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K细胞治疗黑色素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11-18张勇王子兵赵玲娣李威付晓敏王黎高全立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回输黑色素瘤中位

张勇 王子兵 赵玲娣 李威 付晓敏 王黎 高全立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生物治疗科 河南 郑州 450008)

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其中肝转移患者约占20%,生存期仅有4 个月,1年生存率为10%[1-2]。而全身治疗包括化疗、细胞因子治疗效果不佳,有效率仅15%[3]。因此探索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CIK 治疗黑色素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以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治疗的10 例黑色素瘤患者。男6 例,女4 例;年龄40 ~64 岁,中位年龄51 岁。原发肿瘤部位:直肠3 例,胃1 例,头颈部3 例;指端2例,肘部1 例。CIK 细胞治疗1 ~8 周期,中位数为5周期;中位手术至肝转移时间为12.5 个月。

纳入标准为:①经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证实黑色素瘤;②均经过手术切除,术后复发出现肝脏转移;③CIK细胞治疗前具有完整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期;④CIK细胞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⑤接受CIK 细胞治疗联合细胞因子治疗;⑥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外院病理诊断为黑色素瘤未经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会诊者;②CIK 治疗前无肝脏转移者;③CIK 治疗前临床资料不全者;④CIK 治疗结束后无疗效评价者;⑤治疗方案为CIK 细胞联合化疗或单独化疗者。

1.2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患者无治疗禁忌,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外周血50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置于含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 单克隆抗体的无血清培养基中,37℃、5%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12 ~14 d 后收集细胞进行回输。回输后给予IL-2 以及胸腺肽治疗5 d(IL-2 200 万U,静脉点滴,1 次/d,d1-5;胸腺肽(基泰)1.6 mg,皮下注射,d1和d4)。回输CIK 细胞前不给予特殊处理;第1 周期治疗结束后采集第2 周期血进行分离和培养,根据CIK 细胞培养时间不同15 ~20 d 为1 周期。

治疗后每4 周期按照欧美国家肿瘤研究所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 版[7]进行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疾病进展时间(TTP)是指从CIK 细胞治疗开始至PD 之间的时间间隔。总体生存期(OS)是指从CIK 细胞治疗开始至患者死亡之间的时间间隔。客观有效率(ORR)=(CR +PR)/(CR +PR +SD +PD)×100%,疾病控制率(DCR)=(CR +PR +SD)/(CR +PR+SD+PD)×100%。治疗结束后每3 个月进行随访。不良反应评价按照欧美国家肿瘤研究所药物毒副作用判定标准(即NCI-CTC )3.0 版进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10 例患者中,无CR 和PR 患者,SD患者8 例,DCR 为80%(8/10)。全组患者中位TTP为3 个月(1 ~11 个月),SD 患者中位TTP 为3.5 个月(2 ~11 个月)。全组患者TTP 曲线见图1。

2.2 生存期 中位随访时间为4.5 个月(1 ~13 个月)。截止至2012年1月,6 例患者死亡,4 例患者带瘤生存,其中2 例患者疾病稳定,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5 个月(1 ~13 个月)。患者生存曲线见图2。

2.3 不良反应 CIK 细胞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及食欲下降,均为Ⅰ~Ⅱ度,不需特殊处理。其中发热的发生率为30%(3/10),恶心及食欲下降的发生率为20%(2/10)。

图1 患者TTP 曲线

图2 患者生存曲线

3 讨论

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常规放化疗疗效不佳,尝试抗肿瘤免疫的生物治疗模式进行治疗。既往的生物治疗包括肿瘤疫苗、白细胞介素、LAK 细胞、干扰素等,均因抗原性差或特异性弱,不能有效诱导或激活宿主肿瘤免疫。CIK 细胞是体外扩增出的以CD3+CD56+、CD3+CD8+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该细胞群是从外周血、骨髓或脐血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而获得的一种免疫活性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肿瘤杀伤活性,研究已表明CIK 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4-5]。IL-2 是活化T 淋巴细胞或NK 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和CIK 细胞的增殖,增强其杀伤活性。IL-2 配合免疫治疗已成为常规治疗,本研究应用IL-2 200 万U,1 次/d,d1-5静脉点滴增强CIK 细胞活性,以确保治疗的疗效。

本研究中10 例术后复发出现肝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采用CIK 细胞为主的生物治疗,其中8 例患者获得SD,DCR 为80%,高于国内报道22 例肝转移患者生物化疗DCR42.1%[6],考虑此种差异主要是因为病例数少所致。治疗过程中无严重的、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发生,说明CIK 细胞治疗是安全的,少数患者出现低热、食欲下降考虑与回输的CIK 细胞中含有人血白蛋白和IL-2,或者CIK 细胞回输后大量细胞因子释放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所致。

本研究中10 例患者中位TTP 为3 个月,中位OS为4.5 个月,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10 例患者中除1例仅存在肝脏转移外,其余9 例合并多处肝外转移,可能是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的原因,也可用来解释为何10例患者中无CR 和PR 病例,但有延迟OS 的趋势。

总之,CIK 细胞治疗具有肝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OS 有延长趋势,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治疗模式。

[1]Rass K,Diefenbacher M,Tilgen W.Experimental treatment of malignant melanoma and its rationale[J].Hautarzt,2008,59(6):475-483.

[2]Bedikian A Y,Legha S S,Mavligit G,et al.Treatment of uveal melanoma metastatic to the liver:a review of the M.D.Anderson Cancer Center experience and prognostic factors[J].Cancer,1997,6(9):1665-1670.

[3]Rastrelli M,Tropea S,Pigozzo J,et al.Melanoma m1:Diagnosis and Therapy[J].In Vivo,2014,28(3):273-285.

[4]Yu X,Zhao H,Liu L,et al.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in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ar carcinoma[J].J Clin Immunol,2014,34(2):194-203.

[5]Liu L,Zhang W,Qi X,et al.Randomized study of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immunotherapy in metastatic renal carcinoma[J].Clin Cancer Res,2012,18(6):1751-1759.

[6]崔传亮,迟志宏,袁香庆,等.淋巴细胞删除性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回输治疗进展期黑色素瘤肝转移Ⅱ期临床研究[C].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7:534-540.

猜你喜欢

回输黑色素瘤中位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颍上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自体血液回输技术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227例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TGF-β1在黑色素瘤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颅内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