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2015-11-17李光云
李光云
摘 要 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如何充分发展体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形成中的作用,本文从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之间的关系,现实的矛盾进行了思考,并从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提出了教改的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改革 个性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120-02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通过教育改革,创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本文仅就体育教学改革中,如何处理好中学生个性发展这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共同仁参考。
一、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存在的问题
1.发展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现实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制,学生较多,对体育的兴趣各有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要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存在发展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2.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兴趣间的矛盾
体育教师依据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其教学的内容有严格规定,不能随意更改。但有些内容学生并不一定喜欢,这就必然造成教学内容指定性与学生个人兴趣的矛盾。
3.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体育教师是肩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神圣的职责,其行为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而接受教育的学生个性正处在一个自由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学生自由的发展,最终达到社会需要的目标。这必然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这种冲突始终存在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中体育教学改革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建议
1.认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1)了解学生的个性,这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集中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好动的和好静的,合群的和不合群的,粗暴的和文静的,好斗的和怕事的等等许多方面,可以一览无遗。所以,我们应该对此进行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其次,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尊重学生个性。学生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律,在鼓励和表扬成绩的同时,也要对成绩较差的给予足够的理解和鼓励,并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使个性得到充分调整和发展。
(2)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以学生群体共性为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是以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共性为出发点,这是由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所决定的,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受到很大的局限。他们只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个性基础上,及时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和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渐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其次,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需求的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然发展,因此,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以学生群体共性为基础。
2.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1)教师要灵活运用的和处理教材
体育教学中争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不能被动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借鉴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实际,能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大的自由展示空间,充分表现自我,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
体育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但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通过体育教学就会使学生的个性向良性方向发展。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及时地收集教学刺激对学生个性发展力影响的反馈信息,适时地加强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其它个性品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作出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主体地位给于适时的调控,使学生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
体育教学中,不失时机的渗入必要的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状态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同时,通过心理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因而教师应当有目的,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心理环境。这对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红,王淑芝.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J].郑州工业高专学报,1996,(01).
[2]王韬,李长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