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感染菌群与术后T型管护理的临床研究
2015-11-16戴晓萍
戴晓萍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深圳 518106
胆结石感染菌群与术后T型管护理的临床研究
戴晓萍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深圳 518106
目的分析胆结石感染菌群与术后T型管护理研究。 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胆结石感染患者104例分为观察组(G+)和对照组(G-)各5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T管引流液量、拔管时间、颜色等。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管引流量、颜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T管拔管时间与患者胆管感染不同致病菌有着直接关系,术后应当为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加强对T型引流管的护理以及手术切口护理,从而降低感染率。
胆结石曰感染曰菌群曰T型管曰研究
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术后引流液量以及颜色等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治疗情况,同时也能够对患者是否发生出血、感染、胆汁外漏以及胆管感染菌群等方面进行全面鉴别。对胆结石患者术后T管引流的颜色以及流量进行观察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胆结石感染患者104例分为观察组(G+)和对照组(G-)各52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6~76岁,平均(58.3±11.2)岁,包括15例胆囊结石、13例胆管结石、14例切开T管引流、10例肝叶切除;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8~78岁,平均(59.3±10.3)岁,包括14例胆囊结石、15例胆管结石、12例切开T管引流、11例肝叶切除。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症状:所有患者均出现剑突下阵发性疼痛或右上腹疼痛,同时向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出现;②体征:研究中患者均有黄疸以及发热情况,部分伴有Murphy征阳性;③检查:研究中患者在进行相关手术前,经过B超、PTCD或ERCP确诊,发现肝内外胆管结石或有胆囊结石,中性粒细胞或白细胞有升高情况,同时伴有血清胆红素或转氨酶等相关指标出现明显增高;④纳入研究的患者并无胆管外其他系统、器官的病变或感染,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良好;⑤患者胆汁均在我院进行培养,查明是否有感染致病菌。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在研究前1周内均服用过消炎利胆或抗生素药物;②自身免疫力低下或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存在其他部位急性感染或发热患者。
1.4 方法
1.4.1 胆汁收集 患者通过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或手术,从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或经内径逆行胆管造影,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从胆管抽取4 ml样本,放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1.4.2 分离以及鉴定 在血平板中接种胆汁样本,同时在37℃的培养箱中将其培养48 h,对培养结果进行观察,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相关标准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1.5 护理
1.5.1 保证引流管畅通 患者平卧时引流管高度需要在腋中线以上,活动时保证引流袋需要在腹部伤口位置。若患者引流袋位置过高可能出现胆汁引流不畅或胆汁反流情况,从而形成术后感染;T型管必须随时保持畅通,避免出现脱落、反折以及扭曲情况,若发生轻微堵塞可进行适当的按压。
1.5.2 保证T型管清洁 术后7 d内严禁对引流管进行冲洗,保证管道的无菌性、避免出现感染。情况需要时可每天对患者更换T型管引流。同时引流管的长度需要适中,使患者能够进行小幅度活动。除此之外在更换引流管的同时还应当避免引流管对患者的伤口造成刺激。
1.5.3 观察引流液颜色 引流液正常的颜色为黄棕色以及深绿色,早期引流液的颜色相对较浓,随时间延长会逐渐变淡,患者若是颜色一直较浓则说明可能出现了感染情况;若引流液颜色较淡则说明可能是肝胆功能不全。通常患者术后引流量为600~1000 ml,4 d后会逐渐减少至400~600 ml,1周后可减少为200~400ml。
1.5.4 拔管后护理 拔管后1周观察是否有胆汁外漏情况、黄疸是否有所增加、患者是否有腹膜炎、腹痛等情况发生。若出现胆漏,则需要在患者皮肤处涂抹氧化锌油膏保护,对敷料进行及时更换。拔管后要保证患者伤口的清洁、干燥,使用凡士林纱条堵塞。
1.6 观察指标
对研究中所有患者胆汁样本致病菌分离培养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T管引流液量、拔管时间、颜色等。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T管引流量、颜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菌群培养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T管引流颜色以及拔管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T管引流颜色以及拔管时间的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拔管时间(d)T管引流量(ml)术后1 d 术后5 d 术后15 d颜色(n)黄色 灰绿色 浅绿色观察组对照组52 52 750.3±101.1 732.5±98.3 510.3±75.3 495.3±79.3 135.3±58.3 140.3±60.3 18 20 19 17 15 15 15.4±2.3*24.3±9.8
表2 菌群培养结果
3 讨论
相关文献表明,对患者T管引流液量以及颜色进行观察,能够进一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种类,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很好的诊断依据,同时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治疗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G-菌能够产生内毒素,激活溶酶体酶,使肝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对胆汁分泌造成影响,易发生胆汁淤积[1]。除此之外,内毒素会对肝脏血管造成伤害,也对胆汁的排泄以及分泌有影响。
胆管感染与胆结石的发生关系密切,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有胆管感染的情况,对患者细菌进行培养能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正常人体中胆管系统无细菌生长,胆结石患者寄生菌会逆行至胆管处进而发生感染[2]。有相关文献报道,胆管致病菌主要以G-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数量最多,与本次研究相似。
胆结石患者术后通常会采用T管进行引流,这对抗感染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T型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内毒素的持续时间有直接关系[3]。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会对内毒素灭活作用产生直接影响,内毒素无法被有效清除,因此认为,对照组患者拔管时间长于观察组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对照组内毒素持续作用而引起的[4]。进一步说明,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针对于G-感染菌患者术后一定要合理使用较为敏感的抗生素,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关的吸氧治疗[5],提升G-患者血氧含量,帮助患者肝细胞进行再生修复,帮助患者体内内毒素的消除和自身代谢物的排泄,进而降低内毒素的作用,使患者尽早康复[6]。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术后T管引流量、颜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T管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认为术后T管拔管时间与患者胆管感染不同致病菌有着直接关系,术后应当为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加强对T型引流管的护理以及手术切口护理,从而降低感染率。
[1]杨永,杨连招,莫新少,等.胆结石感染菌群与术后T型管护理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4(3):297-298.
[2]杨永,杨连招,莫新少.胆结石并胆道感染菌群与术后胆红素变化规律的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2,25(2):2361-2363.
[3]杨永.广西胆石症患者感染菌群及术后护理的临床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1.
[4]王云,叶兆莲,林名花,等.海南地区胆结石患者感染菌群及术后护理效果的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4(4):3681-3684.
[5]刘岩,马玲.胆道术后T型管引流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2,16(2):2041-2045.
[6]杨永,杨连招,莫新少,等.胆道感染菌群与胆结石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31(1):2867-2869.
[7]窦胜昔.胆石症手术患者的护理[J].河南医药信息,2013,8(4):51-58.
[8]王海燕.胆石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3(3):99-100.
[9]李银枝.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型管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414-415.
[10]朱利琴.延期拔除T型管预防胆漏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5(4):377-378.
[11]张玲.拔除T型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4,9(4):1724-1726.
[12]林延钊,吴志光,陈臻,等.胆道探查术后T管早期低压灌洗与夹管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3,8(6):25-27.
[13]武艳.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651-652.
[14]耿金萍.胆囊切除加T型管引流术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5(2):29-30.
[15]张传芳.胆管结石术后T管引流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4):77-78.
Clinical study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of gallstones and postoperative T-tube care
DAIXiao-p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ming New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6,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bacterial infections of gallstones and postoperative T-tube care.Methods 104 patientswith gallstones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May 2014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G+)and control group(G-),52 cases in each group,T tube drainage fluid volume,extubation time,color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 tube drainage fluid volume after surgery and the col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extub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extubation time is related with different bile duct infection pathogens,should take good nursing work,strengthen the nursing of T drainage tube and incision nursing,so as to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Gallstones;Infection;Bacteria;T tube;Research
R473.6
A
1674-4721(2015)02(c)-0037-03
2015-01-13本文编辑:郭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