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2015-11-16马亚红
马亚红
【摘 要】识字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基础教育,语文学科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从小抓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对语文汉字学习产生兴趣,乐于学习,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进这一现状,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新课程视野下,语文“双基”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既要抓好习惯养成、智力开发、情感培养、意志锻炼等,又要使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生理素质得到发展。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
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识字、早识字,才能更早地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孩子们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而且有利于发展孩子们的情感和思维。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式
1.激发认字兴趣,让学生乐意学生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将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放到了首位。识字教学本身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何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只要学生有了兴趣,那么学习就会变得很轻松,学生也会很享受这个过程,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龄儿童喜欢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孩子天真活泼,爱和朋友玩,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小客人”“新朋友”,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个和朋友玩,招待客人的过程。这种新颖的教法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识字方法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游戏、谜语、儿歌等多种方法,把枯燥、无聊的汉字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2.转换方式,在“玩”中学生字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而占优势的往往是无意注意。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种方式交叉进行,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如果使用单一的形式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学习兴趣浇灭。通过变换方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要将游戏穿插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做到在玩中学习、思考。
3.发挥教材优势,扎实课堂识字
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提出了“识写分流、识多写少、大量诵读、优化写字”的措施。这一措施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同时也是对学生要求的分层,确保下限,上不封顶,这一结果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多识字,让孩子们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为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
三、利用游戏去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课堂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让他们去一味地识字,无法吸引学生的识字注意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1)开火车游戏教师给出一个字的读音、图像,学生对应回答。教师先说:“火车火车往哪儿开?”学生说:“火车火车往这儿开!”,师生配合共同完成识字过程。或者,游戏分小组进行,随着学生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一个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拼读音节,分析字形,哪个学生读错了或字形分析不正确,“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必须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
(2)猜谜语游戏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猜生字,并认读两次,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这个字,而且知道了如何做字谜。
四、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陈琼瑶.趣味引路,兴趣搭桥――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感[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6).
[2]陆国英.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识字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