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合唱之音色训练
2015-11-16李琼丹
【摘 要】合唱是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集体歌唱形式。合唱艺术也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随着合唱事业的发展,中学生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但对于指导合唱训练的教师而言,如何得到清澈纯净、空灵柔和的声音,保持声音自然纯真的音色,都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它是合唱训练中最关键且较难把握的问题。中学生合唱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是因为它与成人合唱相比,具有清纯、率真的特点,因此它除了具备与其他合唱一样的特点外,更应突出“中学化”的特点。教师应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指导学生歌唱。
【关键词】中学生合唱;气息;音域;音色;训练发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青少年儿童发展所必须,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少年,可能终生是一个悲剧。”而中学生合唱这种青少年们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音乐艺术领域内,合唱是一种多声部、表现力较强的群众性的集体歌唱方式,对于中学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出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中学生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这个训练范围广,内容丰富,必须抓住重点,分期分批地突出一个中心,解决一两个问题,集训与平时短训相结合,先从声音训练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那么,第二个应把握的是按照什么目标来调教中学生合唱的声音。这就是,如何使众多的合唱队员的声音集中、靠拢、统一。变声期的男孩、女孩其音色一样,主要是能否训练出歌唱的(用科学的发声法发出的,可塑性较强的,具有一定表现力的)声音。还要削弱其个性,增强其共性,发出深远、明亮的群声和清纯、悦耳、的和声。下面我根据自己在中学生合唱训练方面的教学经验,从中学生歌唱发声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正确引导,歌唱气息
对青少年讲些抽象的声音概念和训练方法,倒不如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明。什么是唱歌的“呼吸”——只吹嘴上固定上橡皮筋的气球,当给它吹气时,它就会不断地向外膨胀,当气球中的气流在外作用力的情况下从气门流出时,橡皮筋就会发出“吱”——的声响,直到没有气了。那么,人体的胸腹部好比气球,橡皮筋就是喉口的声带,当人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腹部扩涨,当呼气时,气流通过声带发声。
片段分析一:
师:“今天我们先来训练气息,请吸气!”。
生:“深深吸一口气”。(由于老师没有提醒学生吸气的方法所以很多学生深深的吸啦一口气结果弄的嘴也憋着肚子也憋着,结果学生面红耳赤,有些呼吸困难)。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呼气!
生:学生迫不及待的把气吐出来。(有的同学像放气球一样把气给吐出来,有的则发出啦很难听的噪音)。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发音练习——”。
上面的这位老师根本没有落实到吸气,呼气的作用,就是在走程序。根本没有起到吸气呼气的训练效果。所以这样是不可取。其实我们的合唱首先要训练的就是气息。接下来我来谈谈气息的基本练习方法: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一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 “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1秒完成)。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二、根据音域音色,训练发声
在训练合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合唱队不同的年龄段成员,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训练,最好把队员分开训练。
片段分析二:
师: 现在我们来做发音练习:
5 4 3 2 ︱1———‖
呜——
生: 学生跟老师的琴做发声练习,(随着音域的升高,有的音域较窄的同学憋着嗓子唱的很难受,可是老师丝毫没有发现,继续升调——)
师: 请大家把握好气息继续!
生:(音域较窄的同学隐约在咳嗽了,老师停下来了,说“请同学注意正确的发音,就不会咳了——)。
老师没有看清学生个别差异性就开始训练,我认为要根据学生音域音色分开声部来练生,统一音色,统一音高。当高声部练习时,声带靠边缘振动,如果高音不用假声,就会使声带受伤,嗓音损坏,当低声部训练时,歌唱音准的控制能力要稳定,对他们的发声训练,一般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字的发声练习。如让学生朗读“妈妈”、“爸爸”等具有代表性的叠词,或有代表性的儿歌,要求语速放慢,将第一个字的音节拉长,并为这些字加上语调相符的音高。在发声状态方面,要求学生自然通畅地练习,不能过分夸张发声状态,以免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有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高低声部的发声训练, 应在分开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各自练习内容。可以进行各种母音的连接练习和各种声韵的字音练习等等。在音域方面,应继续向高低音两头扩展,并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发声状态,要求学生做到气息通畅,喉头稳定,声音保持高位置,共鸣腔打开等。
三、把握音色,美化音色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歌唱过分注重假声,声音发“空”,音色虚暗。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撑大声音,喉头僵硬而出现僵硬的声音,从而失去了合唱音色的优美、纯净的特点。美好的合唱在音色上应该是“既结实又明亮,既圆润又通畅,像银铃般清脆透明,歌声流畅自然”。有经验的教师应该知道合唱作品的风格不同,合唱音色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演唱外国作品,声音位置略靠后,音色较暗淡;演唱中国作品,特别是民歌改编的作品,则声音位置略靠前,音色稍亮。演唱抒情的作品,适合用暗淡的音色;演唱轻快活泼的作品,则适合用稍明亮的音色。指导教师和指挥要热情地调动每位队员的演唱情绪,特别是,对和声声部(包括低声部)的同学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主动地“我要唱”,而不是被动地跟着别人“溜”。
总之,训练一支音色好的中学生合唱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辅导教师不仅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而且还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还要扬长避短,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进行科学、规范地指导和训练。同时还要多方面的充实自己,引导更多的孩子步入合唱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新百科》柳斌任总主编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秋里著
[4]《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琼丹(1983.04~)性别:女,籍贯:湖南省郴州市,现职称:中学二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