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视角:专科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研究
2015-11-17陈玉雪
□陈玉雪 任 欣
价值链视角:专科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研究
□陈玉雪 任 欣
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现行高职院校定格为专科高职院校,至此,争论已久的类型层次说明确,即是类型也是层次。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专科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社会服务,进而构建和谐社区,实现政行校企深度合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赢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形成自己不可复制的专业特色,进而构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专科高职院校;职教会议精神;社会服务;价值链;评估指标
2014年6月24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下简称决定)。《决定》第五条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有四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而根据《决定》精神,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三大职能,即: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二是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三是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由此可以看出: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区域,即全方位深度开展社会服务。
一、专科高职院校发挥职能的价值链分析
借鉴美国哈弗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2],我们对专科高职院校发挥职能的价值链构建如图1。
由图1可知,高职院校的基本活动是人才培养,从学生入校,通过2年的理论学习及校内实训课程学习,进而进入校企合作基地进行贴岗、顶岗实习,最终步入社会,走上真正的工作岗位。而这一过程涉及学生的入学教育、过程性培养、基地建设、就业指导、毕业生服务等基本活动。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这一基本目标的实现,相关的辅助性活动包括:学校基础设施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保障、科学研究保障、招生保障等,这些辅助性活动都构成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性活动。
辅助活动与基本活动一起有序协调开展,最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区域、服务社会,创造广泛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图1 专科高职院校发挥职能的价值链
二、专科高职院校基于价值链开展社会服务的路径分析
基于价值链分析,专科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可针对自身价值链上每个环节展开,以确保思路清晰,效果明显,具体分析如图2:
图2 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价值链分析
(一)专业资源有条件共享,基础设施有前提开放
首先,专业资源有条件的共享。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社会公众对于会计知识的需求较为普遍,其中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的大有人在,而专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拥有大量会计实训中心,包括财务分岗实训中心、出纳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纳税申报实训中心等,并且还拥有外购或自建的在线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 《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的视频、在线题库等,这些资源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实用性。这部分资源可以选择在线共享,无成本的最大程度利用资源,也服务社会。其次,学校基础设施资源有前提的开放,如体育场、图书馆等,可在不影响师生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部分开放,如部分学校采取固定时间对外开放等,尽可能提高学校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
(二)教师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均要求“双师”素质,即大部分教师既有学历,也有企业工作经验。仍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该专业许多教师既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文凭,同时具有经济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验。这些教师完全有能力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从教育的层面,教师可以开展各类培训,如面向社会人员开展会计职称考试培训,面向政府、企业等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财税知识等讲座;再从技术的层面,教师可以开展专业咨询等服务,如响应国家创业创新教育的号召,专业教师可成立工作室或者小规模公司,面向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样化的主体开展财税咨询等专业服务,更深入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
(三)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多赢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均有政府、行业或者企业背景。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就是由成都瑞迪机械实业有限公司举办,并由政府牵头,成立了以学院为联盟主席的“园区、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双流县西航港经济开发区产业人才培训联盟”,此外,学院与家具等多个行业协会关系密切,真正做到了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行业、企业为学校提供大量实训实习基地,同时培养出的高质量学生将反哺企业、社区、社会,提升整个区域的价值,更进一步,学院教师深入企业挂职,服务政府、行业、企业的同时,可以开发校本教材,开展科研、教研,进而更接近实际地培养学生,发展自己,创造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也进一步获得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实现真正的多赢局面。
(四)开展社区服务、培养公民意识
大学生不同于初高中学生,对他们很难做到封闭式管理,也不适宜再进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们会经常走出校门吃饭、上网、逛街等等,这必然与学校周边的社区居民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良好的社区关系有利于学生安全、愉快的成长。一般来说,学校周边社区对学校学生评价越高,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也会越高,进而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排斥和冲突。关于开展社区服务,很多学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尝试,如有特长的教师和学生深入社区,参加他们举办的书法、唱歌、茶艺比赛等;还可以由社团、义工组织发起,开展“社区清理”、“关心孤寡老人”、“家教帮扶”等公益活动;这些均可有效地改善社区环境,在建立和谐社区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其以后步入社会的和谐生活。
(五)重视校友档案管理,加强校友会工作
就目前国内现状来看,大多数专科高职院校在社会上是没有名气的,社会评价一般都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考不上本科才会读高职,这对于学校和学生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要改变这一观感,优秀的校友是关键。往往,一个学校校友的优秀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不可否认,优秀的校友就是高职院校的“金字招牌”。而大多数优秀校友的师范效应,将直接改变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价以及预期,也将吸引和激励新一届的学生不断向前,创造佳绩。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学校应当加强校友会的管理工作。
首先,校友大都在专业相关岗位工作,通过他们可以了解市场上最新的专业需求,尤其是专业对应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进而制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开设对应课程,形成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的放矢。
其次,通过校友,学校可以引入更多企业作为学校实训基地,展开全方位的深度校企合作,助力于学校的发展;
再次,制作“校友明星”墙,具体介绍校友所在单位及工作现状,对新生家长及学生形成极好的激励;
最后,以通过校友会平台,学校可以引入校友的资助,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等,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校友已经走出校园,是否愿意支持学校工作,完全出于自愿,没有办法强制要求或者道德批评。而要尽可能保证校友对于学校的情谊,除了校友会的努力工作之外,前期工作必不可上,即学生进校开始,就应建立学生档案,其以后三年生活的点滴都应记录在案。如此,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学校档案,当他们再回学校的时候,翻开档案,往事历历在目,出于情感的因素,他们会自愿尽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综上所述,基于学院价值链,笔者提出从五个方面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将有利于政行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的构建,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最终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三、专科高职院校深入开展社会服务的“九个有助于”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包括:领导作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社会评价。上文中,基于专科高职院校价值链,笔者提出了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的五大对策。而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指标,笔者将进一步论述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估有何作用,总体如图3所示“九个有助于”。
图3 专科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对于评估指标的“九个有助于”
由图3可知,通过领导积极的组织推进,广泛地开展社会服务,将带来一系列结果的良性循环,具体分析如下:
(一)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科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从企业一线引进的高级技工,二是刚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或者毕业不久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三是长期在教育战线奋斗的老教师,其中许多已获得副教授甚至教授职称。企业一线教师技术经验丰富,但教学经验缺乏;而学院派教师理论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丰富,但技术经验缺乏。专科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应当是复合型人才,即掌握理论知识、技术经验以及教学经验。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师服务企业,企业专家前来教室授课,可以很好地实现知识、经验的融合。构建一支能研究、能操作、能教学的“多能型”、“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
(二)有助于“精品课程”的开发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强调:
1.教学队伍。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在教学研究方面有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规划教材;发表了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举报信还称,2013年11月起,广东省出现4个疑似接种康泰重组乙肝疫苗后死亡案例,全国累计案例达7例。当时吴浈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召回涉事疫苗,致使死亡案例继续增加。同年12月13日央视曝光后,12月20日食药监总局、卫计委才发出通知暂停涉事疫苗。
2.教学内容。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条件。重视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4.特色。
上述种种,都可以通过政行校企深度合作、院校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来解决。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智力和劳务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一线的实践经验,引入到现实教学中;认识企业一线的专家能手,引入到教学队伍中;收集一线的资料,开发校本教材,形成高水平的课题成果,发表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形成课程不可复制的特色。
(三)有助于“政行校企”深度合作
专科高职院校一厢情愿地希望企业、行业、政府的无偿支持是不现实的。要想赢得更多支持,必须基于“双赢”的立场考虑问题,为企业、行业、政府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就必然会吸引他们的广泛支持。学院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即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在给对方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得到企业、行业、政府的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有助于建设更多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植,更大的就业平台,促进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四)有助于学生公民素质的养成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当具有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质,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学生公民素质的养成也尤其重要。一个人一生除了上班时间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之外,他/她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社会人而存在,那他/她就必然与各类社会主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承担各种各样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公民素质的养成对她/他的健康和谐生活就相当重要。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有助于他们公民素质的养成,为以后的和谐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决定》第五条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专科高职教育应当面向区域发展,才能获得区域力量的支持。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有助于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六)有助于赢得良好社会评价
专科高职院校通过有条件地开放学校资源,教师服务社会,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校友示范作用等,可以形成正面的社会形象,赢得周边社区居民的认同和支持,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赢得区域各类主体的尊敬和支持,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评价,这是一个学校千金难买的口碑。
(七)有助于获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
通过上文第五、第六个有利于,不难随即得出结论,专科高职院校广泛地开展社会服务,服务社区、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将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区,赢得良好社会评价,进而获得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最终真正实现《决定》的要求,即“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八)有助于特色专业的建设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也即通常所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描述内涵容易,但是操作起来甚为困难。如今,专科高职院校间大多数专业同质化严重,部分成熟专业的模式已经基本固化,难以从内涵上有所创新。学校之间的差异往往体现在硬件设备上,而这对于办学实力较弱的学院而言,无疑难上加难。解决这一困境,可以通过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有所突破,实现政行校企之间的“多赢”局面,形成精品课程,双师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加公民素质学生,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特色,有助于特色专业的建设。
(九)有助于构建学院核心竞争力
专科高职院校响应《决定》精神,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双师素质教师,职业素质与公民素质结合的品牌学生,最终能够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赢得良好的社会评价,获得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行业、企业的积极支持,形成自己不可复制的专业特色,构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专科高职院校发挥职能的价值链,学院可在价值链各个环节开展社会服务,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来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社会服务可以实现九个有助于,即: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助于“精品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政行校企”深度合作;有助于学生公民素质的养成;有助于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有助于赢得良好社会评价;有助于获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有助于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助于构建学院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专科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兼顾以下两点:一是资源的开放不影响专业的正常教学需要;二是应具备长远眼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1]方金镛.学校办理社会服务之必要及方法[J].社会工作通讯,1944(8):17-20.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scio.gov.cn,2014-06-24.
责任编辑 蔡久评
陈玉雪(1985-),女,四川现代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分析与公司治理;任欣(1973-),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社会服务功能研究”(编号:15SB0428),主持人:陈玉雪。
G710
A
1001-7518(2015)33-0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