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研究的新审视

2015-11-16巩茹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育史中共党史教育学

巩茹敏

摘 要:自1984年我国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来,一些学者就开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历史分期等方面,学术界取得很大进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学科建设中的研究对象、研究框架及研究领域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未来研究中,应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研究框架,拓宽研究领域,挖掘新的研究思路,凸显学科自身特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学科研究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4.011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4-0048-04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任何一门完整的学科都应该重视本门学科发展历史的研究。自1984年我国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别是近十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加快发展的前提在于必须重视并加强史学研究,即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视角丰富与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以此增强、夯实和提高其学术地位。依据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应当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的重点范围和着力点,重点加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研究。

一、研究概况回眸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历史分期等重大问题展开了分析探讨,虽然就许多问题尚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毕竟开启了对这门年轻学科的历史反思和回顾,客观上有利于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

1.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学者们基本达成了共识

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交叉学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隶属于中共党史,是中共党史下辖的二级分支学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下辖的二级分支学科。二是部分学者认为其既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既是交叉学科,也是独立的学科。“交叉”和“独立”两个关键词,看似矛盾,实质并不矛盾。“交叉”与“独立”两个关键词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层次,两个层次之间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即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共党史学科三者之间互有交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中共党史共同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这个二级学科;与此同时,从学科性质上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也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二级学科,它是在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上,建构起定性、定型化的一个独立学科,有其特殊矛盾、具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这是因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客体,探讨各个历史时期党是怎样把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所要求的水平上来的?探讨在解决这一特殊矛盾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因素对人们的思想觉悟有什么样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哪些经验更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1]目前来看,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定位还是较清晰与明确的。

2.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内容,尚处在探索阶段

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观点一,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党对党员和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实践活动;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范畴、理论体系的萌芽、形成、变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规律性;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方针原则、内容方法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发展规律;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并运用历史经验,服务现实需要。[2]观点二,另有学者认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及理想信念教育。此外,许多学者并没有明确阐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内容,而是依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每一历史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可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研究内容还没有提炼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核心研究领域和范围,没有形成“术业有专攻”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深入。

3.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与阶段划分,还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

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观点一,传统上是以中共党史的历史分期和“党史话语”界定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发展阶段。大多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编与章的设置都承继党史分期与阶段划分。如许启贤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基本是按照党史分期,考察各个时期历史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二,依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规律划分其历史阶段,如王树荫、王炎的《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49-2009》(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按历史分期分为,开端、展开、曲折发展、严重挫折、拨乱反正与改革探索、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等六个阶段。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初创和形成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成熟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发展时期(1945年8月—1957年2月);曲折前进和严重挫折时期(1957年3月—1978年12月);拨乱反正和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12月至今)。刘建军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张耀灿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也采纳这一划分标准。观点三,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和重大政治文件为界线来划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如有学者依据古田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界定与划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若干阶段。

二、研究中的问题所在

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研究来看,学术界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1.研究对象尚不清晰明确

对于一门学科而言,研究对象是其核心问题,也是学科设立的依据和根本,所有的研究内容都是围绕着研究对象展开的。作为中共党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就文献检索的情况看,学术界现有研究非常不充分,成果少之又少。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党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分歧,给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对象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党史界,党史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认为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全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内容。党史学家张静如持这种观点。依据在于:毛泽东在1942年《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3]。”一种认为,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有一定范围,重点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决策过程和它的机制,党在相应问题上的思想活动,以及党自身的发展史。[4]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看法。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即一个规律说、二个规律说和三个规律说。其中两个规律说占据主导地位,得到大多数的认可,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5] 正是由于党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不清晰,也直接导致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对象的不明确。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作为中共党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和交叉学科,由于其比较年轻,研究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学术界还不可能就所有问题研究的较透彻。

2.历史分期尚未完全摆脱中共党史框架与中共党史话语的局限性

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反思当前存在的三种理论观点,其优点在于,采用历史叙事的风格,有利于我们把握历史的某一方面或某些侧面,时间脉络非常清晰,在纵向延伸方面更具层次感。但其劣势在于,没有突破党史模式和党史话语的束缚,没有正确处理中共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关系,模糊了中共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界线,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性和自身特色。

现在也有学者指出,“摆正中共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关系是正确划分思想政治教育史分期的前提。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中共党史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是穿插于中共党史中;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又有其自身的特殊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史和中共党史是两个在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均有所不同的学科,不能用党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史。[6]”笔者十分赞同这一观点。

3.研究领域尚不均衡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按照各个行业领域内的阶层或群体不同,可以分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等分支学科。从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其所属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二级学科的学者们比较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研究,充分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代表性成果。二是学者们非常重视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主流意识形态、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剖析了其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阐明了未来的研究意义等。对于其他领域(如企业、农村、社区)、盲点人群(如农民工)以及特殊群体(如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一些其他新阶层等)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成果较少,高水平的专著更为鲜见。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如果没有党在农村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对农民的宣传动员,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中,农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中仍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李德芳、杨素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是第一本系统论述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著作。王艳成、龚志宏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农民社会主义教育50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及高岳仑、唐明勇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较全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提炼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经验。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特别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视角研究农民问题的成果极少,以农村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成果相对欠缺,这与农民重要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这是需要学术界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也为未来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三、未来展望

就现有学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今后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研究对象,找到学科的归属感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中,当务之急是确定学科的研究对象。因为研究对象是确立一个学科的依据,学科的存在是以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为前提的。有了固定的研究对象,学科建设围绕研究对象展开,就会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找到一种学科的归属感。目前为止,学界还没有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开展研究,这方面的成果极度匮乏。应该说,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和中共党史学目前已经成长为学科体系相对健全、学科化程度相对较高且具有各自特色的独立学科。在二者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作为党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交叉意味着一定的交集但并不是完全重复,它的研究对象不应是党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简单集合,而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清晰的界线。其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有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2.构建新的研究框架,凸显本学科的特色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相关著作不断涌现。代表性的有:张耀灿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石云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许启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树荫、王炎著的《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49-2009》(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王艳成、龚志宏著的《中国共产党农民社会主义教育50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李德芳、杨素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登才、董京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韩振锋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等。如前文所述,这些著作在研究框架上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历史分期,为我们开展未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研究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中共党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摆脱党史模式和党史话语的束缚,构建起新的研究框架,体现本学科的自身特色。因为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中共党史的分支学科来看,其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但它不是孤立、片面的,即应该把其置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站在中共党史的高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从历史的视角出发,认真研读史料,挖掘史料蕴含的深刻价值,借鉴其最新的理论成果,推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下属的分支学科来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可以借鉴历史学、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成果,突破党史框架下的研究视野,开拓新的研究视角,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价值和自身优势。只有二者兼顾,加强跨学科的协作研究,才能既凸显其各自的独特性又能够避免研究的狭隘性,促进双方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挖掘新的研究思路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上应打破过去偏重高校与军队领域的不均衡局面,把农民、农民工及其他新阶层的思想政治状况纳入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视野中,拓宽具体领域的研究范围。在研究思路上,应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教训”的传统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思路。

同时,在博士论文的选题上,应加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方面的研究,体现出思想政治史的学科特色。从近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论文统计情况来看(1999—2008),博士论文的选题范围广泛,涉及到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博士论文,大致可以划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他有关研究六个大的研究领域。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研究的论文共23篇,占到近十年全部论文总数的7.5%。”[7]上述论文大多从党史话语的视角出发,研究的重点体现在以历史编年体的党史框架研究某个人物的某种思想,而以某一特定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相当匮乏。

总之,回顾与审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研究,从历史的发展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2] 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建设论 [J].思想教育研究,2006(3):6-7.

[3]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4] 郭德宏.关于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5):92.

[5]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6] 曹发军.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分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44.

[7] 韩华.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回顾与反思[J].教学与研究,2010(12):81.

[责任编辑:刘慧婷]

猜你喜欢

教育史中共党史教育学
基于PAD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教育史课程中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浅析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现实路径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蔡元培构建教育民主决策制度的尝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教育史学科体系建设的新思考
社长/总编荐书录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