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的礼貌原则及其教学启示
2015-11-17黄丽婷
黄丽婷
[摘要]对日语学习者而言,运用日语进行成功的交际,从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目标。而要实现成功的交际,理解日语的礼貌原则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本论文从礼貌原则这个角度分析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并且探讨日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日语学习者的异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礼貌原则;积极面子;消极面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126-02
对日语学习者而言,“如何进行成功的交际,如何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成功的交际包括了两个基本因素:其一、对话内容能够让会话参与者感到舒服;其二、双方都达到了沟通的目的。满足这两个因素不仅需要使用正确的语法,考虑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还需要考虑到异国文化的礼仪差异,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北尾指出,礼貌原则作为一个言语策略,有利于促进交际的成功,也有利于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本论文从日语的礼貌原则分析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探讨应该如何进行礼貌的交流,并且提出日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日语的礼貌原则
许多日语学习者认为:语法正确并且使用敬语就是成功运用了礼貌原则。其实这个想法是片面的。礼貌不能和敬语和语法画上等号,很多会话场合即使不使用敬语也能够达到礼貌的沟通,反之,如果没有遵循礼貌原则,即使使用了敬语也会造成听话者产生不舒服的感受。那么究竟何为礼貌原则?先行研究中,布朗和列文森关于礼貌原则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生活都有会关系到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和公共自我形象,这就是“面子”。“面子”有两种:一个是积极的面子,另一个是消极的面子。积极面子是希望别人接纳、希望被对方喜欢;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受别人的干涉或者阻碍。下面我们通过在日语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典型例子分别对礼貌原则的“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进行分析。
首先、是消极的面子。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把想法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干涉。比如:在毕业晚宴上,学生对自己的老师说:(老师,你想吃寿司吗?)在这句话中,这位学生对老师用的是敬语,表面上看是非常尊敬的表达方式,然而这种表达方式却会让老师感觉不自在、这句话有两个常见的误区:首先、日语的表示想做某件事情,日本人一般不直接询问别人想做什么,他们认为别人的想法是别人的事情,外人不应该进行干涉。老师在学生的这句话中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干涉而不自在。再者、汉语意思是“你”,汉语中用“你”并没有不尊敬的意思,然而对日本人而言涉及了对方的圈子,如果对别人的圈子进行干涉,就是违法了礼貌的原则。这时候礼貌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老师,请享用寿司)。这样既不会干涉到对方的行为,又可以礼貌地传达说话人的意思,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日本人认为内外有别,所以在交际时喜欢保持安全的距离,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的行为的同时也尊重对方的隐私。这一点体现了布朗和列文森所说的“消极的面子”。
其次、是积极的面子。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对方的赞同、希望对方喜爱、希望受到对方的尊敬。在日语教学中,中日两国语言的差异较大的“依赖表现”是中国人学习的难点之一。“依赖”是指拜托别人做某事。日语的“依赖表现”可以分为直接依赖和间接依赖两种。和田(2008)指出,日本人在拜托别人时,比起“直接依赖”,更加倾向于使用“间接依赖”。因为间接依赖更加容易让听话者接受,容易得到听话者的赞同,而且不损害听话者的面子。
例如日语教学中出现这样的会话场景:小孩正在房间里面睡觉,隔壁的音响非常大声,孩子的妈妈到隔壁去敲门,拜托邻居把音响的音量关小一点。如果是直接依赖“可不可以麻烦您把音量关小一点?”。如果是间接依赖就是:“不好意思,我的小孩正在睡觉…”后者的间接依赖比前者的直接依赖更加礼貌。因为他遵循了日本人的礼貌原则,希望听话者能够接受,尽量不去损害对方的面子。和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相比,日本人更加倾向于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又顾全了对方的面子。然而根据调查显示,接近20%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在拜托别人时趋向于使用直接依赖表现。由于母语的差别,中国人学习日语会收到母语的干扰。
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
无论在教学还是学习中,如果不注重中日两国的礼貌原则差异,学生容易受母语的干扰生搬硬套语法规则,对词汇进行机械记忆,甚至给日语学习带来阻碍。而中日礼貌原则差异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其一、前置表现。前置表现是指进入正题时,先对事情进行预告或者铺垫,是为了达到成功的交际而采用的一种语言策略。前置表现的功能主要是:一、展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考虑,顾及听话人的面子,使用前置表现的歉意求得对方的同意。前置表现的“铺垫”作用,可以减少唐突。二、在需要反驳的场合,使用前置表现缓和对话给听话人带来的不愉快感。从布朗和列文森的观点分析,使用前置表现,目的是尽量把对听话人的消极面子的损害度减少到最低。比如:(如果可以的话)、(可不可以麻烦你帮我做个调查?)。这句话是日本人用于请求对方帮忙做调查的例子,句中出现了两个前置表现,(可能是很勉强的要求)是把对听话人消极面子的损害度减少到最低,(如果可以的话)缓和听话人和自己合作的心理压力,经过两次铺垫以后才进入正题。而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容受母语的影响不使用前置表现直接进入正题,容易让日本人觉得唐突或者不够礼貌。
其二、依赖表现中的礼貌因素。上述例子中的(可不可以麻烦你帮我做个调查?)。在这句话中的是敬语,表示对被调查者的尊敬。也是授受动词,表示说话人可以积极地接受听话者的决定,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是“积极面子”的体现。是否定的意思,暗示说话人已经做出被听话人拒绝的准备,让对话委婉化,是推量形起了缓和语气的效果,是疑问词,把决定权给对方,让对方有拒绝的空间,更加容易接受。这句简单的依赖表现中出现了五个礼貌因素:敬语、授受动词、否定、推量、疑问。通过这些因素达到更加礼貌的依赖方式。这些礼貌因素都是为了能够让会话的语气更加委婉,让对方听起来舒服,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积极面子”。因此,对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而言,理解这些日语中特有的礼貌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endprint
其三、涉及“恩惠”的授受表现。根据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分析:对日本人而言,“恩”是一种义务,一旦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恩惠,这种恩惠是必须偿还的债务,要想方设法进行报答。而日语的授受表现正体现了这个“恩惠”意识。“授”是指给予,“受”是指接受和得到,在汉语中,无论是我给别人(给予),还是别人给我(接受或得到),都只用一个“给”字,然而日语却不一样,给予和得到使用的是不一样的动词,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而言,由于汉语中无对应的“授受表现”,所以授受表现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比如:(老师,这个礼物给您)。这里的(给)是敬语,这句话在语法上看似无误,然而却是违反了礼貌原则的表达方式。日本人认为“给”这一个动作本身就含有“给他人施加恩惠”、“高高在上”、“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人”的意思。作为老师不希望学生把恩惠强加于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的行为受到干涉,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消极的面子”。所以对老师施加恩惠,是不礼貌的表现。
由此可见,能够正确地使用语法,能够使用敬语,并不代表着就能够达到成功的交际。语法和敬语的学习应该是在理解中日礼貌原则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日语礼貌原则的教学启示
山冈·牧原·小野指出,日语教育根据学习者的能力不同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初级阶段的日语教学重点主要以狭义的语法为中心,中级阶段则注重于初级所学的语法的运用以及组合,而高级阶段主要是中级阶段所学的语法的运用以及高级词汇的学习。因此、中级阶段开始就注重语言运用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往往现在的日语教学更加偏向与日语能力考试的应试教学,忽略了中日礼貌原则的差异(如:上文所提及的前置表现、依赖表现以及涉及“恩惠”的授受表现等),导致学习者因为母语的干扰而无法顺利地进行礼貌地表达。
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日语的礼貌原则得到启发:对于学习者而言,日语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语法层面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看看日本思想文化方面的书籍,帮助理解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潜在意识表现,那样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更加地道的日语,减少不同异国文化背景下“礼貌原则”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而对于日语教师而言,建议在日语中级和高级课程中设置语言应用的相关课程,或者在传统的语法课堂中设置语言运用的栏目,帮助学习者加深理解语法所蕴含的日本意识,促进学习者理解中日礼貌原则的差异,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善教学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