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支部核心能力建设研究

2015-11-16王颖王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核心能力高校

王颖 王艺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青年学生、引导学生、团结学生的重要使命。将“核心能力”概念运用于学生党支部建设中,阐述核心能力视角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战略意义。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动力模式理论,从动力价值层面、理念指导层面、机制规范层面、操作执行层面,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多维立体化的核心能力系统。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支部; 核心能力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4.027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4-0111-04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斗堡垒,它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青年学生、引导学生、团结学生,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生中去的重要职责。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核心能力建设,是适应多元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环境变革,顺应新媒体生态格局的有效途径,对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核心能力”相关理论及其内涵

20世纪90年代,“核心能力”研究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主流领域,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开创者潘汉尔德和哈默在1990年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将其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强调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提供给客户优于竞争对手而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力,才能建立起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学者巴顿(D.B.Barton)提出:“核心能力”不只是技术和人力技能,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能够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体系。组织开发“核心能力”的方式必须是一种制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行为,其重点是构建能够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1]

企业战略发展需要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需要核心人力资源创造和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因此,构建人力资源动力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人力资源动力模式的指导思想在于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一定策略的指导下,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一套操作系统,并逐渐使操作系统适应自身的动态目标。人力资源动力模式以绩效问题、目标整合问题、团队问题三大问题的解决为起点,构建人力资源动力模式,其系统构成包含多维博弈人性理论、人力资源动力模式的理念系统、人力资源动力模式的机制系统、人力资源动力模式的操作系统、人力资源动力模式的场变创新系统。[2]

多维博弈人性理论认为,人是博弈人,具有多维需求,管理者必须基于人的多维需求对人、对企业进行管理,构建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理念系统认为,当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建立在博弈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管理行为人的多维需求。该模式倡导三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即“尊重人性理念”、“贡献利益分享理念”、“团队合作理念”。机制系统认为,当公司体制确定时,企业的运作需要以内在的机制做驱动。基于人力资源动力模式的“三大理念”,还应当建立四大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和职业发展机制。操作系统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调配管理、工作设计与标准职位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发展管理等。它是在人力资源专业管理的基础上,基于三大管理理念,在解决“三大问题”过程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的建设与管理的操作系统。场变创新系统,即是运用标准型的人力资源动力模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场变,建立适合自身的系统。

二、核心能力视角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战略意义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新时期面临着多元化的机遇与挑战,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引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进行跨学科视角地研究与探索,从而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提升党支部发展的动力,引领青年学生党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1.基于核心能力视角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构筑党的事业政治优势的战略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这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4]。青年学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利于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持和人才保证,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基于核心能力视角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构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优势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利于优化高校育人环境,营造和形成追求进步、争当先进的和谐氛围,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党组织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纽带和桥梁,加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走向深入,构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必然要求。

3.基于核心能力视角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构筑平安校园维稳工作组织优势的的重要保证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处理重大事件的稳定器,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学生党支部由于其组织上的优势,在维护校园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以学生党支部核心能力视角为价值取向,建构新型的党支部动力发展模式,对于进一步促进广大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主体引领作用,在安全稳定、重大活动中起到先锋骨干示范作用,构建基层党建维稳工作的长效组织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三、高校学生党支部多维立体化核心能力系统的构建

大数据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环境的大变革,改变和影响着新一代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生态。人才资本和数据资产已成为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党组织,传统的党支部建设模式亟需改革和创新。针对新时期学生党支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人力资源动力模式理论”,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核心能力系统,主要在于整合、优化学生党支部资源,进而达到优质的教育绩效和服务性能,构筑优质党员人才培养平台长效优势,建设现代化党支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多维立体化的核心能力系统包含:价值系统、理念系统、机制系统、操作系统四部分组成(见图1)。

1.高校学生党支部多维立体化模式的价值系统

高校学生党支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以创先争优为绩效目标,以战略协同为基本途径。学生党支部建设要与高校立德树人实践保持高度的价值协同;“创先争优”是共产党人“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精神的时代解读,一“创”一“争”是行为要求——学生党支部和党员在工作上全面创新;学生党支部和党员在工作成效上铭记自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组织”的成员,力争理论上高人一筹,实践上先人一步;战略协作,即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需要学校各项培养环节、校内外教育资源协作形成合力。

2.高校学生党支部多维立体化建设模式的理念系统

理念系统是学生党支部核心能力系统的灵魂。从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层面建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理念系统,确立了以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高校党员胜任力的模型以及体验式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倡导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提升党员的核心胜任素质、发展凝聚党员情感的团队文化,从而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想内涵。

(1)关于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调把学习作为最鲜明的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作为全党的共同愿景,要求全党学习、全员学习;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使全党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与创新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2)高校党员胜任力的模型理论 胜任力(competency)又称“能力”、“资质”、“胜任资格”等,是驱动人才产生优秀工作未来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6]。高校党员胜任力模型有其独特的结构,基于胜任力的角度培养学生党员,能够增强党员培养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同时使党员培养更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根据调研和文献研究,构建高校党员胜任力模型。(见表1)

(3)体验式教育理论的内涵 体验式教育是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主体性和情感性基础上,并通过活动来实施的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生产的教育方式。[7]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当引导大学生党员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际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使青年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目标。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主体的本质力量,增强对党支部的情感认同和对党员身份的角色认同。

3.高校学生党支部多维立体化建设模式的机制系统

高校学生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工作运行责任机制、党员修养长效提升机制、党员实践社会互动机制、党支部团队文化传承机制,有效构成党支部工作的内在驱动机制,从而推动学生党支部功能的良性运转,提升党支部的工作效能。

(1)关于党支部工作运行责任机制 学生党支部工作运行责任机制涉及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党支部目标管理体系以及党支部工作绩效考核和评比,从而保障党支部工作的有序运行。

(2)关于党员修养长效提升机制 要达成党员修养的长效提升,需要构建党支部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党支部学习提高机制,构建绩效评价机制,构建先进典型示范文化机制等。

(3)关于党员实践社会互动机制 高校党员社会实践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党员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与奉献社会的双赢效益。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教育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等。

(4)关于党支部团队文化传承机制 建设良好的支部文化、完善支部团队文化传承机制是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提高党员思想素质,构建党支部的共同愿景的精神文化;②以凝聚力建设为着力点,提高组织认同,构建学生党支部团队合作的心理文化;③以人本导向为基点,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党支部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④以党员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提升党员形象,构建支部文明的行为文化;⑤以服务支部建设和党员全面发展为中心,扩大党组织影响范围,构建支部红色阵地建设的物质文化。

4.高校学生党支部多维立体化建设模式的操作系统

高校学生党支部多维立体化建设模式的操作系统包含六大模块: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模式,基于党员角色认同的组织制度建设,基于胜任力的党员培养过程方法,基于党性提升和发挥作用的党建实践载体,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网络党建平台,基于目标导向和群众满意的绩效评估体系。这“六大模块”的落实,能够有效保证“四大机制”的顺畅运转。

(1)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模式 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把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要支撑,弘扬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夯实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基础。

(2)基于党员角色认同的组织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之一。强化制度落实意识,使学生党支部和党员的行为都符合党的制度规范,从而增强党员角色的认同和归属感。要建立“党支部工作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培养教育制度等,保证制度体系的规范化、体系化和执行力。

(3)基于胜任力的党员培养过程方法 根据党员胜任力模型,对于基层党员和核心党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致力于提升党员的胜任核心素质。在实际中,要健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机制,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的生活锻炼机制与教育服务联系机制,通过考核评价管理机制,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培养;对于大学生党员要切实创新方式,提升实效性。

(4)基于党性提升和发挥作用的党建实践载体 基于学生党员成才构建如下党建实践载体:(1)以志愿服务为平台,提升社会责任意识;(2)以科学研究为平台,培养科研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探索的精神;(3)以深入社会为平台,锻炼才干,践行党员先进性;(4)以文化活动为平台,引领校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网络党建平台 信息化党建网络平台应注重增加互动性较强的栏目,发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网络平台,凝聚党建网络平台的人气,弘扬网上思想意识的主旋律。主要实现功能:(1)党支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2)网络党支部;(4)网上党校是要综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学习媒介进行党建课堂建设,网上党校学习方式为自学、自测;(5)在线动态调研暨党员数据收集分析平台。

(6)基于目标导向和群众满意的绩效评估体系 通过党员绩效目标的设定和考核,采取360度评价的方法,使党员能够了解自身绩效与党支部建设之间的关系。通常包括如下四个步骤:(1)根据学生党支部的情况,参考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以及学院中心工作,提炼并制订绩效评估指标;(2)根据绩效评估指标制订《绩效评估任务书》,党支部书记签订《绩效评估任务书》;(3)在每学年末,由上级党组织、本支部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完成各指标项目的进行定量评定;(4)根据量化的成绩,辅以具体指标说明,形成反馈意见,用于激励工作,督促整改。

参考文献

[1] 康勇.白猫公司经营战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5):3-4.

[2] 郭咸纲.人力资源动力模式(G管理模式.12个子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1-54.

[3]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7.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0.

[5] 刘冰峰.胜任力模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10):6.

[6] 刘晓旭.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8(5):1.

[7] 胡琨.体验式就业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8):6.

[责任编辑:刘慧婷]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核心能力高校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