的分别为利奈唑胺(0.00%)、替考拉宁(0.00%)、万古霉素(2.35%,2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9.64%),其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6 ~2009年的2.9%上升为9.64%[1]。18 株革兰阴性菌中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亚胺培南(3.03%)耐药率也较低,对庆大霉素(36.36%)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据报道2006 ~2009年革兰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达50.00%[1];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略有下降(2006 ~2009年为72.22%,总体耐药率为69.70%),但其仍是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环丙沙星(66.67%)和氨苄西林(59.38%)的耐药率仅次于头孢唑啉。在13 株真菌感染病例中,未见耐药菌株,但其中有1 株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中度敏感,1 株近平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及氟康唑中度敏感。见表2。
表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2.3 腹膜炎转归 188 例次患者中7 例死亡,其中5例为单纯真菌感染,1 例混合真菌感染,1 例未培养出致病菌(死亡率3.72%);23 例拔管改行血液透析,其中7 例为真菌感染(总拔管率12.23%);PD 退出率和死亡率占15.95%;2 例失访(失访率1.06%);余患者均治愈(治愈率82.98%)。
表2 致病菌对主要耐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广大医护人员对腹透患者培训管理的加强,CAPD 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逐年下降,但是腹膜炎仍是大多数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膜炎导致的PD 退出率和死亡率占15.95%。因此,CAPD 相关性腹膜炎仍然是值得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分析本中心近9年的致病菌培养结果发现,在188 例次CAPD 流出液培养中,共有130 例次培养呈阳性,培养阳性率为69.15%,这与ISPD 指南规定阴性率小于20%仍有一定差距[3]。造成检出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一部分患者来院就诊前已自行或在下级医院使用过抗生素。另外,ISPD 指南规定留取50 ml 腹膜透析引流液离心后培养,而本次研究采用血培养瓶中直接注入5 ~10 ml 腹膜透析引流液的简易培养法,培养方法的缺陷也是检出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病原学培养结果显示,在腹膜炎的诊断及临床抗生素的选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中心病原学培养结果显示引起PDAP 的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检出85 株,占总数的65.38%,比例有所上升(2006 ~2009年为58.62%[1]),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一致[4-7]。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往往与换液过程中的污染、操作不规范密切相关[8]。因此,应加强对腹膜透析患者洗手、换液、管路护理的培训,必要时应对感染患者的相关操作步骤进行考核,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而革兰阴性菌所致腹膜炎中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或腹泻,考虑肠道感染。所以,及早改善便秘、腹泻等症状对预防腹膜炎的发生意义重大。
本研究针对革兰阳性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及青霉素的耐药率极高,且呈增加趋势。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前没有明显变化,仍处于较高水平。本中心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革兰阳性细菌。据报道利奈唑胺对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仍有效,且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须调整剂量,但其价格昂贵以及可能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9-10]。替考拉宁虽然对金葡菌、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和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素,但其在治疗初期起效慢,临床效果不及万古霉素[11-12]。耐药率较低的还有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但近年来亚胺培南的大量应用,其耐药率已有明显上升。本研究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显示: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略有下降,本中心2006 ~2009年为72.22%,经统计2010 ~2014年下降为66.67%,但仍是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其次是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除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外,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有研究发现小剂量、短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对残肾功能无影响,且统计发现近年来其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因此庆大霉素也可作为抗革兰阴性杆菌针对性用药[13]。
真菌性腹膜炎预后差,本中心退出腹膜透析(包括死亡)的30 例腹膜炎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者占43.33%,而真菌感染性腹膜炎的患者100%退出腹膜透析或死亡。鉴于此,发生真菌性相关性腹膜炎后,应积极治疗,适时拔管改腹透为血透。真菌性腹膜炎的治疗相当困难,目前抗真菌药效果并不理想,早期拔管可能可以降低死亡率。
总之,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是减少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对已发生的腹膜炎,必须按照致病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科学使用抗生素,密切监测细菌学及药敏,尽可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1]曹颖,赵占正,魏二虎,等.85 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药敏分析[J].临床荟萃,2010,25(5):405 -408.
[2]Campbell D J,Johnson D W,Mudge D W,et al.Prevention of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4,10(7):1 -12.
[3]Li P K,Szeto C C,Piraino B,et al.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2010 update[J].Perit Dial Int,2010,30(4):393 -423.
[4]Govindarajulu S,Hawley C M,McDonald S P,et al.Staphylococcus aureus peritonitis in Australia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predictors,treatment,and outcomes in 503 cases[J].Perit Dial Int,2010,30(3):311 -319.
[5]Furgeson S B,Teitdbaum I.New treatment options and protocols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itis[J].Contrib Nephrol,2009,163(6):169 -176.
[6]Szeto C C,Chow K M,Kwan B C,et al.Staphylococcus aureus peritonitis complicates peritonitis dialysis:review of 245 consecutive cases[J].Clin J Am Soc Nephrol,2007,2(2):245-251.
[7]詹周兵,石永兵,沈华英,等.236 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3):195 -200.
[8]Piraino B.Insight on 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J].Contrib Nephrol Epub,2009,16(3):161 -168.
[9]Matsumoto K.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dosage of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gents based on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J].Yakugaku Zasshi,2012,132(10):1171 -1177.
[10]Thompson S,Townsend R.Pharmacological agents for soft tissue and bone infected with MRSA:which agent and for how long?[J].Injury,2011,42(5):S7 -10.
[11]Ahmed A,Hussain S,Ijaz T,et al.Susceptibility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nterococci to teicoplanin in Pakistan:the MRSET study[J].J Pak Med Assoc,2014,64(3):256 -259.
[12]Logman J F,Stephens J,Heeg B,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MRSA complicated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J].Curr Med Res Opin,2010,26(7):1565 -1578.
[13]彭卫生,周巧玲,敖翔,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12):1205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