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都古寺,曼妙佛乐

2015-11-17郑倩

艺术评鉴 2015年21期
关键词:传承

郑倩

摘要:开封大相国寺是我国汉传佛教的名刹之一,其佛乐更是在中国佛教音乐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本文以开封大相国寺佛教音乐为例,试从其历史概况,发展现状及在新时期对未来的展望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相国寺 佛教音乐 中国特色音乐 传承

一、佛教音乐概况

佛教①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后,佛教逐步传向亚洲和世界各地。在乐曲方面,最早传入的佛曲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此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宫廷。就中国汉传佛教音乐而言,它既具有中华民族音调的某些特征,同时又富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的风采。

佛教音乐与佛教佛事仪轨活动密切相关,在佛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曾用音乐以“清净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中国佛教音乐包括两大部分:中国汉传佛教音乐和中国藏传佛教②(喇嘛教)音乐。按其表演性质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按其题材与内容也可以分为法事佛乐、通俗佛乐、高雅佛乐。

二、开封大相国寺佛教音乐发展历程

开封古称汴京,是我国七大文化历史古都名城之一。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历史悠久,阅尽世间沧桑,极富文化历史意义,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名刹古寺。北宋年间,大相国寺佛乐名满天下,四海高僧多云集,成为皇家佛乐。唐天宝年间,每当高僧在讲经之前都会采取敬献佛乐,这说明此时大相国寺已出现完整的乐队。到唐大历年间,开坛讲经必须由乐队献乐,以示庄严和虔敬。这一制度的形成促使寺院开始重视佛乐曲目的收藏和整理,时至今日,从佛乐曲目的传承来说,大相国寺仍保存着一批较完整的古乐谱,对佛乐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佛教音乐现已不仅仅是音乐史上珍贵的“活化石”,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朵“奇葩”。如今佛乐正在新的气候土壤中争春吐艳,香飘四海,音传千古。所以说,把大相国寺佛乐作为整个中原地区传统音乐中的典型当之无愧。

三、开封大相国寺佛乐的现状

开封大相国寺不仅香火鼎盛,更因一枝独秀的梵乐名满天下。佛教音乐作为中华文化、佛教文化一部分,促成了我们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如今,大相国寺佛乐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12月4日,应邀参加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的盛大演出,令澳门观众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好评;其影响巨大被近百家媒体所报道,为世界瞩目。2006年10月,大相国寺佛乐团一行18人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内地佛乐界参加国际交流的团体到韩国釜山参加东北亚佛乐研讨会,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乐界人士同台演出,把沁人心扉的佛乐和精湛洒脱的僧人形象融合在一起,在表现形式上增加了中国特色——武术表演,使其文武结合,有静有动,体现了中原佛教文化独特的魅力。

四、佛教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

1930年由太虚大师作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作曲的《三宝歌》,当属我国第一首现代佛乐。中国现代佛乐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突出代表是风潮唱片推出的大量现代佛乐作品。90年代以来,优秀的佛教音乐代表性的有:何训田的发烧大碟《波罗密多》(又名:云钟)。2005年,国内雨林唱片推出首张新世纪音乐作品——《空》。2007年,由高晓松作词、萨顶顶、黄毅作曲,著名歌手萨顶顶演唱的梵文歌曲《万物生》,此曲不难觅出佛教音乐的踪影,无间融合形成巨大听觉震撼,使人如置身天籁细细体味人生真谛,网络点击率破百万,也被各大选秀新星进行翻唱、商演、甚至登上春晚舞台,其影响广泛。至此,佛教音乐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现在的佛教音乐更加趋于现代化,大众化。以前,可能只有在寺庙里才能听到佛乐.而现如今佛乐已经传唱到大街小巷特别是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一大批佛学教徒和音乐爱好者通过网络创作、演绎宣扬佛学思想。如今佛教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功能和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

今天,大相国寺佛乐已成为中原传统音乐的一个典型代表。若要把大相国寺佛乐传承下去,就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更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对于大相国寺佛乐而言,在不久的将来,希望能留下这样一句话:“少林寺里看打拳,白马寺里诵佛经,相国寺里听佛乐。”

五、结语

中国的佛教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现代社会文化风潮和多种媒体平台,现代佛乐得到了大力的创新和发展,收获了广泛的赞赏。开封大相国寺,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寺院,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尤其是其佛教音乐文化,其影响力将会辐射整个河南、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因此正确认识中国化的佛教伦理思想和中国佛教音乐的历史地位,对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注释 :

①相传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所创立。

②从内容与形式着眼,亦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唱给佛、菩萨、饿鬼等非现实对象听的,称为法事音乐或庙堂音乐;一是唱给现实对象“俗人”听的,称为民间佛乐或民间佛曲

参考文献: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2]冯步岭.传统音乐基础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尹相鸽.中国佛乐的伦理价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

[5]向國乐.开封大相国寺佛教音乐的缘起、发展及现状[J].法音,2011,(09).

[6]刘霞.古都梵音——开封大相国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年.

[7]李湘豫.河南佛教塔寺文化漫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8]金花.佛教图解:999个你应该了解的佛教问题[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

[9]《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编辑委员会.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一)[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10]济群法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1]田青.佛教、基督宗教、少数民族宗教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12]尼树仁.大相国寺音乐文献初探[J].音乐研究,1983,(04).

[13]刘璐.浅谈中国佛教音乐“本土化”的重要意义[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

[14]尼树仁.大相国寺音乐的构成[J].中国音乐,1986,(04).

[15]章蕴.略谈佛教梵音妙乐[J].香港佛教,2000,(02).

猜你喜欢

传承
锤子下的精彩,浅谈手工银器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弋阳腔教学与传承的探索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