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2015-11-18杨卫
杨卫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麻醉科 河南 郑州 450006)
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常采用罗哌卡因,但该药阻滞作用不完全,麻醉后易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1-2]。喷他佐辛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及拮抗剂,主要对κ 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同时对μ受体产生拮抗作用,使药物镇痛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减少[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局麻药复合阿片类镇痛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案。为寻求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镇痛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将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与单一采用罗哌卡因用于外周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 年4月至2015 年4 月收治的需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 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5 例,年龄16 ~84 岁,平均年龄(45.5 ±2.1)岁,体质量42 ~64 kg;对照组男16 例,女16 例,年龄16 ~83 岁,平均年龄(44.5 ± 3.1)岁,体质量40 ~63 kg。上臂手术20 例、前臂手术16 例、手掌及手腕部位手术28 例。所有患者均无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术前检查身体健康,无异常,且无高血压史、吸毒史,无神经源性疾病,近期未用过止痛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类型、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g,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对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基本体征进行监测[4]。麻醉前嘱咐患者仰卧,双臂放松,置于身体两侧。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后,确定肌间沟位置,在肌间沟顶端向后、向下撑开肌间沟,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感到不适时,稍微退针,反复回抽血液和脑脊液后,注入药物。由同1 名麻醉医生完成所有操作。对照组注射0.33%罗哌卡因25 ml,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入喷他佐辛25 mg[5]。术中出现颤抖等镇痛不全时,给予一定量的静脉辅助镇痛药。仍不能满足手术者,追加局部麻醉或辅以氯胺酮静脉麻醉。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感消失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给药至患肢沉重、麻木或疼痛减轻的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神经臂丛阻滞完成后,患者的痛觉消失到恢复感觉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患者一次阻滞完成到再次镇痛所需要的时间。②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昏、呼吸抑制、尿潴留、瘙痒等不良反应出现。③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 的疼痛感进行VAS 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痛觉消失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痛觉消失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痛觉消失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s,min)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 痛觉消失时间 镇痛持续时间观察组11.4 ±1.9 10.4 ±2.0 19.4 ±2.1对照组17.6 ±1.1 6.4 ±0.9 12.4 ±2.6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VAS 评分 观察组术后1、6、12、24 h 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s,分)
组别 术后1 h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2.2 ±0.3 3.2 ±1.2 4.3 ±1.0 4.3 ±1.8对照组6.2 ±1.6 6.9 ±1.9 7.2 ±2.1 6.2 ±1.3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目前,该麻醉方案已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广泛应用[6],常使用的局麻药为罗哌卡因,该药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作用机制与其他局麻药相同,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但相关研究表明,局麻药普遍具有阻滞不全的问题,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并且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有限,起不到较好的镇痛作用,难以满足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的需要。因此,寻求效果更为显著的麻醉方案已成为医疗工作者关注及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能作用于外周阿片受体,使传入神经末梢的痛觉兴奋性降低,抑制动作电位的传播过程和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阻止痛觉兴奋传导,使阻滞更加准确,效果更加完善[7]。常见的阿片类药物喷他佐辛与外周神经的κ 受体结合,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该药物未经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镇痛作用,而是降低血浆浓度,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因而副作用较小。将两种药物复合使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使两种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6、12、24 h 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剑,刘才堂.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3):270 -271.
[2]陈文斌,龚丽芳.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2):160 -161.
[3]吴伟强,王香.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江苏医药,2013,4(7):847 -848.
[4]董有静,王一沙,李昕,等. 罗哌卡因复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6 -7.
[5]郭三明,鲁小民,王琳,等.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2,47(6):529 -531.
[6]梁健华,程平瑞,阮绪广,等. 罗哌卡因复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63 -64.
[7]孙承毅,王华,卢波.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