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化·变化·深化

2015-11-17刘晓丹

艺术评鉴 2015年21期
关键词:合唱初中

刘晓丹

摘要:针对目前教材中的合唱作品缺少梯度和趣味性、学生怕唱、教师怕教的现状,本文以具体曲目为例,从合理简化音乐作品,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内容入手,分析并探讨了初中普通学生多声部歌唱教学的编创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 合唱 编创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把加强美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美育教育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正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走向深入,落向实处。

依据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基础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可概括为: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树立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由此可见,普通中学音乐教育目的首先是培养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培养音乐家。愉悦而富有创造性的感受和体验,充满灵感而又认真严谨的艺术实践、和谐气氛下的音乐鉴赏,都会为学生提升素养、具备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音乐实践体验入门门槛低且参与度广的艺术形式——合唱,是很好的进行美育教育的载体。2011版义务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7-9年级演唱内容标准)。其中提到的“合唱”指的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在独生子女众多的普通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音乐表现和演唱技能,既能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默契配合、相互支撑、共同努力,更具有规范个人行为、创建和谐社会的潜移默化美育功能。这也是修订后课程标准中强调合唱教学的本意所在。

而现实的普通中学音乐教学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效果。现有教材中的合唱作品,基本都是专业作曲家所创作,艺术性较强,有一定的演唱难度和要求,作为学校合唱社团演唱有时效果都不甚理想,音乐表现力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对普通学生来说就更明显缺少应有的梯度和趣味性,这也是导致学生提不起合唱学习的兴趣——怕唱,大多数教师逃避合唱训练教学——怕教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简化教学材料,编创有一定变化性、趣味性的,学生跳一跳能够完成的多声部歌唱训练材料,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合唱、深化感受和谐之美,是修订课程标准实施后,摆在音乐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是笔者在多声部歌唱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编创思路

在编创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合唱作品风格、以作品原有写作特点为基础进行编创。老师需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风格、和声语汇、曲式特点,寻找到作品中合理的编创点进行实验实践。例如,笔者尝试了从以下角度进行编创:A.偏重和声色彩的(还可以细化出不同时代风格的和声色彩);B.偏重复调色彩的;C.兼顾和声与复调二者色彩的;D.偏重中国民族和声与支声复调色彩的;E.偏重节奏与旋律组合色彩的(节奏层)。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拓展。

其次,教师要在个体理论认知水平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编创,尤其应分析学生已有能力,从学生熟悉的感觉、熟悉的旋律开始,以固定音响循环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从单声部歌唱走向多声部歌唱,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音乐表现能力和演唱技能。

第三,在编创中也达到综合培养的目的,包括促进学生乐谱的学习,教师的教法研究,通过激发兴趣式合唱的重新编配、教学、反馈,让学生能够相对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魅力的目标等。

二、作品分析与编创实践

以下编创作品大部分来自江苏少儿版初中音乐教材:

例1:《听妈妈的话》(周杰伦词曲)(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听妈妈的话》是周杰伦专辑《依然范特西》中的一首歌,2006年入选台北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国民小学一年级教材。这首歌曲积极向上,令人感动,歌词中写到的现象容易引起今天学生的共鸣。周杰伦四岁开始练琴,小时候总是羡慕其它小朋友可以去玩、在看电视,他却要练钢琴,心里难免有种不公平的感觉。他把小小心灵的问号写进歌词里,偶尔还有俏皮可爱的童音,浅显易懂的歌词流露出周杰伦孩子气的幽默。

作品为降B大调,由两部分构成:说唱段落+主题旋律部分,是一种借鉴了美国黑人RAP音乐的现代中文说唱风格。

上段旋律全曲出现了12遍,有时作为背景音乐,有时作为演唱旋律。这也是RAP音乐的一种编配特点。作品的构建模式为:

这部分编创的方法是以熟悉的旋律作为基础进行固定音响、节奏循环叠加编创。为了提高群体性演唱的效果和学生的演唱能力,教师应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内在的音乐标准,也就是对速度和逻辑节拍的体验与控制,利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旋律作为音响的基础,逐步叠加节奏进行,在群体演唱中训练学生启动内心听觉并感受音乐进行的能力。

方式:

A. 歌曲伴奏+学生唱单旋律;

B. 歌曲伴奏+学生脚踩;

C. 歌曲伴奏+学生拍手;

D. 歌曲伴奏+甲组学生唱单旋律+乙组学生脚踩;

E. 歌曲伴奏+甲组学生唱单旋律+乙组学生脚踩+丙组学生拍手;

F. 歌曲伴奏+学生口中自创的各种滴答声。

注:学生口中自创的各种滴答声:作品属于rap风格,因此训练节拍感和速度感到一定程度后,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增加教学的多样性,促进学生能动性、参与性。可以使用教材里提供的节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编创。

《听妈妈的话》教学尝试后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共鸣感,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兴趣都相对较高。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身体动作运用不是很到位,自编节奏参与时,会出现找不到拍点瞎唱的情况。这样一首RAP音乐,灵魂就在节拍与节奏上。音乐内在的运动感是我们一直要追寻的,因为只有抓到每首音乐的运行规律,才有可能玩音乐,才有可能深入了解音乐。

例2:《D大调卡农》约翰·巴哈贝尔

通过《听妈妈的话》编创主要训练节奏感以后,教师再通过传统和声感很强的《卡农》,带领学生体验综合的和声效果,以增强对合唱的理解。

《卡农》原本就是一首帕萨卡里亚方式的小曲,本首作品编创利用短小的音阶式音响或四度下行音响为基础,逐步进行声部叠加,最终达到和声效果较浓的效果。这种编创方式的特点是学生不需要进行大段的旋律学习,可以很快进入到合唱和声氛围的体验中,并且能达成一定的合唱效果。

方式:

A. 低音进行训练;

B. 大调音阶下行单旋律训练(包括旋律1和旋律2);

C. 低音进行+旋律1;

D. 低音进行+旋律2;

E. 低音进行+旋律1+旋律2;

F. 低音进行+旋律1+旋律2+旋律3。

注:旋律3是一种加花变化,可以由教师演奏或演唱。

低音进行就是一种原位和弦d′-s-l-m-f-d-f-s的和声根音进行。

《卡农》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作品,所以参与度和参与兴趣都比较高。由于考虑到面对的是几乎没有合唱能力的学生,因而教师进行了合适的难度与技术水平上的改编,为学生铺设了较好的参与合唱体验与实践的低起点,旨在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合唱体验的积极性和对多声部合唱和声效果的感性体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可以更明确一些,这样学生会更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也可以考虑多一些手段帮助学生找到一种较为放松、接近音乐的方式,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融入音乐。在声部叠加的过程中,每一层次的进入要准确、清晰。教师要持续关注自身指挥的预示感,并注意培养学生看指挥的习惯和能力。

例3:《爱星满天》李众词 龚耀年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

这类歌曲合唱编创采用的方式是同音引入不同声部,先后进入,化繁为简。

学生演唱旋律1比较快,逐步进行声部叠加,最终达到和声效果较浓的效果。这种编创方式的特点是学生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旋律学习,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合唱和声氛围的体验中。

方式:

A. 旋律1;

B. 旋律1+旋律2;

C. 旋律2+旋律3。

注:旋律2就是将旋律1进行简化,同音开始,延续2分音符的时值,随着音乐情绪形象的变化改成同音开始延续4分音符的時值。旋律3是旋律2下方3度音程的实时跟随与模仿。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比较适合学生演唱。教师运用节奏简化、重复的手法改编了第二乐段三声部合唱,学生能通过分解聆听改编后的各声部、分解学唱各声部、合作演唱各声部来更好地体验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情感。在《爱星满天》教学尝试后,我感到合唱部分的教学有时要在整首歌曲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加入,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体验更好地感受合唱的和声效果以及独特的魅力。各声部旋律音高的准确与稳定是要长期训练的。

例4:《我和你》(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

《我和你》与《送别》结构类似,和声类似,教师可以用相同伴奏演唱不同旋律的音乐游戏,带领学生从中体验和声、旋律、音乐情绪、复调的音乐色彩,是一种复调合唱,也是一种“同曲异构”。

这两首歌曲创作时代相距甚远,乍一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类似的速度、相同的节拍、类似的和声内涵、类似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同时唱出两条不同的旋律,效果水到渠成。

经过不懈的尝试,我的思考在实践中基本得到了印证。高质量的齐唱是多声部演唱的基础,只要我们发挥自己所长,研究作品,多思多做,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处于变声期的孩子们就可以从音乐作品合理简化中建立信心,从音乐作品有效变化中产生更浓的兴趣,最终走向对音乐的深化理解!

猜你喜欢

合唱初中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合唱艺术普及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通俗歌曲改编为合唱的几点建议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