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山石屋

2015-11-17贺清梅

椰城 2015年6期
关键词:石屋石磨屋子

■贺清梅

火山石屋

■贺清梅

见过林林总总的房子: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高档雅致的海景别墅;规模宏大,结构奇巧的福建土楼;低矮简陋的黎家船型屋。火山石房子,极其罕见又陌生。

美社村是海口市石山镇的一个自然村,地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区内,生态良好,景色优美,是颇具特色的火山村寨。

刚入美社村村口,映入眼帘的建筑物,是低矮、黑硬、呈蜂窝状的火山石建造的简易房子,这些石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据说是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孕育出来的生灵。清一色的黑,仿佛熄火后的木炭疙瘩。其造化神奇,石与石之间似有雷同又有差池,古韵悠然的风格,不时牵着你的思绪,穿越历史,让你立刻联想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的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是我们人类最早的祖先,他们居住的地方是山洞、石洞,当然石洞的石头不是火山石。他们的群居生活早已写进历史,成了永恒。

美社村距离海口很近,本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恰恰因火山石的存在,楼房的建设受到了限制,鳞次栉比的景色荡然无存,整个村子楼房建筑屈指可数,火山石

屋遍地皆是。

沿着干净明亮的硬板化道路,从村口大门径直缓缓而行,火山石屋一间挨着一间。仔细观察这些石屋,趣味盎然。这里的每一块火山石,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被用作外墙的一面平平整整,内墙则凹凸不平,石与石之间毋须混泥土粘合,一块一块往上垒,四面墙垒成一定高度,屋顶盖上瓦片,一间别致的石屋就大功告成。好奇的我们拿着相机,以墙为背景,“咔嚓、咔嚓”地瞎拍一阵,很是过瘾。在我所有相册里,以火山石为背景的风景照片还真没有,今天算是填补一个空白。

走进一间没把锁的屋子,一束灿烂的光从石墙的空隙中斜落下来,给黑乎乎的石屋增添了一抹阳光,整个屋子顿时亮堂起来。借着亮光,我看清了屋里的家什:一个烧柴火的土灶,一口烧得漆黑的大锅,几张挨着地板的竹板凳。还有一个可容纳数百斤稻谷的大水缸。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原始,那么复古。看着灶台前一地的灰炭,我知道,这间屋子目前还有人用来做厨房,解决一日的三餐问题。友人一行打趣,这样的屋子好啊,夏天不用开空调,炒菜不用煤气炉、油烟机,都是全天然的设备。

走出屋子,类似的石屋还有很多,但仍在继续使用的极少,大部分都被留作风景供人欣赏。浓浓的火山石公园味道。这些火山石都是万年前留下的产物,但屋子何时建造,不得而知,相信它们的年份一定不浅。

把观赏火山石屋的视线收回,走到村中心的古碉楼——“福兴楼”,建于20世纪初的“福兴楼”,砌墙材料是火山石,在1939年成为村民抗击日寇的碉堡,也见证了1948年琼崖纵队战士的英雄业绩。这里是美社村最热闹的地方。一个大榕树旁,许多老人衣着朴实,脚踩拖鞋。聚集在这里嗮太阳,操着满嘴的海南话聊家常。一位外来加工棉被的女人,是我进村后见到的唯一一位年轻女人。据说村里的年青人都在城里打工,我们的到来,把原本就有些热闹的场面推到了高潮,老人们无拘束,爽朗大笑。一位精瘦的百岁奶奶更有趣,她把鞋子脱在地上,赤足蹲在石条凳上,头顶着草帽,两只微小却有神的眼睛,盯着我们这群陌生的人群。她一言不发,始终两只手合抱着两条腿,就这么蹲着。有人把焦距对准她,她照旧这么蹲着,脸上无任何表情,像一尊佛雕,一动不动。我被老人这充耳不闻、心无杂念的情态感染。谈定的性格兴许是她高寿的秘笈,我把相机对准她的那一刹那,想到这个结论。

美社村的火山石之多,多得成了一道风景。有人用它建房子,有人用它建猪舍,有人用它围篱笆。古石井、古石门、石敢当、鸟嘴墙、石磨、石臼、石墙、石庙等石器。虽不全是火山石打造,石磨是一种普通的石头,百多斤的石器,专用来磨豆腐和碾米,打小就认识它,多少人曾经用这玩意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豆腐脑,而今石磨连同它的芳香已被遗忘到了墙角。比豆腐脑好吃百倍的东西多了去,没人再去理会它曾经的辉煌。

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旧的事物总要被新事物取代。美社村火山石屋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其观赏价值,而是该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

猜你喜欢

石屋石磨屋子
石磨
补瓷(外一首)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石屋(散文)
楼上的和楼下的
爱的步骤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推磨
山节藻棁
静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